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滷肉店賣的滷牛肉,價格和生牛肉差不多,也就才賣5,6十塊錢一斤?為什麼這麼便宜?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滷過牛肉的朋友應該知道,牛肉在滷製的過程中會縮水,大概出肉率在60%左右,如果碰到有些不會處理的廚房新手,甚至出肉率只有50%。
在我們當地的菜市場,生牛肉價格在50元左右一斤,可是滷好的才賣5,6十塊錢,很多人都覺得覺得滷好的牛肉更划算,這不禁讓我心裡直犯嘀咕,為啥這麼便宜呢?按照生牛肉50元一斤計算,經過滷煮後還要縮水,加上各項人工、水電等成本,滷牛肉成本少說也得達到7,8十呢。
有人說可能是用了質量較差的注水牛肉,這個不太實際,畢竟注水牛肉只適合賣生牛肉,如果要滷煮,在經過浸泡、焯水、滷煮等步驟後,縮水會相當嚴重。而且注水牛肉滷的口感不好,肉質軟趴不好吃,這樣反而砸了自己店的招牌。
後來得知,這些滷肉店所用的牛肉,大多都是「進口凍牛肉」,而且牛腱子肉很多。
這其實還得從外國人的飲食習慣說起,外國人一般喜歡用牛肉來煎、烤,不喜歡覆有筋膜的牛腱子肉,所以很多牛腱子肉就出口到了其他地方,比如我們國家。
另外一方面就是外國的產業化程度高,規模大,比如澳大利亞是世界天然草原最大的國家,就能從根本上減少養牛的草料成本,所以外國的牛肉價格自然比較便宜了。
雖說是進口凍牛肉,可是很多牛肉的品質也不算太差,相反物美價廉。不過最近新冠疫情又出現了,這裡還是建議大家少買冷凍食品,最好吃一些新鮮食品,注意食品安全衛生。要想吃滷牛肉,就自己買新鮮牛腱子肉回家滷製,我的主頁裡有一篇文章教大家如何滷製出筋道有嚼勁的牛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