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世亨:糊湯 拌湯 面欠湯

2020-12-20 騰訊網

糊湯 拌湯 面欠湯

巨世亨

說起岐山飲食文化,人們不約而同地會想起岐山臊子麵、岐山擀麵皮和岐山鍋盔等,都會為其精緻的製作、濃厚的文化和難忘的美味而讚不絕口。但是,在過去糧食並不寬裕的很長一段時期,臊子麵、擀麵皮等只是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席面上招待客人的「高檔」飯食,並不是岐山人的家常便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人,平時從田間勞動回來,也沒有充裕的時間精工細作這些耗時費工的美味佳餚。以小麥為主食的岐山人,為了生存和溫飽,在幾千年的生涯中,圍繞小麥麵粉,創造出了名目眾多的日常飯食,如我們日常吃的糊糊,岐山人就把它做成了糊湯、拌湯、面欠湯等幾種便捷而又味美的形式。

糊 湯

糊湯就是麵糊糊,是北方城鄉人們的主要便飯之一,做工快捷、老少鹹宜。把日常飯食精細化了的岐山人,糊糊做稠一點,叫糊湯;做稀一點,就叫面欠湯。

糊湯,比糊糊要稠一些,可以用筷子夾住吃。過去人們窮,吃菜少,糊湯可以不就菜,只需用勺子在碗裡的糊湯上壓一個「坑」,然後在這個「坑」裡面倒一勺辣子調料水,就成了一頓簡單的飯食了。情況好一點的家庭,可以佐以蘿蔔、油菜葉子做成的涼拌菜。而今,生活得到全面改善的人們吃糊湯就講究多了,不僅有幾道涼拌菜,還會有炒菜、肉菜。糊湯的吃法與現在的攪團差不多,但做法比攪團要簡單的多。攪團一般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等粗糧做,糊湯則必須是用麥麵做;攪團顧名思義,做的時候靠攪,所謂「攪團要好,七十二攪」,而糊湯是「散」(第四聲),提前在碗或缽缽裡把麵粉加水用筷子攪成糊狀,水開後徐徐倒入鍋裡燒熟而成。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吃糊湯(關中人叫「喝糊湯」),倒是老年人和媳婦們一些脾胃不好的人比較喜歡,暢快淋漓又暖胃。

作為一種快餐,糊湯並不好做。火小了就做成夾生飯,難以下咽;火大了會糊鍋,火候還真不好把握。現在人生活緊張,年輕人都不大做糊湯,糊湯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拌 湯

拌湯是岐山農家人早、晚餐的主打品種,做起來比較簡單,也比較快捷。

拌湯同糊湯、面欠湯的不同之處就在一個「拌」字。岐山人把做拌湯叫「拌」拌湯,更確切地說是「搓」拌湯。

真正的拌湯還是岐山農家媳婦做得地道。好拌湯全憑女人做飯的技能和功夫,要心到手到功夫到。

根據家裡吃飯人數的多少,農婦在面盆裡舀一到兩勺麵粉,一手往面盆裡一點點溜入適量的水,另一隻手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當水和面基本融合後,就用兩隻手在盆子裡來回搓,直到把面絮絮搓成均勻的細面粒,這第一道工序就完成了。

拌湯搓好了,而下拌湯還是一道技術活。下拌湯要掌握好速度和分寸。下得快了拌湯就會粘連成一疙瘩,下得慢了就會出現溢鍋。鍋裡的水燒開後,要趁水翻滾,把搓好的拌湯徐徐撒進開水中,並一隻手用勺子慢慢地在鍋裡攪,做到粒粒互不粘連。待一個滾開,一頓拌湯就做好了,個個猶如珍珠,晶瑩剔透,舀在碗裡團團轉。

岐山人講究「鹹面酸拌湯」。一個簡單的拌湯飯,聰明的農婦還能做出好多花樣, 「扁豆拌湯」「小豆拌湯」「綠豆拌湯」「拌湯麵」等等,而以「扁豆拌湯」最為叫好。先煮好扁豆,然後下入拌湯,同時下入青菜,一個翻滾後,再加上炒好的紅蘿蔔木耳豆腐丁。這時,白的豆腐,紅的蘿蔔,綠的青菜,黑的木耳,珍珠般的拌湯,黃褐色的扁豆,調入農家醋,筷子一攪,紅白綠黃在碗裡團團轉,麥香味、醋酸味、香豆腐味沁人心脾!一碗拌湯喝完,頭冒微汗,渾身通透,舒爽極了。

說起拌湯,岐山還有一個傳說。相傳當年周文王伐紂時,行軍途中遇雨,麵粉全讓雨澆透了,把伙頭軍嚇得要死。周文王聽到後,傳令讓夥夫把溼了的麵粉倒在瓦盆子裡搓一下煮成湯讓大家喝。伙頭軍戰戰兢兢地遵命照辦,下鍋時又加了菜,沒想到味道還不錯。據說這就是拌湯的來歷。

現在,好多酒店飯店裡,拌湯已經成為一個極受歡迎的小吃。大魚大內美酒佳餚之後,食客們往往會對服務員說一聲:「來一窩拌湯!」隨後,眾食客一人一碗酸拌湯唏哩吼嘍喝的山響,喝的頭冒熱汗,直喊痛快受活!

面 欠 湯

面欠湯,欠也就是少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比做糊湯時加的麵粉少一些,就像廚師做菜時用澱粉勾的「芡」那麼稀。在農閒時月,面欠湯是農家家常便飯之一。若沒有多少農活,早上做飯時,媳婦問婆婆:「娘(nia),做啥飯呀?」婆婆在房子一邊紡線一邊說:「這兩天地裡沒活,大人(男人)不下地,甩(shei)上點面欠湯,脫(溜)上點饃饃算啦!」

於是,媳婦在廚房裡就忙活開了。

鍋裡添上水,燒開,把洗淨切好的青菜下進鍋裡,在碗缽裡和好稀溜溜的面水,等菜熟了徐徐倒進鍋裡,邊倒邊用勺子攪,當鍋裡的稀面水溢起來時,面欠湯就做好了,然後放鹽調醋,加入炒好的紅蘿蔔豆腐丁或者其他炒菜,面欠湯的味道就好極了。

糧食困難年代,面欠湯是農家的家常飯。有時候,每天三頓都是面欠湯,人們調侃說,誰家的面欠湯清得能照見人。小夥子喝面欠湯下地幹活,一泡尿就尿完了,自然就沒有力氣。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農村吃大食堂,中午每人一碗麵欠湯。有一天雨特別大,我二哥端了一個白陶瓷盆去給我們全家領了半盆面欠湯,回來時不小心滑倒了,盆碎湯沒,全家人就只能餓肚子了!

糊湯、拌湯、面欠湯,是岐山農村同一吃食的不同形態。在西府其他地方,這三種形態的飯食界限有時候不是分得那麼清,許多地方把「糊湯」和「面欠湯」統稱「糊糊」,又按照稀稠分成「稀糊糊」和「稠糊糊」。不論怎麼稱呼,都是人們記憶深處最美的美食。

岐山豆花

繼續悅讀

巨世亨,岐山縣京當鎮祝家莊社區人,退休幹部。中國散文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理事,寶雞市文化創意協會副會長。出版個人作品集《說「是」道「非」》一部,執行主編《中華石鼓園》一書。現居寶雞。

岐山作家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谷蔬傳奇---亮出您的「拿手菜」 暖胃護肝 解酒的良菜 薑絲拌湯
    科學證明大量飲酒會對人體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們今天特別有請美食偵探為大家請來了甄有福的廚師長給大家教一道暖胃、護肝、解酒的良菜,薑絲拌湯。(二) 製作拌湯   熱鍋後加菜油,油溫升到適當溫度後用蔥絲熗鍋,稍微煸炒後加入薑絲,再加入少量熟黃豆,香味溢出,往鍋內注入開水適當。
  • 盤點5大國家經典湯!愛爾蘭的鮮美,俄羅斯的像拌湯,中國的呢?
    盤點5大國家經典湯!愛爾蘭的鮮美,俄羅斯的像拌湯,中國的呢?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美味視咖。我們在聚餐下館子的時候總要點一些湯來幫助更好的消化,每一道湯都會把食材的營養融合在湯內,根據食材的不同,有不同的功效,今天小編就跟大家盤點一下各個國家裡非常有代表性的湯!說起泰國,最出名的一道湯就是冬陰湯了,它的口味還是比較偏重口味的,比較酸辣,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也有出售.
  • 滕王閣街道:方園的拌粉、瓦罐湯,真恰噶!
    滕王閣街道:方園的拌粉、瓦罐湯,真恰噶!,一個瓦罐湯,對於南昌人來說是最標準也最快捷的南昌風味早餐,「我只要一天不吃米粉、瓦罐湯就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已經成了生活習慣,改不了了。」
  • 怎樣做牛肉麵的湯?
    下面分享我所用過的牛肉麵湯底,味道也是非常不錯,希望對你有用。牛肉麵的湯底怎麼做?一份牛肉麵重要的不僅僅是湯底,而且還有配料都起到關鍵增香的作用。在行業內對於熬湯底有這樣的一句話:"湯底無骨不濃、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皮不稠」,牛肉湯底用的是含有骨髓的牛大骨和雞骨架再搭配一些去腥的藥材熬出來的湯就非常的醇香,而一碗牛肉麵靠的並不全是湯底,在端給顧客之前還要加入辣椒油,再撒上蒜苗和香菜,這樣的牛肉麵才變的香氣四溢了,才更有「顏值」。
  • 格達湯要不泥濘的湯,記住這個方法,使湯像餛飩
    格達湯要不泥濘的湯,記住這個方法,使湯像餛飩我去上班,和同事們談了給孩子們吃什麼吃早餐的事,同事說,做痘痘湯是個不錯的選擇,簡單、快捷、營養又美味。她說,每次她做痘痘湯,他看起來像麵糊,原來,他的味道很好,但他的外觀是無法形容的。我好像沒有胃口!又問我怎麼做疙瘩湯不會渾湯。
  • 正宗疙瘩湯做法,好喝養胃又健康
    備註一下:疙瘩湯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製做,隨意性非常強(我可以製做不下5種口味的,還可以有麻辣味的。我從小都不愛吃疙瘩湯的,可是後來有寶寶了,要給寶寶做輔食,就學著慢慢做了!寶寶很願意吃,沒有出牙的寶寶也可以吃,因為很軟。我經常做的是西紅柿蛋花雞蛋疙瘩湯。做法如下:1, 先做疙瘩面 小半碗面,慢慢的往裡加水,切記水加的不要太多。
  • 不用料也不用湯的「國士無雙面」!
    初試的主題是面,料理的內容是「國士無雙」。國士無雙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所以國士無雙的面就是指獨一無二的面。小當家在神秘廚師阿飛的提醒下,明白了國士無雙的含義,便準備好食材開始考試。
  • 疙瘩湯裡面放入西紅柿,配好面和水的比例,鮮香可口
    各位美食愛好者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耳熟能詳的疙瘩湯。記得很多酒友喝完酒後吃不下什麼主食,就要一碗疙瘩湯來喝。而疙瘩湯雖說誰都會做,但是做好還是比較困難的,去飯店的時候點疙瘩湯,有的飯店做的比較好吃,有的飯店就做的面嘰嘰的。
  • 拌湯的家常做法,簡單易學,食材搭配隨意,關鍵還營養好吃易消化
    拌湯的家常做法,簡單易學,食材搭配隨心隨意,方便好吃易消化。 從小我就比較喜歡喝拌湯,特別是酸菜拌湯,來到西安後這邊有疙瘩湯、老鴰撒,和拌湯的做法有些相似,也是非常好喝的。剩下一小撮金針菇、幾根豆角、一個西紅柿、小塊豆腐、兩小棵青菜和幾根快幹了的小蔥,這幾樣湊一起做面還可以,但是手懶了一周多,實在不想和面,那就索性做個懶人的【家常拌湯】吧。食材:麵粉、金針菇、豆角、西紅柿、豆腐、青菜、小蔥、生抽、五香粉和鹽。
  • 喝好湯、吃好面,白象食品"湯好喝高湯麵"打造高湯麵新名片
    2018年,白象食品重磅推出"湯好喝高湯麵"系列產品,將清爽濃鬱的麵條與鮮熬慢燉的高湯融合,率先建立"告別傳統醬粉包,只用熬製高湯包"的好方便麵新標準,提出關於營養型高湯麵的解題思路。通過滿足當下消費者"愛吃麵,也愛喝湯"的多元飲食訴求,白象食品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消費場景,不斷延續自身對於高湯研製的專注與制面工藝的鑽研。
  • 要做好疙瘩湯,只要做好這兩點,蛋花多又稠湯好喝也好看
    哈嘍大家好我是王小王,昨天呢教大家做了一款好吃的蔥花餅,那麼沒有湯怎麼能行呢?今天呢我就給大家帶來了我從小喝到大的疙瘩湯。我們家鄉平常也叫做「拌湯」。疙瘩湯一般的家裡肯定都做過,那怎麼樣才能做好呢?碗中放一個雞蛋,因為雞蛋可以讓麵疙瘩更有Q彈的口感,除此之外呢也可以讓面更加的有味道。先來開始製作我們的主料麵疙瘩,麵粉加水,這裡的水要細細的,慢慢的添加,一邊加水一邊慢慢的拌麵粉,拌成面絮,記得要慢慢的加水這樣拌成絮狀就可以了。接下來西紅柿洗淨後把它切成小塊,把西紅柿蒂必須給去了。西紅柿不能切太大了,太大的話影響它的口感和它的外觀。小蔥切好備用,油菜或者生菜切成小塊用於搭配顏色。
  • 枸杞拌山藥、鮑魚湯很適合孕婦,值得收藏
    枸杞拌山藥枸杞拌山藥,這兩種食材都是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物,不僅可以當成美味佳餚來吃,還是治病的良方,枸杞是補腎的最好食材,特別是腎虛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枸杞,會得到一定的改善,而山藥更幫助消化的良方,而且口感還特別的,吃起來特別的細膩。
  • 裡脊肉蔬菜全麥疙瘩湯——不一樣的疙瘩湯
    疙瘩湯,特喜歡尤其是老爸做的不過老爸現在很少做了後來遇見大鼻子,東北人東北吃燒烤,疙瘩湯必備傳統的疙瘩湯,拌疙瘩是門手藝活自認天賦異稟的我至今也沒練成這不,想了一種辦法,操作沒啥技術含量一碗疙瘩湯,碳水、肉、蛋、蔬菜全都有了簡單、營養、美味大鼻子一頓吃兩碗哈哈
  • 家庭版紅燒牛肉麵做法,湯鮮味美,我多喝2碗湯,打完嗝還想吃
    以前去成都玩的時候,吃過一碗紅燒牛肉麵,忘記是什麼店了,是真好吃啊,對這個紅燒牛肉麵一直都念念不忘,尤其是它那個湯,味道那叫一個鮮啊,想起來就直流口水! 不過我看了很多紅燒牛肉麵的做法,發現真的挺複雜的,在我自己做了好幾次之後,製作出了一種家庭版紅燒牛肉麵做法。
  • 餛飩的湯該怎麼調?
    餛飩湯底可以有清湯、有鮮雞湯、骨頭湯、酸辣湯、海鮮、什菜、麻醬餛飩等。什菜餛飩做法是:在開水中加入調味料和紫菜,燒開後,加入餛飩煮,煮餛飩全部浮起來,再關小火,煮片刻,當所有的餛飩開始」發脹」的時候,就可以關火。
  • 中國各地名湯,疙瘩湯上榜,看看有沒有你們家鄉的!
    湯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菜式,湯粥菜譜雖菜式多樣,而且湯粥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因此湯粥稱為各地最受歡迎的菜式。湯粥又分為湯和粥兩類,今天咱們不談粥,就來聊聊湯,聊一下中國各地比較出名的湯,看看你家的湯有沒有上榜呢?
  • 鯽魚湯如何燉出奶白色,掌握技巧,輕鬆燉出一鍋好喝的鯽魚湯
    鯽魚湯如何燉出奶白色,掌握技巧,輕鬆燉出一鍋好喝的鯽魚湯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鯽魚,小時候吃的挺多的做法就是糖醋鯽魚。很多時候我只吃裡面的蘸料,特別喜歡魚裡面的蘸料拌在米飯裡,特別香。後來,出來工作以後,學會了各種家常菜的烹飪,包括魚的各種烹飪方法。魚,除了會做酸菜魚、冷鍋魚、糖醋鯽魚還喜歡上鯽魚湯。以前鯽魚一般都是麻辣味重一點的烹飪,現在也漸漸喜歡上清淡的鯽魚湯,習慣喝並喜歡這種淡淡的湯味。
  • 絲瓜蛤蜊湯的做法 絲瓜蛤蜊湯的做法竅門
    絲瓜蛤蜊湯的做法蛤蜊是眾多的海鮮乾貨中的一員,但是它的營養價值卻不可忽視,下面小編介紹蛤蜊的幾種簡單的做法。絲瓜蛤蜊5、龍井蛤蜊湯做法用開水將龍井泡開後,濾得清淨茶湯;另煮開半鍋水後,放入蛤蜊及薑絲。待蛤蜊張開後,將茶湯倒入,混合煮開即可。
  • 7種家常湯的做法簡單好喝
    喝湯是我們家的習慣,飯前飯後一碗湯,營養又健康,這是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下面來看看這7種家常湯的做法吧。【第一種湯:糊辣湯】食材:豬紅、豆腐、酸筍、木耳、瘦肉、醋、蔥、鹽、胡椒粉、姜、生粉。【第二種湯:紫菜蛋花湯】食材:紫菜、雞蛋、瘦肉、香蔥、香菜1.瘦肉切成薄片,打倆個雞蛋,同肉一起朝一個方向拌幾下。2.鍋中倒入青水煮可,把紫菜和肉倒入鍋中。
  • 做疙瘩湯時,我從不用水和面,用「它」疙瘩湯爽滑筋道,更好吃
    在家已經一周沒有出門了,冰箱裡的蔬菜也是所剩無幾,看到角落裡還剩下來的兩個西紅柿,想著給家人做一鍋疙瘩湯喝,我最拿手的就是疙瘩湯了,做好的疙瘩湯看著就讓人非常的有食慾,而且裡面有面還有菜,吃起來爽滑勁道,比吃大魚大肉更加的過癮,疙瘩湯的做法非常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