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蝦肥魚美正當時 北港漁民盼客商
記者日前從北港村委會主任陳奕虎處獲悉,為了鋪前大橋的建設,北港漁民的定置張網、漁排網箱等海上設施必須搬遷,而島上十多家養殖戶總共40萬斤的成魚急待出倉售賣。中午,在飄灑的雨點中,陳奕虎在自家的漁排上,利落地用網兜撈起了一條活蹦亂跳的海笠魚,向來訪的記者展示著一年來恢復生產的成果。
-
海南周刊 | 吃貨別錯過!萬寧海鮮味獨美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萬寧有數不盡的美食,尤其是海鮮。一是因為萬寧物產豐富,二是因為萬寧人善廚。行走在萬寧的大街小巷、村頭海邊,每到一處,品嘗美味時你都可能遭遇驚喜,不起眼的店,不出名的廚師,卻讓你品嘗到地地道道的美食,這就是萬寧。 提到萬寧海鮮,和樂蟹、後安鯔魚、港北對蝦和港北沙蟲都久負盛名。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
-
海南周刊 | 萬寧港北港:日落耕海清晨歸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編者按 萬寧物產豐富,尤以海鮮出名,這得益於它有100多公裡的海岸線。海對它的子民總是不吝饋贈,港北港和烏場港兩個漁港就像萬寧人向大海伸出的兩個手掌,各種魚獲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送上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潭門魚王:深海潛水捕大魚!
■ 本報記者 蔡倩 近日,潭門魚王爭霸賽在潭門漁民廣場舉行。
-
採風團走進萬寧港北港:品味龍舟文化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萬寧9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高鵬)萬寧和樂鎮港北是龍舟風情小鎮,9月25日,2016年「美麗鄉村海南行(萬寧站)」採風團來到小鎮的港北港,品味悠久的龍舟文化。 航拍萬寧和樂鎮港北港。攝影師天健供圖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鹹鴨肥魚引來八方「吃貨」
黃經理告訴記者,演豐紅樹林鹹水鴨特點是個頭不大,一般5斤左右,羽毛光滑鮮豔,長期自由放養在紅樹林灘涂地上,以小貝殼、小魚蝦、玉米、稻穀為主食,精瘦肉率達到體重的90%以上。目前,紅樹林鹹水鴨憑藉其香濃的口味、滑而不膩的口感在省內外聲名鵲起,成為獨具海南特色的招牌菜之一。「鹹水鴨不但肉好吃,蛋的口感也極好,蛋白質含量較普通鴨蛋高,香煎鴨蛋這道菜很多人也喜歡。」黃經理推薦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由於客商雲集,在這一帶,早、午、晚都有品種豐富的中茶和西茶供應,各種粉面類小攤、粥攤、甜品小食等一應俱全,林林總總百十款,能代表海口特色的不下十餘種,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海南粉、齋菜煲、牛腩飯、辣湯飯和清補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玩轉八門灣
這裡棲息著魚、蝦、貝類等水生動物以及各種鳥類,充滿無限生機。 這裡,是文昌市的八門灣紅樹林。 若你看多了大山的磅礴氣勢,或是對寬廣無邊的大海再無新鮮之感,那麼八門灣紅樹林的清新氣質也許可以給你別樣的感受。在這裡,你可以在木棧道上漫步或騎行,你可以登上一艘小船悠然飄蕩於水面觀賞紅樹林奇景,也可以躲進農家樂釣魚、摘菜,吃上一餐別有風味的農家飯。
-
海南萬寧港北一級漁港建設基本完工
海南萬寧港北一級漁港建設基本完工2016-06-24 13: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日報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走在寬闊的港北大道上,望著碼頭邊桅杆林立的漁船,54歲的漁民林景榮不禁感嘆:擁有一個大港口是祖祖輩輩的願望,如今終於實現了。「我剛訂的600噸級大鋼船馬上就能停在家門口了!」他黝黑的臉龐上滿是笑容。
-
海南日報數字報-玩嘜克筆的老頭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金昌波 一幅幅黑白兩色勾勒而出的挺拔的竹子、綻放的荷花、飄蕩的蘆葦、悠然的蝦,再加上畫面上詩、書、畫、印等中國畫元素一應俱全,令看到這些畫的觀眾不禁納悶:看筆跡明顯不是毛筆所作,可為何處處散發著國畫的氣息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色熱土加速綠色崛起
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著客商踏過野草、灌木,在一片荒蕪中給客商講政策、說未來,推介樂城,當年就招入並完成7個項目的開工。 從2015年底到2016年3月,樂城先行區在3個月內開工了20個項目。成績的背後是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漁港有了新發展
本報訊(記者王培琳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汪慧 通訊員梁磊)「我要2000斤、我要1萬斤……」11月的海南臨高新盈鎮碼頭上依然是一幅繁忙的景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佳餚佐酒話芒種
因此,「芒種」又叫「忙種」,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正處於「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 民國《新中華社會課本》還曾錄芒種農耕圖並配童謠:「農人忙,農人忙, 農人不忙,我們哪有米糧?」時代的變遷並沒有改變這個忙碌時節的基本屬性。 讓麥芒低頭的 是沉甸甸的汗水 人們把芒種搶收小麥叫作「虎口奪糧,龍口奪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原汁原味海鮮
背景有山、有水、有漁民們大木船上的生活,幾乎每條船上養一兩條看家的狗狗。小木船經過,狗狗矗立船頭定定地看著。水鳥飛過,一道白影,還沒看清,又被夕陽恍了眼……無論哪個角度,通往漁排的景色都美極了。 船夫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容,遊客開心,當地人也開心。還沒拍夠,小船已經到達一大片漁排口,這是專門經營海上漁排的店家。當家的兩口子人到中年,媳婦、女兒們迎上來搭一把手,扶遊客下船。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澳洲淡水龍蝦成脫貧「致富蝦」
而澳洲淡水龍蝦比起市面的小龍蝦,比普通蝦種肉質更有彈性,定位更高端,目前售價達到60元/斤,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光明。 「今年6月底我打算在自家的蝦塘投放蝦苗,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養殖。」王海高對海南日報記者說,不久前他已經籌措到一筆資金,多方合作,開挖了60多畝蝦塘,打算用在基地裡打工時學到的養殖技術,發展澳洲龍蝦養殖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洋文學應成海南新名片
不過,近年海南文學中出現了一批海洋文學作品,可以說是海南文學的重要收穫,也給中國當代文壇帶來了一陣清新的「海風」。 2018年,海南青年作家林森憑藉中篇小說《海裡岸上》獲得了該年度的人民文學獎。在這部小說中,林森以海南的一個當代漁村作為敘事舞臺,描寫了兩代漁民的生活變遷,並以《更路經》作為核心的意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水清島綠城市潔 宜居宜樂生活美
天藍、水清、島綠、城市潔淨的夢想正在一步步照進現實,三沙人正朝著每一處建築、每一個項目都建成有特色、有品位的藝術品這個目標前進。 生態環境 一座座潔淨島礁蔥鬱迷人 永興島宣德路,曾經的「髒亂差」已成為靚麗的海島景點。如今,這裡種植了300多棵金錢榕和70多棵小葉欖仁,並鋪上了草皮,實現了園林式改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厲兵秣馬迎首發
椰鄉海浪漫捲,綠意湧動,馮家人的幸福怎不是文昌人的幸福、海南人的幸福? 我國第四大航天衛星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本月即將迎來首發。 20世紀70年代,我國建設地球同步軌道發射場時,海南島就曾被作為最佳首選地,儘管最終未能選定海南,但航天的火種從此種進海南人的夢裡。 曾經的失去,讓海南島數十年來心懷對航天夢的希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武蓮漁港的新願景
文\海南日報見習記者 易宗平 特約記者 吳孝俊 8月1日,臨高武蓮漁港隆重開港。據介紹,這是海南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型漁港,可同時停泊1000艘大中型漁船,年漁貨卸港量達12萬噸。「有了武蓮漁港,以後不用到別處寄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