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陪寶寶讀童書」。
9月是個開學的月份,不少孩子從新開始了學校生活,也有一些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到校園生活,比如孩子剛剛開始上幼兒園。
所以最近有網友在網上說到,自家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上學,老師開學第一天就要求孩子帶一張全家福去到學校,且最好是家裡人全部都在的照片。
不少家長對於這份作業很是鬧心,不明白幼兒園為什麼要孩子的全家福,有的家長認為是幼兒園趁機在打探孩子的家庭情況,沒有全家福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連全家福都沒有,且兒可以通過照片裡家長的穿著來推測孩子的家庭情況。
也有家長認為幼兒園要全家福是為了看孩子家裡有多少人,以後處理孩子的事情方便一些。
但是幼兒園要孩子的全家福並並不是出於個人目的,或者是打探孩子的家庭情況以此對孩子分等級,而是為了孩子好。
那麼幼兒園要孩子的全家福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之前看到過一則新聞,一位要上幼兒園的孩子一直不肯離開家長,每次去上幼兒園都是一幅&34;的場景,孩子和大人都哭,即使跟孩子說了很多次&34;,但依舊無濟於事。
直到幼兒園一位老老師叫家長拿出一張全家福給孩子帶著,孩子在學校裡哭的次數減少了很多,因為老師告訴孩子,每次當你想念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人時,可以拿出全家福來看一看,就像是他們在看著你一樣。
聽了老師的建議以後,孩子一開始經常拿出全家福來看,但是沒有哭,後來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以及孩子發現回家就可以見到爸爸媽媽後,對幼兒園的抗拒就不復存在了。
甚至很樂意去幼兒園,因為那裡有很多小夥伴、很多玩具可以玩。
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對於孩子而言,全家福不僅僅是一張照片,它更像是一個安撫物,每當孩子看見它時,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並沒有離開自己,也沒有不要自己,對於孩子的安全感以及緩解孩子的焦慮有很大的幫助。
全家福的作用也不至於此,有時還可以保護孩子的安全。
之前就有一則新聞,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去到一所幼兒園,看見一位孩子便對老師說這是自己的孫子,要求將孩子帶回去。
老師看到老人的衣著打扮以及老人慈祥的笑容,並沒有產生懷疑,將孩子給了老人,結果當孩子真正的奶奶也接孩子時,才發現之前的老人是人販子假扮的。
幸虧家長報警及時,順利將孩子追了回來,但負責孩子的老師因此被辭退,就因為她的不仔細差點對一個家庭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所幼兒園要求每一位學生帶一張全家福給老師,讓老師認認人,熟悉孩子的家庭成員,尤其是接送孩子的家長,每次孩子放學時,老師自己要確認這是孩子的家長,若是遇到第一次來接送的家長時,先問孩子認不認識對方,再打電話給認識的家長確認,如此才是萬無一失。
最好,全家福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輔助課堂,有的幼兒園會上一節關於家人的課程,要求孩子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此時全家福就派上了用場,孩子們可以照著全家福介紹家人,也能讓其他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家裡人。
所以,幼兒園讓孩子們拿全家福的原因並不是為了了解孩子們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是真的為了孩子著想,減少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和與父母之間的分離焦慮。
除了讓孩子拿全家福外,父母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入園焦慮呢?下面簡單介紹三種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一些家長。
第一,提前讓孩子感受一下父母不在身邊的狀態。
有些早教班是讓孩子單獨上課的,父母可以有選擇的讓孩子單獨上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若不打算上早教課,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段時間離開孩子,讓孩子在其他看護人的照看下單獨過一段時間。
但是家長事先要跟孩子說明,多久時間後媽媽就會回來了,讓孩子明確媽媽並不是拋棄了自己。
第二,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
有些孩子哭鬧是因為害怕陌生的環境,若是家長提前帶孩子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知道以後自己可以來這裡玩,孩子熟悉環境後,自然就會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覺得自己是來幼兒園玩的。
有些幼兒園針對孩子的陌生焦慮,特地開展了周末的親子課,讓家長帶著孩子來學校上親子課,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第三,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一方面讓孩子熟悉幼兒園,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提前知道在幼兒園小朋友們要做什麼事情,這樣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會有一種熟悉感。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繪本裡的人物,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入園焦慮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階段,家長可以借鑑一些前人的方法幫助孩子減少入園焦慮,但是一定要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及時溝通孩子做學校裡的情況,對於老師給出的反饋再調整自己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幫助孩子減少分離焦慮的方法也不一樣,作為家長不能照搬全抄,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以及老師的反饋來幫助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