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得到怎樣努力的啟示,創業的啟示和朋友關係的啟示)
參加了三次高考,路只剩下了這一條,中間怎樣發奮圖強可以相像。
農村孩子來到北大,英語口語不行,說話口音又重。做個自我介紹被班裡人說「別說日語了行嗎」。
不擅長交際,又沒情商,關係咋處呢?給宿舍人打水,他負責起給每個人打每天的水,別人都成了習慣,一天不打反而還被責怪。
出國熱的年代,他不太好出去,獲得不了國外的獎學金,自己又沒錢。先想辦法搞錢吧,一步一步在外面辦起英語培訓班,一不小心觸碰到了北大裡的某些教授的利益,還得了北大全校通報處分。無奈辭職,路又只剩下一條。
路怎麼走呢?俞敏洪的路就是新東方誕生和成長的路。新東方就是俞敏洪的孩子,他將新東方一步一步培養起來。
找教室,做宣傳、招學生。這是一個類似於大部分成功企業的成長之路,經歷的艱難和其他成功企業一樣,或許還更難。
找人幫忙少不了酒場,把自己喝到桌子底下,需要急救,換來了兩肋插刀的朋友。
開始沒名氣,學生不知道你講的好還是不好,免費試聽的形式就是俞敏洪開創的。
新東方漸漸步入正軌了,還能差點送命。周末收來的錢拉到自己住的地方,被人盯上。背後被人扎入強效麻醉劑,醫生都說活過來真是奇蹟。
新東方慢慢有規模了,出國的夢一直擱淺。還是想出去走走的,一來幫別人出國,自己從未出過國,這樣說不通。二來他要去國外看看他的那些北大同學,他要為壯大新東方尋找力量,再一個他現在有錢了,想去同學那兒大把花錢,讓他們看看現在俞敏洪。
果然召喚回同學中的兩個人才,就是大家知道的徐小平和王強。
大企業的發展中,還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個問題:股權問題。幾年的磨合和爭吵,等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時,他們擁抱在一起,他們都感受到了這個擁抱比起幾年前少了些激情,多了些隔閡。俞敏洪說這也正常。
期間,新東方面臨公司結構改革時,俞敏洪被幾個人推下董事長位置,去做任課老師,總裁位置輪流坐,輪了一圈,誰都覺得這不是人做的位置,還是讓俞敏洪來做,俞敏洪回來提了一個請求:我回來可以,幾年之內先別讓我下來了。
新東方的上市,並非俞敏洪的本意,順勢而為是一個基本原則,上市了大家可以變得很有錢,擋別人財路是不對的。大家都變得有錢了,俞敏洪還擔心這些骨幹們會說不幹就不幹了,會隨時走人的。俞敏洪不會走,他還想和新東方一直有關係,雖然新東方上市後已經不完全屬於他了。不過,他也在努力培養年輕一代,去繼續發展新東方,他還有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培養中國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教育。這是他做教育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