好像很多年前,就聽說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但是這個政策一直停留在聽說這個階段。並且在前年特意出臺了法規,以法律的方式要求做到這點。至於是不是這樣,嘴上說的不算,大家用腳丫子做出了選擇。反正我只見識過大把的教師考公務員。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公務員辭去工作當教師。我反正是一個這樣的人不認識,要是有網友有認識的,一定要告知我一下。
昨天,義烏補發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與公務員工資收入差額,持續提升教師年終考核獎。教師的收入高於公務員了。義烏說他們教師的年終獎有九萬多塊錢,這個新聞驚呆了網絡上大部分的老師。
其實這個新聞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說義烏教師的收入很高。年終獎就九萬塊錢,加上平時的工資和補貼,年薪二十萬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第二部分說的是義烏的教師的收入高於公務員。
其實網友最關心的是義烏的教師年終獎有九萬塊錢,還真的不是義烏地方政府終於按照政策給老師發放工資,也就是教師的收入高於公務員。雖然這點才應該是義烏的本意。但是我倒是很關心義烏是不是做到了這點,因為這個是法規規定的。以前的相關政策不算,2018年,國務院在發布《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後,義烏的教師的收入其實還是沒有不低於公務員。
因此,本次義烏補發年終獎這類行為並不是完成國家的政策,本質上其實是補上以前的政策沒有完成的欠帳。那麼問題來了,其他的地方能不能也像義烏一樣,補上政策的欠帳呢?義烏相對富裕,可以補上欠帳,但是別的地方似乎並不能像義烏一樣,可以自豪的官宣,已經補上了2018年以來的政策欠帳。補上政策欠帳作為一個政績似乎有點黑色幽默,但是對於絕大多數,還真的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政績。
義烏官宣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義烏教師年終獎有九萬塊錢。讓很多網友羨慕老師的收入。但是我只能說大家想多了。大家可以羨慕義烏的教師,但是真的沒有必要羨慕教師的收入。因為這個錢只有義烏等極少部分能夠發得出來。別的地方的教師是沒有那麼高的收入的。
很多網友說教師的收入很高。例如義烏的官宣就說,一個教師一年收入有二十多萬。難道不是嗎?但是我可以這樣說,全國能有這樣高收入的地方不能說鳳毛麟角,至少是少數中的少數。各位網友不信可以搜索一下,很多老師曬工資條,你們看看有多少教師到手工資不到三千的。當然也要承認這點,教師工資到手不到三千的地方公務員的收入也不多。
所以同樣是教師這個職業,在不同的地方的待遇和收入差距極大。不同的地方的人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有的地方教師收入高,大家拼了命也要考上教師。門檻一個比一個高。有的小學就要211,有的初中必須985.,誇張的地方,高中可以開出來一水的清北畢業生當高中老師。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競爭一個職位,相關的招考教師的輔導機構可以開出來幾萬塊錢的培訓費。義烏在這個序列中還真的不算高的,三四十萬的也有,招收清北的學校,隱形福利幾千萬上下。
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很多地方教師收入極低。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辭職,整個學校的老師剩下的都是老弱殘兵。一些地方以前是男教師荒,現在是年輕教師荒。壓根就沒有年輕人去考教師,很多考上了也不去就職,還有的就是幹不到一年就辭職。
一些教師收入低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因為報名的人太少,達不到開考的比例,導致一些名額作廢或者修改招考規則。大量的教師崗位直接空缺。很多網友肯定以為這發生的邊遠地區吧,還真的不全是。有的的確是比較偏遠的地區,但是很多地方並不算偏遠,甚至還曾經出現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省會城市。各位網友想不到吧。
教師工資天壤之別的潛臺詞其實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都說教育要均衡發展,其實教育均衡發展要是不能做到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是不可能實現的。教育資源的分配的一個表現形式就是教師的收入是否大致相同。要是教師收入不能大致相同,那麼說教育均衡發展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簡單地說教師的收入要大致差不多。不能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因為窮的窮死的地方不可能招聘到好教師,富的富死的地方老師的水平肯定差不了。一個月三千塊錢收入的老師各位網友覺得教學效果可能和一個月三萬的教師一樣嗎?三本畢業的老師可能和清華北大畢業的老師的水平差不多嗎?但是這些事情都在中國發生,因為追求的目標卻是要教學效果差不多。要是真的差不多,才是天方夜譚。
最後,還是要讚嘆一下日本。日本這方面真的太值得學習了。日本所有的學生和所有的老師享受相同的待遇和相同的資源。老師的收入和本地的經濟條件無關,學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也和本地無關。老師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在農村基本上收入差不很多。學生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所享受的教育也大致差不多。
在日本,哪怕這所學校只有一個學生,只要是國家辦的,那麼就一定要有一個遊泳池,要有一個室內體育館,要有一個教學樓。這些都是和大城市一模一樣的標準。當然了,一個人的遊泳池、室內體育館和教學樓相對小一些,但是保證會有。
而在中國,有的學校可以在鳥巢開運動會,可以在奧體中心開運動會,可以在水立方進行遊泳比賽。而有的學校學生連床鋪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