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吃火鍋的人又開始多起來。近年來,不用火、不用電,只需一瓶水就能煮開的自熱火鍋受到熱捧。近日,「網紅」自熱火鍋爆炸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稱「網紅」自熱火鍋若操作不當,遇水也容易引發爆炸。
針對這一情況,「非常睿智」聯合義烏市消防救援支隊進行一組實驗,科普自熱火鍋的正確操作方式。
實驗一:自熱火鍋的加熱孔堵塞會爆炸
實驗開始前,消防員準備好3個自熱火鍋,1瓶380毫升的礦泉水,穿戴好防護服。
消防員首先把自熱火鍋內密封的加熱包拆出,按照使用說明加入200毫升的冷水,再蓋上蓋子等待加熱包起效。為演示錯誤操作帶來的嚴重後果,消防員注水蓋上蓋子後,又用膠帶紙將透氣孔直接封住了。15秒後加熱反應開始,自熱火鍋裡開始發出「噗噗」聲音,大量水蒸氣從蓋邊冒出來。注水半分鐘後,自熱火鍋的外盒開始膨脹,有白色蒸汽溢出。2分鐘後,自熱火鍋的蓋子「啪」的一聲,突然裂開,大量蒸汽噴出。此時,消防員用熱成像儀測試,發現自熱火鍋的表面溫度達到了87℃。8分鐘後,消防員打開蓋子,發現自熱火鍋裡面的水已經全部被蒸發,原本乾癟的白色發熱包變得鼓鼓的。
實驗小結:堵住透氣孔時,裡面的水會一直沸騰成水蒸氣,增大了火鍋內氣體的壓強。壓強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就像高壓鍋一樣。當內外壓差大於自熱火鍋盒子的承受能力時,它就會爆開,噴濺出裡面的液體和氣體。
由此可見,自熱火鍋出氣孔一旦被堵,內部的蒸汽無法排出,溫度持續上升,氣體受熱膨脹,外盒就會因不斷受到內部壓力而炸裂,發生輕微爆炸。使用自熱火鍋時要檢查加熱包的包裝袋是否破損,如有破損就不可使用,同時還要檢查出氣孔是否被堵。
實驗二:自熱火鍋的加熱包拆開使用有危險
消防員將白色粉包拆開倒入火鍋盒子內,按照注水線要求倒入相應的水。發現白色粉末和水剛接觸的時候,有少量氣泡冒出。4分鐘後,開始有大量的白色蒸汽冒出。此時,自熱火鍋的表面溫度升至80℃以上。8分鐘後,火鍋盒子內的水已經蒸發完,白色的粉末開始凝固。
實驗小結:自熱火鍋內部的水溫最高可達100℃,而蒸汽溫度可以達到200℃左右,足以造成嚴重燙傷。使用時一定要按照自熱食品的說明書來使用加熱包,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切勿拆開加熱包倒出粉包加熱,以防意外。自熱食品包裝底部溫度高,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層隔熱墊,以防自熱食品持續發熱造成玻璃碎裂。
實驗三:在狹小密閉空間使用自熱火鍋會爆炸
消防員將加熱包拆開,把裡面的白色粉末倒入裝了200毫升水的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1分鐘後,用熱成像儀測試,表面溫度為38℃。1分40秒後,礦泉水瓶身逐漸膨脹變形。8分鐘後,礦泉水瓶迅速膨脹變形,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此時,用熱成像儀測試,發現礦泉水瓶身的溫度為98℃,伴隨著「嗤嗤」的聲音,一瞬間,礦泉水瓶被炸出了一個約2釐米的小孔,加熱粉混合液體從小孔中噴出,四處飛濺。隨後,白色的水蒸氣不斷從小孔中冒出,噴射了近2米遠。
實驗小結:粉末和水是千萬不能直接接觸的,否則有可能發生爆炸。不要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自熱火鍋。自熱火鍋加熱完成後,揭蓋要當心,以免被蒸汽燙傷。因發熱包中含有生石灰,而生石灰屬於航空危險品,乘坐飛機時嚴禁攜帶。使用後的自熱食品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
【相關連結】
自熱火鍋爆炸傷人事故
10月28日,山東聊城市民汪先生吃自熱小火鍋,以為發熱包要拆開使用,將粉末倒入盒中加水,3分鐘後發生爆炸。
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於加熱時,倒完水怕不夠熱,在自熱火鍋盒蓋上又加了個蓋子,結果爆炸,濺出的湯汁致使右眼受傷。醫生表示,由於受損較深,方先生的右眼視力在傷愈後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2017年3月22日,成都小夥在家吃自熱火鍋,直接將火鍋放在玻璃桌上,家裡1cm厚度的玻璃桌,被高溫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