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圖上這些東西,
大家應該不陌生,
膨化食品、堅果、海苔、糖果……
在熟知的各類包裝食品中都可看見,
對,它就是食品乾燥劑,
為防止食品受潮,
它可立下大功勞。
大多數人對於包裝食品中的乾燥劑,
都有一定的認識,
知道它「不可食用」,
看一眼後隨手丟棄,
然而這一袋小小的乾燥劑,
卻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案例告訴你
2018年9月,湖南吉首一8歲男童吃完零食後,把食品袋中的乾燥劑放進了有水的飲料瓶裡,瓶子膨脹爆炸,孩子的右眼被鹼性液體侵蝕,眼球被溶,造成終生失明!
2015年,江西上饒一名5歲孩子,將食品乾燥劑打開後,不慎濺入眼睛。經診斷,孩子的雙眼眼球、眼瞼燒傷,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
2013年7月,江蘇一位初二學生不相信乾燥劑遇水能爆炸,在與同學一同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手臂被塑料瓶爆炸時濺出的液體燙傷。
乾燥劑怎麼會爆炸?
因何爆炸?
不少家長惶恐了,
現在孩子吃的各種零食袋裡都有乾燥劑,
竟不知道它的威力如此大。
因此,
消防蜀黍做了實驗,
一起來看看乾燥劑是怎麼爆炸的!
實驗開始
實驗工具:乾燥劑、礦泉水、測溫計
實驗一:大量生石灰乾燥劑遇水升溫最明顯
準備三個空水碗,分別倒上約50毫升礦泉水。測溫計上顯示,碗中溫度為26℃。之後,分別倒入天然礦物質成分的乾燥劑、含少量生石灰乾燥劑和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
靜置10分鐘後,天然礦物質成分的乾燥劑、含少量生石灰乾燥劑測得溫度為26.5℃;含有大量生石灰乾燥劑的水碗內出現氣泡,測得溫度為32.5℃。
看似也沒多大威力嘛!實驗結果距離有殺傷性的危害後果相差甚遠呢!
別急,消防蜀黍說,水碗是敞開式的,沒有密閉,可能水量也不夠,所以起不到如爆炸一般的後果。但接下來的實驗,你可要看仔細嘍!
實驗二:含大量生石灰乾燥劑溫度達121℃時發生爆炸
實驗人員首先把天然礦物質成分的乾燥劑和含少量生石灰乾燥劑分別倒入兩個容量350毫升的礦泉水瓶內,之後各注入約100毫升礦泉水。靜置幾分鐘後,兩個水瓶均無明顯溫度變化。
之後,實驗人員把生石灰含量較多的乾燥劑放入水瓶後,很快水瓶內開始冒氣泡,水慢慢變得渾濁。僅僅幾分鐘,水瓶的溫度隨之上漲至55.5℃......90℃......,並在幾秒鐘內又上升到了112℃。這時水瓶底部已經被高溫灼得變形。
當瓶體溫度為117℃時,隨後,爆炸發生了。「砰」的一聲,感覺到迎面飛來灰白色的碎屑。實驗人員報出了爆炸瞬間測得的最高溫度:121℃。
雖然只是一個小礦泉水瓶,但半徑8米範圍內都留下了爆炸後的碎屑痕跡。再看瓶身,雖然整體還保持完整,但瓶底已經炸出一個小洞,高溫產生的熱量就在這裡噴薄而出,最終形成了爆炸效果。
▲完整視頻
目前食品企業一般使用的是矽膠乾燥劑,無毒無味,無腐蝕和汙染,可直接與食品、藥品接觸。但生石灰乾燥劑由於具有成本低、吸潮能力強和加工程序簡單等優勢,仍然是乾燥劑市場上的主流。
這種東西食品包裝袋裡都有,家裡有小孩,怎麼可能防得住呢?萬一真的發生意外,咋辦?
家長該如何防患和急救?
01、避免接觸
在給孩子零食時,一定要把其中的乾燥劑取出來,放在遠離孩子的地方。
02、皮膚沾染
皮膚沾染後,用大量的清水持續衝洗(至少15分鐘以上),簡單處理後去醫院。
03、濺入眼睛
一旦發生乾燥劑入眼的情況,應立即用清水衝洗,並送正規醫院治療。
04、不慎誤食
如不慎誤食,馬上口服清水進行稀釋鹼液,然後用牛奶、生蛋清水、橄欖油等,保護創傷面,並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提醒家長:在給孩子吃零食時,一定要把裡面的乾燥劑取出來,放在遠離孩子的地方;同時,家長應叮囑孩子不要玩乾燥劑,不要將乾燥劑投入水中,以免造成傷害。如果孩子誤食誤用了乾燥劑,都必須儘快送醫院作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