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飯,顧名思義就是農村人家的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農村,許多人都是農家飯養大的。那時候的農家飯,最常見的有糝子飯和糊塗面,而最缺乏的是豬肉、雞蛋、牛奶、食用油和各類調料。
進入21世紀,人民群眾逐步富裕起來,豬肉、雞蛋、牛奶、食用油等豐富起來,各類蔬菜種類十分繁多,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在城鎮街道旁的各類飯店招牌,都豎了起來,一些人在豐富營養的滋潤下,三圍明顯增加了很多。熟悉的農家飯進城啦!在城鎮裡的偏僻地方出現了「農家飯」的招牌,許多農家飯店也火了起來。其實城鎮裡的農家飯店吃飯的人群主要有年過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有在城鎮打工的農民工們。
說起農家飯,最熟悉的味道。主要的品種有紅豆糝子飯、酸黃菜、大碗滷麵、漿麵條、糊塗面或豆麵條之類的。農家飯最大的特點是易消化吸收、價格低、飯食量大等,其中糊塗面、漿麵條,因為火大飯煮得頭透徹,容易消化吸收,正適合老年人消化不良的狀況;而價格低、量大,又適合農民工幹體力活,需要大量的飯食,因此農家飯受到這些人群的青睞。
今天在農家飯店裡,發生了一件事情,看起來沒有什麼值得驚奇,卻反映出了農民工的一些心酸。雖然我沒有在現場遇到,卻聽到老闆娘嘮嘮叨叨地沒完沒了講起一件事情!有一位農民工,第一次來農家飯店吃飯。他第一眼看到飯店的牆壁上的飯菜價目表,其中有一條是紅豆湯一元錢。正好是中午時間,主要飯食是滷麵,飯店的慣例是吃一碗滷麵,送一碗紅豆湯,但沒有明確寫在價目表裡;這位農民工不知道這樣的慣例,還以為需要付一元才能喝上紅豆湯呢!起先,他買了一份滷麵,乾乾地吃著,吞咽起來有些困難,看到別人既吃麵又喝湯的舒服極了,於是就向老闆娘要了半碗紅豆湯,吃滷麵順暢多了,但很快紅豆湯喝完了,希望再次得到紅豆湯,卻有點不好意思了,但看到別人大碗吃麵、大碗喝湯的情景,似乎又不甘心放棄,再舀了半碗紅豆湯喝起來了,老闆娘也沒說什麼。
在這樣的場面下,農民工的小心翼翼,源於農民工的囊中羞澀,源於要養家餬口,這就是現實生活中壓在的肩上重擔啊!看起來,的確有些讓人心酸與無奈,雖然老闆娘沒有明說這些不成文的慣例,仿佛有些近乎無情,也許是商家的自私心在作祟。但農民工的尷尬,的確讓人心裡有些委屈。生活,有時候讓人心疼委屈!
生活,原來就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到人的外表與內心。許多人常常把光鮮靚麗的一面呈現給別人,正像有的人出門的時候,要精心打扮一番,博得別人的好印象,無疑是一種生活態度;而生活的平淡無奇,卻是生活的本來面目,能夠在平淡生活中看到人性,方知人生的艱難困苦,也能享受生活的幸福快樂!熟悉的農家飯,擁有著特殊的人群,也讓人看到了人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