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過這麼一群為人生、為事業、為國家而奮鬥的人,而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哪怕已經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也依然有勇氣前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2012年,《無問西東》開了第一場發布會,導演李芳芳帶著章子怡、黃曉明、張震、陳楚生集體站臺。自此之後,《無問西東》便人間蒸發了。
直至2014年的中國電影新力量推介盛典上,李芳芳再次現身,說《無問西東》「預計年底上映」,並解釋難產原因——「團隊在14個月裡以逾百萬字文字資料、近17萬張圖像為參考,力求每個細節有據可考」。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無問西東》直到2018年1月12日,才終於面世。而真的如李芳芳所說,影片的確做到了「每個細節有據可考」。
電影中,真實還原了歷史建築、場景與道具陳設,小到手工製作的上萬件道具和手工縫製的幾千件服裝,大到1:1復刻沈光耀駕駛的戰鬥機,劇組甚至還在雲南重建了西南聯大,整個校園佔地一萬多平方米。
而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片,《無問西東》幾乎所有的人物故事情節都圍繞著清華校園及學子展開講述,影片中無論主角配角,多有著歷史上的原型人物。
看完影片最後長達7分鐘的「七分鐘讀懂中國風骨」的彩蛋,大家才知道,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啓超、蔣夢麟、沈從文、朱自清、陳省身、華羅庚、穆旦、袁復禮、鄧稼先、蔣南翔、聞一多、王國維、徐志摩、孫立人、馮友蘭、楊振寧、馬約翰、錢鍾書、錢穆、陳寅恪……等上世紀中國文豪學者全部在正片中短暫亮相,有的是鏡頭一掃而過,有的說過幾句臺詞。
祖峰在影片中所飾演的正是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梅貽琦。
梅貽琦被清華人尊稱為「永遠的校長」,他於1915年到清華學校執教英文、幾何;1916年擔任清華大學物理教授及教務長等職務;193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前往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影片中,1924年泰戈爾訪華在清華演講,與梅貽琦一起站在泰戈爾身邊的有擔任翻譯的徐志摩,還有梁思成、林徽因、梁啓超、王國維等人。
陳楚生在影片中飾演對文科極有天賦,卻偏執地認為文科非優秀之人所學的吳嶺瀾,最終經過梅貽琦的指點,成為了文學教授。
在歷史上,也確實有這樣一位相似的學者,名叫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就讀於西南聯大經濟系,後轉到哲學系就讀,是後來中國首屈一指的黑格爾專家。
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在歷史上沒有具體原型,但根據陳鵬參與了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飾演的情節可以推測出,他是23名「兩彈一星元勳」中的一位。
這23人中,有7名來自清華,分別為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周光召,陳鵬究竟以誰為原型已經不重要,他更像是當年以身許國的老一代清華科學家的縮影。
王力宏所飾演的沈光耀人物原型,是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才子——沈崇誨(1911年-1937年),江蘇江寧人,並非廣東人,也沒有就讀過西南聯大。不過,與影片中講述一致的是,沈崇誨的確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高富帥」。
沈崇誨的父親沈家彝先生當時任職北洋政府,終年忙於公務。母親陳氏,知書達理,嫻靜賢淑。沈崇誨幼時家庭教育及人格養成,大多由母親所奠定。
十八歲時,沈崇誨考入清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在清華讀書期間,他曾擔任足球、棒球隊隊長,並作為北京及華北地區運動選手,參加過全國運動會。
沈崇誨自幼崇拜民族英雄人物,關心國家危亡,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他與同學一起建立組織,宣傳時事。
自清華大學畢業時,沈崇誨時年二十二歲,日本已經佔領了東北地區。於是他毅然決然考取了中央航空學校,並因畢業成績優異,留校擔任飛行教官,後晉升為空軍第二大隊第九隊中尉副隊長。
1937年8月19日,在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一個多月之後,空軍第二大隊第九隊在隊長謝鬱青與副隊長沈崇誨的率領下,出動諾克機七架,前往佘山及白龍港,轟炸日本船艦。
在南匯上空,沈崇誨被地面日軍炮火擊中,尾部冒煙。當他完成任務正要返航時,又發現了大批敵艦,但當時已經沒有炸彈可供投擲。加上沈崇誨意識到自己的飛機內部機械已經故障,難以返回基地,只能立即緊急降落或是跳傘逃生。
滿腔熱血的沈崇誨不願苟且偷生,於是決定殊死一搏,從兩千米的高空,瞄準日艦出雲號,將馬力調到最大,極速而下直接撞了上去,沈崇誨壯烈犧牲,年僅27歲。
此事過後,中華民國政府聲稱出雲號船體受到重損,已被運回日本並至戰爭結束皆無法再戰,因此特追授沈崇誨為空軍上尉,並明令褒揚優恤。
(遺憾的是,當年出雲號其實並未受損,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還在上海擊沉了拒絕投降的英國炮艦海燕號。)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該永遠銘記住這位即便家境優渥仍一心向學的清華學子,這位棄筆從戎甘心為國獻身的民族戰士。
許多人看完《無問西東》之後給出了負面評價,認為這部作品不過是清華大學的一場自嗨。可是,誰又敢說自己小時候沒有說過那句「我想上清華,我想當科學家」。
只是多數人最終都落得少壯不努力,羨慕別人上清華的境地,然後又隨著時間的流逝,被生活磨去了激情,忘卻了自己也曾「胸懷大志」。
在我看來,這部時隔多年姍姍來遲的佳作,只是為了提醒你,世界上真的有過這麼一群為人生、為事業、為國家而奮鬥的人,而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哪怕已經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也依然有勇氣前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