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管理處白馬村石林花海。劉銀師 攝 湖南日報記者 黃巍 通訊員 滿長水
山清水秀,岸綠景美;石林花海,遊人如織。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懷化市鶴城區旅遊扶貧示範基地——黃巖管理處白馬村,只見鄉間公路寬闊整潔,農家院落白牆青瓦、錯落有致,呈現一幅美麗畫卷。
白馬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現在變成了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文明村、省旅遊扶貧示範基地。說起村裡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餘紹友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們以生態旅遊為龍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上了一條水綠山清、村莊美麗、百姓富裕的發展之路。
白馬村森林覆蓋率達78%,村裡有原始次森林、溪谷、溶洞等景觀,生態優良。以前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守著綠水青山過著窮日子。2015年,到鳳凰縣花海考察取經回來後,白馬村找準了出路,村裡黨員幹部統一了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扶貧產業,致力打造「高山景觀、石林花海」。
沒有資金,餘紹友帶頭墊資啟動花海項目。昔日雜草叢生的石頭山,變成了絢麗多姿的石林花海。2015年10月,村裡試種的200多畝格桑花競相開放,遊客聞香而來,白馬村一夜成名。
「僅1個月,村集體收入就有41.76萬元。」餘紹友介紹,2015年12月,村裡成立黃巖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格桑花海擴園提質工程,採取「村集體+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籌資擴建花海1200畝,格桑花品種增至13個。
格桑花開了,村民們笑了。「以前村裡年輕人多在外面打工,現在有了『花海』,有事做了,很多人回來了。」村裡返鄉青年田元友感慨地說。
村民田均宏夫婦在花海打工,兩人加起來一天收入250元。田均宏說:「原來我在城裡打掃衛生,每天收入僅40元,比現在差多了。」
白馬村還引資建設了自由滑草、玻璃棧道、溶洞、漂流等項目,並利用當地晝夜溫差大、果蔬含糖高的特點,種植藍莓、黃桃、獼猴桃等,建成休閒觀光產業園。鼓勵村民發展民宿、建農家樂,讓遊客來得了、遊得樂、住得下、吃得好。村民向孫美將自家住房改造後供遊客居住,僅今年國慶期間就接待30多人入住,收入2000多元。
「全村154戶貧困戶536人,全部和景區關聯,都有固定分紅。貧困戶還可通過在景區務工、流轉土地等方式獲得收入,每戶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村委會主任張中信說,今年村裡所有貧困戶都可脫貧。
一業興,百業旺。白馬村還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了「以電代燃」電站項目,村集體年收入達140萬元;發動村民建成1.8萬畝速生豐產林;成立蔬菜合作社,種植蔬菜400多畝,年收入400多萬元;種植延季特色水果,解決了村裡100多人就業。同時,狠抓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村裡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制定了村規民約,逐步形成了良好鄉風民風。
「讓美麗覆蓋每寸土地,讓幸福覆蓋所有村民。」餘紹友表示,將朝著「綠富美」的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