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低齡意思能力判斷的邏輯扭曲

2020-10-15 律贏惠


一、關於低齡刑事責任啟動特別程序的邏輯扭曲

不談刑事責任年齡應否降低以及降低多少(此非純粹法律問題),也不談低齡刑事責任的適用罪名範圍(此系立法者對社會危害性的判斷問題),單論本次草案效仿無限追訴的最高檢核准制度所規定的低齡刑事責任啟動特別程序,這恐怕便是扭曲了刑事責任年齡的邏輯根基。

無限追訴的邏輯前提是社會危害性,這可以被認為屬於檢察院求刑權的判斷範疇。與此相對,雖然將社會危害性納入刑事責任低齡化的啟動要件具備現實正當性,但不應否認刑事責任年齡的邏輯前提是以意思能力為本質的責任能力(疾病可能導致辨認與控制二能力的分離,但年齡通常並不突破二能力同一於意思能力的判斷),至於意思能力,則與精神情狀一樣,屬於法院審判權的判斷範疇(不排除專業鑑定作為參考)。

本次草案就低齡刑事責任的啟動程序所作規定,排除了審判對意思能力的裁量權,而是逕行以立法承認低齡刑事責任能力,同時授予檢察對社會危害性的決斷權(行為人惡意僅僅淪為審前程序中判斷情節惡劣的一個因素),這恐怕是基於前述扭曲邏輯的一種審判權隔離乃至攫取。

二、關於低齡意思能力承認與否的邏輯扭曲

本次草案規定了附條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與附條件提高性同意年齡的制度變動,這在意思能力的邏輯根基上恐怕是相悖的。

刑法是否對低齡者科處刑罰以及是否對與低齡者發生性行為者科處刑罰,二者的價值判斷本質均在於刑法是否承認低齡者具備有效的意思能力。當意思能力被承認,刑事責任基礎成立,性同意有效:此二者本應是反映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類心理成熟歷程的同一判斷(譬如現行刑法規定14周歲作為同一標準;未來即便因二者認識對象不同而採取不同標準,標準的變化也應當同向)。很難想像有什麼社會經濟因素導致人類對犯罪行為的認識能力更早成熟,而同時對性行為的認識能力更晚成熟。

本次草案將二者作異向調整,直接關涉的是意思能力,考慮的結果卻與意思能力的邏輯相悖,何故?恐怕保護的仍舊是公眾的道德感,而非法益與自由。之所以同時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與提高性同意年齡,大概不會是基於直接關聯於人之自由與人權的意思能力上的原因,而僅僅是出於保護公眾道德情感的考慮。然而,道德究竟應否成為現代刑法的保護目的或者保護目的之一?否定是容易的,貫徹否定是困難的,觀念更迭是難上加難的。

三、不無聯繫的題外話

(一)本次草案不採用純粹的「惡意補足年齡」規則,而是將社會危害性納入低齡刑事責任的啟動要件,具有現實正當性。雖然前者完全基於意思能力或者責任能力的邏輯,但若單純考慮惡意反映的責任能力,則低齡者無論實施何等輕微罪行,只要意思能力被承認,均應負刑事責任:這恐怕難以契合對未成年人越軌、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政策,與未成年人教育及越軌未成年人的再社會化背道而馳,也難以回應公眾情感。

(二)本次草案排除審判對意思能力的裁量權,此種考慮或許與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犯罪的場合類似:排除裁量的原因可能少不了司法成本與負擔的現實重壓,這的確令人無奈。在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犯罪的場合,直接認定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系工具人、背後者成立間接正犯,排除關於背後者是否真實具備對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之操控事實的個別裁量。然而,間接正犯成立的根據在於背後者對工具人的操控,而從來不應與工具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甚至乾脆年齡有必然聯繫。以刑事責任年齡的剛性標準替代操控事實的心證裁量,恐怕不是一個智識層面的缺漏,而是一種對司法現實的妥協。

作者:郝贇/靖霖(北京)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關於低齡意思能力判斷的邏輯扭曲:切片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
    一、關於低齡刑事責任啟動特別程序的邏輯扭曲不談刑事責任年齡應否降低以及降低多少(此非純粹法律問題),也不談低齡刑事責任的適用罪名範圍
  • 科技翻譯和邏輯判斷
    這說明在翻譯中常常會碰到需要運用邏輯來判斷和解決一些似乎不合邏輯的語言現象,這裡說的邏輯判斷,主要是指對原文語言思維邏輯的判斷和譯文的技術邏輯的判斷。例如:分析: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的語言:兩個「who-」定語從句,第一個可以看作表示原因的狀語從句,第二個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先行詞進行補充說明,but不是單純的轉折,而是和第一個從句中的not呼應,意思是「而是」或「只是」。由此,本句的意思已經比較明朗了:所以要以非專家的語言編寫,是因為這些管理人員不是專家,而不是因為他們對這方面的工作負責。
  • 科技翻譯中的邏輯判斷
    這說明在翻譯中常常會碰到需要運用邏輯來判斷和解決一些似乎不合邏輯的語言現象,這裡說的邏輯判斷,主要是指對原文語言思維邏輯的判斷和譯文的技術邏輯的判斷。A meteoroid and heat shield 的意思是:一個防流星體和防熱的護罩。  綜上所述,無論是理解原文的過程,還是尋求適當的漢語表達形式的過程,都是跟判斷打交道的過程。科技英語因其專業特點及其相關背景知識,邏輯判斷在我們進行譯文處理時,顯得尤其重要。語言具有民族的特點,而判斷則具有全人類的性質。
  • 關於形式邏輯與辨證邏輯的探討
    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一詞在日常話語中有三種含義:一是客觀事物的規律,尤其指事物變動發展的順序與規則。如「這些人的做法簡直不符合邏輯」,這裡的邏輯等同於規律。二是表示思維的規律性或規則,如「無論說話或寫文章都要符合邏輯」。這裡強調的是清晰、條理、順序與關聯性。常常有人告訴我,他講的話缺乏邏輯性,意思就是——混亂。
  • 從基礎概念談邏輯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規避常識性錯誤
    雖然只是簡單的數學算數題,但是安迪的邏輯思考能力、反應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表現得很讓人驚喜。反觀大大麟子,雖然比安迪小了1歲,但當媽媽問他1+1等於幾是,他卻給出了11的答案。思維方式會影響一個人做事的習慣,並會塑造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一文讀懂邏輯判斷函數OR和AND
    在Excel函數中經常要判斷幾個條件同時成立或某一個成立,AND函數和OR函數是處理邏輯判斷關係的利器。要想學好函數,必須學會AND函數和OR函數。 一、AND函數AND函數的意思是所有參數的邏輯值為真時,返回TRUE;只要有一個參數的邏輯值為假,即返回 FALSE。
  • 行測判斷推理——邏輯判斷(矛盾關係)
    在歷年公務員考試中,判斷推理一直都是行測考試中的重中之重,而判斷推理題型涉及到多種類型比如邏輯判斷中的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還有定義判斷類的一些題型,涉及的內容較多,也是考生較為頭痛的一個難點。簡明地說,兩個不同的判斷中,如果一定存在一個真、一個假的情況(不必明確哪個真、哪個假),那麼,這兩個判斷就是矛盾的。比如:「這馬是白的」 和「這馬不是白的」就構成了邏輯矛盾。兩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這馬是白的」和「這馬是黃的」就不是邏輯矛盾。雖然它們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紅色的馬呢?兩個矛盾的命題必然一真一假。
  • 邏輯判斷推理口訣
    邏輯判斷推理口訣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邏輯判斷推理口訣,邏輯判斷推理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關於培養孩子的種種能力中,邏輯能力是最不被家長重視的,但是邏輯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邏輯能力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當他們上了小學之後,我們會能發現學習好的孩子恰好是那些邏輯能力高的孩子。
  • 近幾年國考行測邏輯判斷的四種規律,三種應對策略!
    在國考行測考試中,判斷推理共計40道題目,分為四個部分:邏輯判斷、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圖形推理,而對於同學們來說當屬邏輯判斷難度最大,如果在這個部分能夠多拿分或者不失分,必然會趕超很多考生。中公網校通過觀察近七年的真題試卷,總結出邏輯判斷具有如下規律:一、提問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比如2018國考副省級的108題,問法形式為:這項調查最能支持的論斷是?此類問法看似是加強型題目,實則考查的是結論型,所以不能單從「支持」二字進行判斷。
  • 心學邏輯:致良知過程就是邏輯判斷的思維過程
    之前寫了良知的構成,就是用分析的方法,按個體的來源分一是與生俱來的部分,一是後天學習到的,與生俱來的是本能,是人具有理性的思維以及控制思維的能力,而後天學習的就是掌握這些能力的程度,學習得多,實踐得多,那麼掌握能力的程度就大,但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意識思維也同時在成長著,伴隨著理性的能力成長
  • 邏輯判斷得分技巧——論證篇
    邏輯判斷在歷年國考中所佔比例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在即,邏輯判斷在近五年的真題中均為10道。據統計,副省級論證題目五年共有33題,地市級論證題目五年共有28題,可見無論是副省級還是地市級論證題目都佔邏輯判斷題目總量的60%左右。因此,論證題目應是考生複習的重中之重。 論證題目分為加強題型和削弱題型兩種,接下來跟隨鑷子一起來學習吧!
  • 邏輯方法能力提升訓練
    邏輯方法能力提升訓練1.6.1.4.了解並掌握簡單的判斷;5.了解並掌握推理的一般規律。6.了解並掌握一般的邏輯規律。一、導入二十一世紀的作文教學應注意培養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郭沫若同志早在1958年就說過:「要使文章寫得好,恐怕總得懂一些邏輯……,因為不合邏輯就不通。」
  • 判斷推理之邏輯填空:相反相對中的玄機
    很多小夥伴在面對行測中的邏輯填空題時都經常走入某種誤區:順著題幹往下讀,讀到設空出就憑藉語感選擇一個最通順的選項,或者單純以為實詞、成語積累夠多,就能做對題目。實則不然,在做邏輯填空時我們一定要先進行語境分析,再根據語境進行詞語辨析,選出最合適的一項。
  • 孫犀銘: 意思能力的體系定位與規範適用(上)
    但不論在過去的「禁治產」制度還是現在的「成年後見」制度中,受禁治產人、被後見人的行為能力均內化於上述制度並受相應限制。此外,在禁治產或監護宣告中,均存在對意思能力的判斷,只不過立法將之表述為「事理辨識能力」。但二者本質仍相同,區別僅在於後者對意思能力的要求稍高。可見,欠缺意思能力亦將影響對行為能力的判斷。
  • 如何提升自己的邏輯能力?
    很多時候,不是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知識面過於狹窄,導致不知如何開口2.確定自己的核心論點是什麼,然後通過不同的側面來論證這件事,人經常受制於所掌握詞語過少而無法準確表達某些意思。所以才需要通過多個不同的側面用描述加舉例子的方式來論述一件事。3.梳理先後次序,這其實才是關於邏輯能力的核心,當討論一件事的時候,你的頭腦中可能迅速蹦出了非常多的想法和相關的措辭。
  • 公務員考試:用邏輯推理方法判斷邏輯填空題選項能否和題幹搭配!
    其實答案就是B這題大家會糾結,其實根本原因是遇到平時不怎麼用的和不詳細意思的詞而無法判斷搭配。在這題上就是「恢宏」這個詞不知道什麼意思,特別是不理解「恢宏」中的「恢」是什麼意思。所以無法判斷能否搭配「規模」。那麼怎麼在不懂得這個詞的意思的前提下,運用「邏輯推理」把這個詞意思搞明白呢?接下來就說說這種秘籍!
  • 關於加拿大低齡留學,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如今留學不再是象徵貴族的標籤,越來越多的家庭願意支持孩子走出國門,留學的年年齡也逐漸低齡化,加拿大成為熱門的低齡留學國家。那麼,對於還不了解加拿大低齡留學的家庭,一定有很多想了解的內容,接下來就隨小易一起來看看吧:加拿大高中留學費和國內一樣,加拿大也有公立私立和國際學院之分,一般來說,加拿大公立中學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約為15萬人民幣;私立中學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在17-30萬左右;上國際學校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在20-
  • Excel中的邏輯判斷函數-and,or,not
    在Excel使用函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使用多個條件進行判斷,有時是所有條件都要成立,有時是部分條件成立,本文將介紹Excel中的邏輯判斷函數-and,or,not的使用方法來實現多個判斷條件的使用。
  • 2018國考行測判斷推理兩大亮點: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
    【導讀】2018國考行測判斷推理兩大亮點: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   江西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招聘信息:2018國考行測判斷推理兩大亮點: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