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沈夢婷 梅睿辰
近日,浙江科技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逐夢下姜」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淳安下姜村,探索下姜村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經驗。
為進一步了解下姜村在短短幾十年裡實現了從「窮髒差」到「綠富美」的轉變,實踐團隊從7月22日到7月27日,經過為期6天的調研,從黨建、經濟、生態、文化等多方面對下姜村的發展進行歸納總結。
7月23日,實踐團隊對下姜村的農業發展、農作物產品轉型升級、智慧農業應用、以及農業和旅遊業結合等方面進行調研,並深入調研了下姜村未來農業發展方向。了解到下姜村正在不斷探索以智慧農業,網際網路農產品銷售為渠道的精品化農業,並將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用旅遊業帶來的人氣促進農產品的銷售,用豐富多彩的農產品提升旅遊的趣味性,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7月24日,實踐團隊以下姜村新農村展示館和村委辦公樓等地為起點,調研下姜村的紅色黨建情況。下姜村以習總書記的「做四種人」理念為宗旨,共設有5大塊工作,可細化成19個小項。這奠定了下姜村黨建工作的基礎。
同學們還同下姜村黨總支副書記姜銀祥進行交流,姜銀祥說,下姜村現在是「綠富美」的鄉村振興樣板,這得益於「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下姜實踐。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旅遊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計劃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7月25日,實踐團隊對下姜村的旅遊業和傳統手藝等方面進行調研。
下姜村大力發展旅遊業,結合自身獨特的紅色文化背景,以「夢開始的地方」為主題,融入了幾百年傳承下來的竹篾、釀酒、麻餈、石頭畫等傳統手藝,以及下姜代代相傳的淳樸鄉風,吸引大量遊客來訪,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蓬勃發展的旅遊業帶動了下姜民宿產業的發展,民宿的發展既促進了村民脫貧致富,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
7月26日,實踐團隊從下姜村的生態政策、意識、規劃等方面入手,對下姜村村莊環境保護、河水整治、村民環保意識等方面進行調研。
當日上午,團隊在村裡走訪時發現,下姜村積極實施垃圾分類,每個村民家門口都有分類垃圾桶。
從2015年起,下姜村在全村開展村容整潔指數考核,每月考核一次,用星級評價標準激勵全體村民保持村容整潔美觀。同時為了提升保潔員們的工作積極性,村裡還給每位保潔員劃分了精準的包幹區域,提出新的KPI考核方式。村委會每月巡檢兩次,檢查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鈎。村民還自發形成禁止使用「草甘膦」除草的村規。下姜村通過生態建設打造了一條以打造景區村莊為基礎,發展農旅融合、民宿產業等多種業態的可持續發展。
7月27日,實踐團隊還開展了防控疫情主題宣傳活動,挨家挨戶走訪了當地村民,同時發放宣傳單與口罩。實踐團隊還進行了垃圾分類的宣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