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洑水河畔的道縣梅花鎮貴頭村蔬菜基地裡一片繁忙,人們或是採摘蔬菜、或是整理裝箱、或是裝車待運,與身後阡陌縱橫的田疇、寬敞漂亮的草砂路、新穎氣派的村民樓房以及村中修繕一新的何寶珍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12月5日《湖南日報》)
近年來,湖南省道縣以市場化為導向實施品牌強農,以差異化為導向實施特色強農,以標準化為導向實施質量強農,以規模化為導向實施產業融合強農,以信息化為導向實施科技強農,以全球化為導向實施開放強農,樹湘臍橙、寶地紅臍橙、橘源牌湘南臍橙等產品品牌正進入千家萬戶,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鄉村振興不僅僅關係鄉村當前的發展,更關係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地方「特色」,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夠更好地調動當地的資源、力量,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一項前人沒有實現的戰略,只能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經驗。在鄉村發展的實踐中,各個鄉村的資源稟賦不同、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不同,在發展中會形成不同的經驗,這些多樣性的經驗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多種可能。由於各地鄉村的差異很大,中國沒有統一的鄉村振興模式可供模仿,因此鄉村振興需要有最大的包容性,允許各種形式的實驗。
「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中國農村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發展的基礎不盡相同,推進鄉村振興必然要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方能各美其美、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否則,「脫離實際、操之過急」「一刀切」「大一統」,只能是好心辦成了壞事。
作者:安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