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否接受幼兒園,不哭鬧並非唯一指標,還得看這三點

2020-09-03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03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為了讓二寶9月份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和娃爹決定趁著大寶放暑假去爺爺家的時間,把他提前送去幼兒園,我們也能清淨一個月。作為一名二胎媽咪,送二寶入園遊刃有餘,他沒有撕心裂肺的哭鬧,第一天自己背著小書包乖乖上學

也許是因為今年在家休息時間太長,8月份送娃上幼兒園的家長很多。每天接送孩子,總能在幼兒園門口看到一幕幕「你哭我喊」的場面

有的孩子拒絕上幼兒園哭鬧;有的孩子因為不是媽媽來接,而哭的死去活來;有的家長學校大門都關了,還趴在鐵柵欄上不停地張望。

這不,二寶班的同學樂樂每天上學都大哭大鬧。孩子被老師強行抱走以後,樂樂媽媽不無失落的站在校門口徘徊。

看到我後她說:「你娃好乖啊!」

「他在家也磨蹭呢,有時候也說不想去幼兒園。」我說道。

「可你看我家樂樂,每天都這麼哭。」樂樂媽媽皺著眉說,「怎麼才能讓她快點接受並適應呢?」

不少寶媽送孩子上幼兒園,都是在關心孩子哭鬧了沒有,但其實樂樂媽媽的疑問才是真正應該被關注的方面。孩子不哭鬧就說明他接受了幼兒園嗎?

判斷寶寶是否適應入園生活看三點

孩子上幼兒園,是開啟他們社會人生的第一步。每每說到送娃入園,所有人都會問:「今天咋樣,哭了沒?」仿佛默認為孩子哭就是不想去,沒哭就是想去,真的是這樣嗎?雖說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但上幼兒園之後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有情緒上的,有生活上的,根據孩子入園前後的細微變化,就能對他們的入園適應狀況略知一二。

第1、 放學後心事重重,對幼兒園的事情閉口不談

很多父母都發現,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無論你怎麼問,孩子都不說。二寶就是這樣,「晚餐吃的什麼呢?」「在幼兒園都做什麼遊戲啦?」等等都避而不談。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說出來一兩句和幼兒園相關的話,如果是這種情況,就無需擔心。

因為有的是說不清楚,有的是忘記了,還有的則有可能是你問到了他不想說的事情。若是最後一種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如果引導不好,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牴觸上幼兒園。

第2、 不敢大小便

孩子在學校上一天幼兒園,不是尿褲子,就是把屎尿憋回家裡再解決。本來已經學會自主如廁的孩子,入園以後卻不敢上廁所了?也許是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了一些問題,建議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並儘快解決

第3、 每天都哭鬧不止

孩子入園因為分離焦慮哭鬧是最常見的情況。但如果每天都因為上幼兒園大哭大鬧,家長則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情況。大家都說:「孩子都有哭的過程,之後就好了。」

哭鬧總會停止,但是停止就意味著他接受了嗎?如果是因為實在無力掙扎,放棄抵抗,把自己內心的不滿悄悄的壓抑起來了呢

出現以上三種情況,說明孩子對於幼兒園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如果沒有得到恰當的處理,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

寶寶入園後的正常變化

寶媽群裡有人說:「自從我娃上幼兒園以後,我家的東西就不能亂放,茶几上稍微有點亂,就會被孩子教訓一頓。」一番言論惹得人們哈哈大笑,也有寶媽附和著說自家孩子也是這樣。

孩子入園之後,都會受到規矩的約束,而這種約束在孩子們看來是不可撼動的,老師說的話猶如「聖旨」一般,總是會銘記在心。比如我們在家和娃說一百遍「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孩子也無動於衷,老師只需要強調一次,他們就能牢牢遵守。

這就是孩子入園後的成長和變化,他們在幼兒園的成長是飛速的。獨立意識、團體意識、人際交往能力都在迅速發展中。而無論是上文中提到的適應幼兒園與否的表現,還是在幼兒園獲得的成長,父母都要及時看到,幫助孩子認識到這些對於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

這就要求父母日常和孩子有良好溝通的習慣,在娃入園前和入園後和孩子做好交流,也能加速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進程。

注意入園前後的溝通方式

在寶寶正式入園之前,家長總是會忍不住說一些幼兒園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會把幼兒園形容成一個「不好」的地方。「你如果不乖的話,就馬上把你送到幼兒園!」

「你看你不好好吃飯,等你上了幼兒園,有人收拾你。」

「你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沒幾天好日子過啦。」

這些話在家長看來是逗孩子玩,但讓寶寶聽來幼兒園則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還沒去,就開始牴觸。所以想讓孩子儘快接受幼兒園,在娃入園前,父母對於幼兒園的表述要客觀。等娃入園後,也需要掌握一些話術。

A. 入園前

要正確說明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在幼兒園需要做哪些事情。不要含糊其辭,只說孩子感興趣的方面,讓娃抱有幻想,誤認為幼兒園是一個類似遊樂場的地方

孩子也有期望和失望,如實告知寶寶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就能讓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B. 入園後

先根據孩子的放學表現判斷他對幼兒園的接受程度,然後再選擇性的進行詢問。不要誇大幼兒園的好,也不刨根問底娃在幼兒園的表現如何。我一般不會追著孩子們問學校的情況,老師會在群裡發一些孩子上學的圖片,根據這些進行綜合判斷,也能了解他們在學校的情況。

枕邊育兒寄語:

寶寶入園的適應程度決定了他們是否願意堅持上幼兒園,而單純的哭鬧與否並不是判斷的唯一指標。注意孩子的各種細微變化,做好溝通交流,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並接受幼兒園。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寶寶是否適應幼兒園了?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家長得看這幾點
    「明明我家孩子要比鄰居家的孩子大上半歲,可是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我家孩子的表現還真不如人家。」一提到上幼兒園,孩子就哭鬧不止,當父母的究竟該怎麼辦呢?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在剛入園時,孩子們都會有一些情緒上的牴觸,大聲哭鬧便成了孩子們表達情緒最直接的方式。於是父母們為了判斷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就常常會拿孩子是否哭鬧來作為參考依據。那麼孩子不哭不鬧了,是否就證明著他們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呢?
  • 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不哭不鬧不是唯一的標準,還得看這3方面
    >其實不然,孩子不哭鬧不是判斷是否適應幼兒園的唯一標準,具體還要看這3方面。一、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不哭鬧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琪琪(化名)有一個3歲的兒子,到了入園的年齡,父母千挑萬選、多方權衡與比較之下,為其選擇了一家離家近的優質幼兒園,每天送兒子上幼兒園都是一場拉鋸戰,讓琪琪疲憊不已。
  • 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並非唯一標準,具體得看四方面
    加之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可能每天都24小時地陪伴孩子,所以只能選擇「狠下心來」。但是不是孩子哭過就好了?還是不哭不鬧的孩子就沒有分離焦慮了呢?判斷標準可並非這麼簡單。不哭不鬧並非唯一判定標準每個寶寶的性格及情緒表達都不一樣,所以孩子不哭不鬧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而小傢伙是否適應了幼兒園,具體還得看這四方面。判斷標準一:孩子放學後的情緒舉個例子,孩子在遊樂場玩了一整天,家長要求其回家時,孩子會表現的戀戀不捨,甚至還表示日後還要來玩,家長一定能夠體會此時孩子的心情吧。
  • 孩子內心深處是否抗拒幼兒園,不能只看娃哭不哭,還得看三個方面
    其實判斷孩子是否牴觸幼兒園,並不能完全通過是否哭鬧來看,還有三個重要的參考。孩子內心是否牴觸幼兒園,不能光憑哭不哭來判斷同事小野最近總是心事重重的,尤其是每天早上剛來到工位的時候,看起來宛若衰神附體,整個人就是一個大寫的「衰」字。
  • 寶寶哭鬧不上幼兒園?「3要3不要」,打敗分離焦慮還得靠「智取」
    孩子上幼兒園,是跟父母分離的第一步,雖然父母既心疼又擔憂,但這一步總是需要邁出去的。我們都知道,孩子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之後容易哭鬧,大多是因為分離焦慮。可分離焦慮可不是寶寶們的「專利」,父母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將自己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更加抗拒幼兒園。
  • 寶寶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我試了3個辦法,寶寶果然沒有再哭鬧
    導讀:寶寶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我試了3個辦法,寶寶果然沒有再哭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我試了3個辦法,寶寶果然沒有再哭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從這三點就可以看出來
    其實,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不要太過擔心,寶寶始終要掙脫我們的懷抱去看更大的世界,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從以下三點就可以看出來。一、回家時的表現。各位家長在接寶寶回家之後,可以試探性的問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裡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有沒有好玩的玩具呀之類的問題,只要是寶寶過得開心,快樂,那麼自然是有很多事情分享的。相反,如果寶寶回家就是哭,或者對幼兒園的事情閉口不談,甚至還有些迴避的意思,那麼有可能寶寶還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想去幼兒園,或者在幼兒園裡做錯了事情,害怕爸爸媽媽責罵,或者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
  • 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怎麼哭,第二天哭鬧不止怎麼辦?
    昨兒是三歲半的甜甜去幼兒園的第一天,與父母分別時沒有哭,還很大方地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走吧,只在午睡醒來想媽媽了哭了會兒。可是,第二天送去時就不行了,按甜甜媽媽的話說,「沒想到反應這麼大,抓著我衣服死活不讓走,就跟要賣了她一樣 。」甜甜這反應已經很好了,很多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就會上演「生死離別」,哭鬧不止。
  • 入園三周,你家寶寶還哭鬧嗎?學學這位媽媽
    幼兒園開學差不多三周了,你的寶寶幼兒園生活適應了嗎?每天泡在寶媽群裡,聽到看到的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寶寶不上學這件事情,有的媽媽還在困惑無解狀態中,而有的寶寶已經殺出重圍,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擺脫孩子分離焦慮的妙招。有請第一位媽媽閃亮登場(為了方便用第一人稱)。昨天晚上臨睡前我問孩子明天想不想去幼兒園?
  • 孩子有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能光看哭不哭,還得看這兩個表現
    孩子有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能光看哭不哭鄰居玲玲的兒子今年3歲,剛進入幼兒園,這孩子從小就非常要強,穿衣、整理內務,都比很多孩子學得早,上幼兒園也沒怎麼讓玲玲操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經常哭鬧我家兩個孩子都是磨人精,每一個最初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沒少讓我操心,不僅早上送去的時候哭鬧,在幼兒園裡也給老師添了不少堵,為了這事,老師沒少給我打電話。
  • 寶寶不分場合哭鬧、打滾,說了不聽,打了沒用!真就沒轍
    媽媽在帶寶寶時,有時會覺得寶寶怎麼那麼愛哭,動不動就哭。雖說哭是寶寶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聲招呼,但是如果是在公共場合裡撒潑打滾地哭,你是否會覺得頭大?但再怎麼頭疼,也要搞清楚寶寶哭的原因。
  • 看這張水果圖一目了然,五個指標判斷娃是否吃飽
    很多新手寶媽看到新生小寶寶每次就喝了一點奶,總是擔心娃是不是沒吃飽,於是就開始想辦法,要不就給娃餵點糖水,要不就加點奶粉喝。事實上,寶寶吃得並不多,因為胃部就是這麼大,給他吃太多,娃也吃不下呀!其實說到底就是父母心疼孩子,怕娃吃不飽,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判斷娃是否吃飽的五個指標,寶媽們記得收藏呀!
  • 寶寶哭鬧不讓媽媽上班,做好這三點,有效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從情感上來說,寶寶的依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寶寶真正的依戀產生時期。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此之前的情景,寶寶對任何人都會微笑,而到了這個階段,寶寶只會與熟悉的養育者產生特殊的聯結。當這個人離開時就會抗議,這就是分離焦慮的表現。
  • 寶寶哭鬧不愛上幼兒園,和性格調皮無關,情緒安撫才是關鍵
    帶在身邊的時候,娃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心裡自然就放心,而進了幼兒園,脫離了寶媽的視線,娃經歷了什麼,受了什麼委屈,寶媽都一無所知,正是這種"無知",引發了寶媽內心巨大的擔憂。然而幼兒園又是寶寶的必經階段,不管寶媽是否放心,也不管寶寶能否適應,他都必須堅持下去。
  • 寶寶睡得好不好?看這五個指標就夠了 。
    睡眠是衡量寶寶生產發育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寶寶怎樣子才算是睡得好 ,是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呢 ?我們又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擁有充足的睡眠呢 ?今天通過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如何判斷寶寶睡得好不好 。想要判斷寶寶的睡眠好不好 ,只需要從以下這五個方面來考量就可以了 。
  • 面對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時的哭鬧該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瑞寶糖糖寶貝到了上該幼兒園的年齡,第一天去幼兒園要離開媽媽了,哭鬧想必是在所難免的。這個時候面對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哭鬧時該怎麼辦呢?我家寶寶還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也談不上什麼經驗。
  • 寶寶幼兒園是否過得開心,不用問老師,從這4方面看得一清二楚
    導讀:寶寶幼兒園是否過得開心,不用問老師,從這4方面看得一清二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幼兒園是否過得開心,不用問老師,從這4方面看得一清二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上幼兒園,真正焦慮的是媽媽,了解這五點,緩解入園焦慮
    「我想在校門口等等,看她還哭不。」媽媽抽泣著說。「快回家吧,我看需要調整狀態的是你,不是孩子。」女孩爸爸把媽媽拽上了車,走了。寶寶入園,哭鬧抵抗是基本在幼兒園門口每天都會發生的「慘狀」。不少父母都能抱著「狠點心」的想法,扭頭離開。但是有一些家長卻比孩子哭得更厲害。
  • 「節後綜合症」,孩子哭鬧不願上幼兒園?4招幫助寶寶「收心」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離開家人的呵護與寵溺,離開熟悉溫馨的教育環境,本身就是一個挑戰,而且接受學校的教育時間還不長,經歷一段假期,自然需要重新適應。這就要求孩子要有時間觀念,要配合家長動作迅速。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學校,必然會拖拖拉拉,比如不願意起床,不好好吃飯,不願意自己穿鞋,不願出門,這樣就只能遲到了。如果要坐校車的,可能還趕不上校車。
  • 幼兒園開學季:解鎖寶寶三種哭鬧模式,你家萌寶是哪種?
    表現成因:寶寶對陌生環境適應力相對較弱,缺乏安全感。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恐懼家人拋棄自己,不能接受和家人分離的狀態。爸媽建議:這類寶寶一般都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細緻呵護,建議入園前最好能到幼兒園周邊熟悉環境,減少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