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做了一件事 將改變大多數人對教育的認識

2020-12-14 新東方網

  「教育是讓你在皮膚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在心靈上先搭起世界觀的臺子。」作為教育者,俞敏洪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在讀書中找到未來,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大的世界」。

  最近聽聞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以數千萬包下郵輪,帶幾千名教師出海航行。雖然筆者也是俞敏洪的粉絲,但有那麼一刻,心裡還是閃過些許質疑,一向在生活上低調的俞敏洪為什麼要堅持這樣一場航海之旅?

  是巧非巧,近日恰好接觸到俞敏洪身邊的一些人,知道了很多關於老俞不為人知的故事。至此,我才看到一個不忘初心的老俞,和一次不一樣的郵輪之旅。

  01

  2013年,《中國合伙人》上映。影片裡,連續考了三次的成冬青終於走進北大的校園。

  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於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後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終於考上北大,然而現實再次給了他一記悶棍。

  跟那些天賦異稟的同學比起來,他只是一個只知道下笨功夫的「土鱉」,即使再努力,似乎都難以超越他們。

  這看起來確實是俞敏洪的縮影。

  俞敏洪是同班唯一一個從農村考入北大的學生,跟別人相比,思想保守、普通話不標準、藝術和體育無一特長。

  甚至憑藉死記硬背得到高分的英語科目因為發音不準,迫使俞敏洪被調到了最差的班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他後來自己回憶說:「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從進北大到出北大的11 年間,我一直生活在自卑裡。」

  那些優秀的人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這樣的現實,怎麼能不讓人絕望。

  在最絕望的時候,他大病一場,休學一年。俞敏洪後來回憶說,這場病救了他:「我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下子胸懷寬廣了——為什麼我要跟人比,我就是我自己。」

  02

  俞敏洪經常拿這句話鼓勵迷茫期中的年輕人:「當全世界都拋棄你或者你拋棄了全世界,唯一能夠和你不離不棄的就是你手頭的那些書籍。」

  這是他的經驗之談。大三的時候,他開始拼命地讀書,幾乎以每天一本書的速度在往前走。整個大學,他看完了八百本書。

  那時候,他並不知道讀書到底能幹什麼,因為讀書對於現狀並沒有什麼改變,他的成績依舊不好,他在北大畢業時候的平均分是67分,依然是全班倒數第五名,讀書看起來沒有改變什麼。但他的思想和心態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在北大的畢業典禮上,他講了這麼一段話:「同學們你們都很厲害,我追了大家五年,一直沒有追上,還得了一場病。但是,請同學們相信,只要我還活著,我不會放棄。你們5年做成的事情我做10年;你們1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20年;你們2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40年……」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之後的人生裡,他曾經無數次面臨過類似的絕望:被北大開除的時候,公司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候。

  但他學會了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那些獨自讀書的歲月裡,他慢慢地具備了自我生長的力量。

  到現在為止,很多人對他大學讀完八百本書的數據表示懷疑。

  但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他說,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一共讀了接近60多本書,做了三萬多字的讀書筆記。時至今日,他依舊保持著每年讀一百本書的習慣。

  他要管理整個企業,還要指導各種創業項目,有各種應酬,比我們任何人一個都忙,怎麼可能還保證這麼大的閱讀量?

  看了他的時間作息表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他說:「我的勤奮一般人跟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如果沒有應酬,平均每日三頓飯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個小時。」

  他每天都很忙,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但他依舊在堅持讀書。坐飛機、坐汽車,這些時間就是他讀書的時間。即使在特別顛簸的時候,他都可以在汽車上看書。

  他說,人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和穿透力,我們需要排除周圍所有的紛紛擾擾,眼睛盯著你前行的路;需要擺脫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騷擾,堅持專注地學習。

  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03

  中國近年的教育,向來只重視成績的高低,卻很少考慮到人格的塑造、自信心的培養。俞敏洪曾深受其苦,雖然他最終通過讀書、通過自我教育,成功走了出來,但那些跟他一樣依舊在自卑中煎熬、在迷茫中看不到未來、還不具備健全人格的孩子,是他永遠的心頭之痛。

  當一個孩子本身具備了更好的情懷和更高的胸懷,成績的優秀並不是一件難事。俞敏洪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中捨本逐末,痛苦煎熬。他希望能盡他所能,去改變這種教育的現狀。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曾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是國內「通識教育」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提出,大學應該從知、情、志三個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其中,教師不單要能「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鍊和情緒裁節」樹立楷模。

  這也是俞敏洪的夢想:他要讓新東方成為一所鼓勵通識教育、培養人文主義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學。

  他說:「中國需要的是未來,未來需要的是有自由精神、獨立人格、獨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新東方的偉大事業,就是為中國培養這樣的未來。」

  而要培養出獨立人格的孩子,就先要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的老師。

  俞敏洪要求新東方的管理者和優秀員工每年必須讀超過20本書,事實上,每年讀書超過50本成為了管理者的常態。

  公司內有許多團隊把每月的讀書分享做成例行的部門會議內容,主管會抽出大量的時間做親筆點評。

  他期望「通過不斷堅持讀書,能讓新東方老師們培養自由精神、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能最大化地保證新東方的教學產品和教學質量,也能給每一個來新東方學習的孩子們樹立最好的學習榜樣」。

  04

  然而讀書並不是所有人都天然會喜歡的事情,外界有太多的誘惑,讓時間成為了最稀缺的資源。有書有一句口號「你有多長時間沒讀完一本書了」,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內心之痛。

  時代在進步,閱讀資源在豐富,讀書的成本越來越低,但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俞敏洪說「閱讀是在孤獨中和思想、和靈魂交朋友」,讀書之「獨」,尤其對當下的年輕人而言,更是難以容忍的。

  所以現在流行一個詞「共讀」,眾多年輕人以書為媒,依託平臺,尋找到更多意氣相投的夥伴,又重新找回讀書的樂趣。

  而這一次,俞敏洪則把這種共讀模式帶到了海上,郵輪裡,帶著新東方的2000名愛書的優秀老師登船,在海上共讀,共分享,共成長。

  他希望用這樣的投資,用這樣的行為,倡導讀書,倡導通識教育,倡導新東方的理念「終身學習,全球視野,獨立人格」。

  有人說:「教育是讓你在皮膚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在心靈上先搭起世界觀的臺子。」 中國需要真正的教育者,而不只是功利的提分老師。他希望這2000個上船的老師,能一起播下希望的種子、讀書的種子。

  他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在讀書中找到未來,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大的世界」。

(責任編輯:馬薈)

相關焦點

  • 【夜讀】俞敏洪: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天就背完了6篇課文,而且背得滾瓜爛熟。我發現如果拋開一切瑣碎的事情,一個人一天是可以有很多收穫的。當然也不幸被言中,我從此一輩子都在用英語混飯吃。  這件事情到現在還在影響著我做事的方式。從此我做任何事情,都會限定一個時間範圍,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規定的事情迅速有效地做完。我在修改《GRE詞彙精選》時,用了10天的時間就改出來了。
  • 長沙40餘萬家長和俞敏洪一起暢聊教育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良 實習生 劉耕辰)父母應該具備哪些認識?怎樣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俞敏洪說,「家長要給孩子真正高質量的時間,要跟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閱讀,一起討論問題,一起散步,一起交流學校和他生活中間所發生的事情。」在講座中,俞敏洪講到了他在高鐵上遇到的一件事: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孩子老是在吵鬧,邊上一個人想休息下,就跟母親說能不能讓孩子聲音小一點,結果這位母親卻說,「孩子那麼小不懂事,他鬧又怎麼了?」
  • 俞敏洪: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擁有四種責任感
    原標題:俞敏洪: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擁有四種責任感   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上官雲) 14日上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在北京舉辦講座,回憶自己的求學經歷,並向到場嘉賓贈送近日出版的新作《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分享對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
  • 俞敏洪:改變城鄉英語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俞敏洪:城鄉英語差距直接影響教育公平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近些年來一直關注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問題。他表示,這一點在英語教育資源分配上最為明顯。
  • 俞敏洪:身心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首位追求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5日在2020年第六屆CCEA營地教育大會上談及素質教育,他強調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2020年第六屆CCEA營地教育大會5日在北京舉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會上談及素質教育。 孫翔 攝俞敏洪總結素質教育的十大要素,將喜歡活著,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積極樂觀向上放在首位。
  • 俞敏洪談疫情後教育:教育理念與評價體系都將發生變革
    9月5日,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由疫情引發的對教育反思,以及教育革新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俞敏洪也拋出自己的疑惑:目前行業的數據還不足以確定,老百姓到底把在線教育當做地面教育的補充,還是成為可以替代地面教育的常規教育方式?這關係到未來,所催生的教育方向完全是不一樣的。  「現在在線教育提供的更多是免費課、體驗課、低價課。這是由於資本進入的原因。但未來資本退潮後,衝動和欲望到底能不能構成真正穩定的教育模式?現在還不能下定論。」俞敏洪說道。
  • 俞敏洪:中國教育存在五個問題,素質教育需要十大要素
    對於中國教育的問題,每個人都會羅列出許多條。那麼,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眼中,中國教育有哪些問題呢?當然,儘管俞敏洪能夠指出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但自己並沒有能力去解決所有的問題。他所能做的,或許只能是讓家長和老師對於素質教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因為俞敏洪現場闡釋了自己總結的素質教育的十大要素。一、喜歡活著,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積極樂觀向上。
  • 俞敏洪: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有一件事情不會錯
    但是我們還在起著更大的作用,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起起伏伏,有很多人生經驗,雖然有些經驗未來不一定管用,但是大多數還是管用的。不少年輕人都在創業,創業就需要投資,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在把自己的事業完成以後,不少人進入了投資領域,年輕人的好項目,我們一般還是願意出手的。
  • 俞敏洪談疫情後的教育:教育方式理念與評價體系都將發生變革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9月5日,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由疫情引發的對教育反思,以及教育革新帶來的發展新機遇。「現在在線教育提供的更多是免費課、體驗課、低價課。這是由於資本進入的原因。但未來資本退潮後,衝動和欲望到底能不能構成真正穩定的教育模式?現在還不能下定論。」俞敏洪說道。機遇:教育方式變革帶來教育理念、評價體系變化俞敏洪認為,疫情之下,民辦教育做所的大量科技研發是極其有意義的。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關於未來教育的思考
    此外,我們的教育體系強調知識技能,往往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造成了很多問題。」朱永新認為,現代教育體系都是依照工業化思維形成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學校將會被一個個學習中心所取代,學習將真正實現個性化、泛在化和終身化。
  • 俞敏洪的預言:明年教育領域將有一次大規模的改組
    這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的「預計明年教育領域會有較大規模的洗牌。」的判斷。在第八屆大中型企業融資專業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賽(新東方)上,他對教育機構跑路等行業亂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來,培訓教育機構跑路現象頻頻發生,包括微博英語等知名品牌。原因是大多數跑路教育機構盲目擴張,導致學生預付學費枯竭,一旦資金不再投入,機構只能關門大吉。俞敏洪披露,近兩年來,跑路給學生造成的直接損失接近10億元人民幣。事實上造成教育市場混亂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往往急於求成。
  • 俞敏洪:新東方的教育使命
    作者:俞敏洪   有一句話叫做「教育改變人生」,或者說「教育改變命運」,我認為這句話說得不完整。
  • 傳統支教不能解決農村教育問題,俞敏洪雲貴考察探索教育公益新路徑
    同樣作為深耕教育領域、關注公益事業、致力於推動教育公平的北大人,俞敏洪一直希望帶領新東方公益團隊,為農村教育找到更好的答案。為此,他每年都會到偏遠鄉村走訪考察,一方面履行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通過調研形成提案,推動政策的變革;另一方面了解真實的農村教育現狀和師生需求,進而提供切實的幫助和解決方案。
  • 俞敏洪: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俞敏洪:中國改革開放走過40年,可以說沒有中國企業家、商人這個群體,就沒有現在的經濟繁榮。所以儘管中國老百姓有的時候對於貧富懸殊有一些抱怨,但是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除了官商勾結應該被打擊以外,我認為大量的企業商人富有富的理由。因為他們更加勤奮、更加努力、也更加能抓住商機。
  • 俞敏洪:好的教育,學生不怕考試
    他說,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很長時間了,但是教育依然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模式,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很難適應現代孩子的發展。信息化跟工業化時代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資源不再集中在學校,而是在方方面面,所以隨著教育資源的泛在化,未來的教育將能更好地實現個性化。在談到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時,他認為,好的素質教育和好的應試教育並不對立。
  • 贈券 | 俞敏洪:人與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
  • 俞敏洪對話郗會鎖,未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後來做了新東方,我發現無望的人也挺多,自己奮鬥但看不到希望。這時候我告訴他們,你只要努力到什麼地步就會有希望。點燃他們對未來追求、生命嚮往的熱情比教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這是我的勵志教育理念的起源。教育其實很簡單,就像你剛才說的「點燃、喚醒、鼓舞、激勵」,把這些做好了,就達到了90%以上的目標。
  • 俞敏洪委員: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記者:在剛才的談話內容裡,能隱約感到,「生意人」和「企業家」,在您心中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俞敏洪:我們中國人很喜歡用什麼家。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大地上大多數被稱做「企業家」的這部分人,用英文來說,都是businessman就是「做生意的人」。在我看來,如果按照現代經濟學對企業家賦予的內涵來界定的話,我覺得中國大部分「做生意的人」,依然是商人,而不是「企業家」。
  • 俞敏洪考察貴州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 探索教育公益新路徑
    同樣作為深耕教育領域、關注公益事業、致力於推動教育公平的北大人,俞敏洪一直希望帶領新東方公益團隊,為農村教育找到更好的答案。為此,他每年都會到偏遠鄉村走訪考察,一方面履行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通過調研形成提案,推動政策的變革;另一方面了解真實的農村教育現狀和師生需求,進而提供切實的幫助和解決方案。
  • 俞敏洪育兒觀:讀完20本書,再給孩子買平板,多數家長卻做不到
    ,當孩子在想要獲取一件東西的時候,往往會跟自己的父母軟磨硬泡,大多數父母都會妥協。,家長要理性對待俞敏洪將養孩子比作馴養動物,認為現在的父母還不如馴養師呢,馴養動作遵循著2個原則:1.鼓勵,絕對的鼓勵孩子在做好一件事情的時,會將自己的成果展現在父母的面前,以博得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希望父母對自己的成果大加讚賞,孩子的這種心裡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讚賞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