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點多了,我們都準備要睡覺了。樓上又開啟了喝聲打罵的模式,夾雜著摔書拍桌子的附音……「這家人又開始啦!」老公氣憤又無奈的說。
我們家樓上去年搬來了一家四口人,夫妻兩人帶著一兒一女,是從農村過來的,兩口子打了好些年工,攢錢買了這套二手房想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環境。
在外人看這家的日子應該是越過越好了,在城裡買了房子,孩子也越來越大,日子也該有了奔頭了,可實際上是這一家人每天都生活在斥責,打罵中,家裡的氣氛時刻充滿著緊張和火藥的氣味。雖說家家都有煩心事,都免不了爭吵。可這家人是每天三部曲:早上6點左右,樓上媽媽就扯著嗓子開始各種訓斥和孩子的各種爭執頂嘴,起床慢了,衣服沒穿好了,吃飯墨跡了都要過一遍;中午孩子放學回家了再開始開戰,玩手機,看電視是必吵項目;到了晚上也是不時的各種爭吵,大戰也往往這這個時間開始,大人和孩子扯著嗓子的訓罵頂嘴聲是此起彼伏,到臨睡前因為作業問題再轟轟烈烈的再來一次為一天劃個句號。
都說從困苦的日子過來的人都知道感恩和相互體量,但是在這種浮躁和緊張的氛圍中,孩子是格外的對父母的仇視和叛逆,而父母對孩子更是暴躁和冷漠。家中大的姑娘不到初中畢業就輟學不上了,在中專混了幾天又不願去了,就天天混日子,想回家時就回了,不想回時好些天都不見人影。父母也是打罵管教無濟於事就隨她去混,不知道在外面怎麼過的,就是不時有小混混來敲門找他們要錢說是她姑娘借的,他們也不認弄的雞飛狗跳的;兒子也受不了家裡的那種氛圍,厭學,叛逆和父母時時對抗。老公說遇到這種鄰居真倒黴,剛開始聽到爭吵激烈時我們還去勸勸,後來發現勸完該吵還是吵,就索性也不管了。
這種原生態的浮躁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第一、厭倦學習。雖然父母的初衷是好的,農民工吃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嘗一遍,所以每日裡嚴格的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學習好有好的前程,但是過程太過於浮躁粗暴。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個人早上的精神狀態能決定好多事情。試想一個人從睜開眼睛聽到和面對的就是訓斥和不滿,他的心情會好嗎?帶著這種情緒去上學,他的注意力會專注嗎?會有好的學習效率嗎?再說說晚上,白天效率不高,就會導致家庭作業不會拖拉,這時候的家長不是耐心的講解,而是不時的責罵,孩子只會效率更低更不知所措,折騰一天了臨了在睡前再對孩子來一次打罵,讓孩子的夜裡休息都是帶著焦慮入睡的,這種模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厭倦學習,直到不願去學習。
第二、讓孩子性情暴躁或自卑懦弱。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暴躁的性格,簡單的教育方式,要麼就會激起孩子的反抗,隨著年齡會反抗加劇,甚至離家出走於父母反目;要麼長期在斥責打罵中生活,讓孩子失去自信,變的自卑,懦弱失去在社會中與人競爭的勇氣和膽量。
第三、讓孩子仇視社會和家庭。根據資料顯示長期處在緊張壓抑環境中長得的孩子,他們能感知的快樂非常少,看到同齡人輕鬆就能得到他們那麼奢求的快樂,長期的心理落差就會讓他們覺得很不平衡,就會有我得不到的別人也不要得到的這種暗示,為了平衡他們往往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所以青少年犯罪的大部分都跟家庭的缺陷有很大的聯繫。
最後想說我們最為父母都想好好的愛我們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付出太多的心血和耐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保護他們不收外面的傷害,還要時刻反思我們自己不要隨意的去傷害他們還經不起傷害的心靈。否則等到有一天你意識到自己錯了,可是孩子卻已經離你越來越遠了,再也聽不進去你所說的半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