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育兒觀:讀完20本書,再給孩子買平板,多數家長卻做不到

2020-10-15 璇璇說育兒

文/璇璇說育兒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與未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在此之前需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對方法,讓孩子能夠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當孩子在想要獲取一件東西的時候,往往會跟自己的父母軟磨硬泡,大多數父母都會妥協。

妥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要求會很簡單的就被滿足,也會認為一切都是父母應該做的,父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好,造成了孩子一種順其自然的心理,沒有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反而會讓自己的孩子感覺一切來得如此容易。

俞敏洪聊育兒:讀完20本書,再給孩子買平板,很多家長卻狠不下心

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先生曾在公開場合大談自己的育兒觀,認為孩子應該多讀書,想盡一切辦法養成孩子讀書的習慣,同時讓孩子感覺一切物質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不讓孩子感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俞敏洪曾分享自己與兒子發生的故事:由於兒子看見別的孩子有平板電腦,於是自己也想要一臺平板電腦,俞敏洪問兒子平板電腦多少錢,兒子告訴爸爸5000元錢,俞敏洪聽到後跟自己的兒子講:「我們家阿姨一個月的工資才5000元,你動不動的就買一個平板電腦怎麼可能?」

兒子聽說後回答:「別的小朋友都有了,你又不是沒有錢買。」俞敏洪反駁道:「好,那我有錢跟你有什麼關係呢?」後來父子兩人定了一個承諾,就是俞敏洪要求兒子看20本書,並將書的內容複述下來給爸爸,爸爸就答應給兒子買平板電腦。

這樣的承諾不僅讓兒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也讓兒子體會到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大部分父母在有經濟條件的範圍內,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要求都會直接就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物質需求,大部分家長都會滿足,往往就是這種從小就溺愛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長大後逐漸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俞敏洪:滿足孩子欲望時,家長要理性對待

俞敏洪將養孩子比作馴養動物,認為現在的父母還不如馴養師呢,馴養動作遵循著2個原則:

1.鼓勵,絕對的鼓勵

孩子在做好一件事情的時,會將自己的成果展現在父母的面前,以博得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希望父母對自己的成果大加讚賞,孩子的這種心裡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讚賞與支持,激發孩子的進步心,以後會將事情做得更好。

2. 限定,甚至是懲罰

當孩子想要購買一件東西的時候,不合理的需求就要遵守自己的原則,不要給孩子買,及時需求合理的情況下,也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然後在滿足孩子的需求。

俞敏洪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喜歡讀書的孩子會將自己的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思想,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會很強,但是這裡面不包括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會有一個通病,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趕上好的時代,過著苦日子,現在自己的孩子趕上了好的生活條件,儘可能的讓他們少吃一點苦,多給予他們一些優越的物質生活,來彌補當初父母的遺憾,想法是好的,但是只有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自身來約束自己才會讓自己的更加的進步,培養孩子多讀書,孩子也許在物質上匱乏,但是絕對不能在精神上變得貧窮。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俞敏洪教你:孩子問你要東西,怎麼辦?
    一 兒子必須讀完這20本書,才給他買5000元的iPad這幾天看到一段視頻,是關於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一個演講片段,大致內容如下:一天,11歲的兒子來找俞敏洪說:「爸爸,班裡所有的同學都有 iPad,你也給我買一個唄。」
  • 陪孩子讀好書 || 讀完這本書,你的孩子會感謝你!
    」這本書不僅備受家長的喜愛,很多教育人士讀完後也紛紛寫了推薦語: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讓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願。——王怡蕊,澳大利亞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昆士蘭大學心理學博士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這並不意味著家長要少做,恰好相反,這要求家長和孩子合作,要多做並且要做得有策略、有智慧。
  • 俞敏洪做了一件事 將改變大多數人對教育的認識
    甚至憑藉死記硬背得到高分的英語科目因為發音不準,迫使俞敏洪被調到了最差的班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他後來自己回憶說:「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從進北大到出北大的11 年間,我一直生活在自卑裡。」   那些優秀的人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這樣的現實,怎麼能不讓人絕望。
  • 俞敏洪首次「曬書房」 直播帶貨為鄉村捐贈圖書
    不過,即便早已實現了「買書自由」,俞敏洪仍坦言,自己不是藏書家,不會重金求購珍本書,只是看到什麼書、喜歡什麼書,就把它買回來,幾十年積累下來,就形成了今天的規模。當然,書房裡的書只是他書籍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存放在辦公室,一部分捐給了新東方教工圖書館以及新東方的中小學。
  • 俞敏洪首次直播「曬書房」,抖音帶貨為鄉村捐贈圖書
    同時,如俞敏洪在直播中承諾的,他將把本次直播的收入,連同近期所有直播活動獲得的收入總計約10萬元,翻倍至20萬元,捐給鄉村學校用於購買書籍。不過,即便早已實現了「買書自由」,俞敏洪仍坦言,自己不是藏書家,不會重金求購珍本書,只是看到什麼書、喜歡什麼書,就把它買回來,幾十年積累下來,就形成了今天的規模。當然,書房裡的書只是他書籍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存放在辦公室,一部分捐給了新東方教工圖書館以及新東方的中小學。
  • 俞敏洪在母親追悼會上的講話,讓我看到,農村再難出第二個俞敏洪
    再比如每天早上都早起給孩子做飯,讓孩子吃完早飯再去上學,而放學後,兩個孩子也要承擔起做豬食養豬的任務等。第三,沒上過學,但是有見識,愛學習這一點對於俞敏洪影響非常大,在農村,母親沒上過學,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學習,直到八十多歲,還在堅持看書認字。因為自己沒有機會上學,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她全力支持俞敏洪上學,曾經求人讓孩子上了高中。
  • 白巖松分享培養學霸育兒觀,讓孩子吃三種苦,很多家長卻做不到
    引言:教育孩子是多數家庭的一道難題,很多家長「不敢」教育孩子,因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說不得也罵不得,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卻說,狠下心來讓孩子吃苦,他才能真正成長起來。不讓孩子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並不意味著白巖松會不用心教育孩子,相反,他的教育方式還很「獨特」,在白巖松看來,教育孩子,就必須讓孩子「吃苦」,吃不了苦的孩子,不成氣!
  • 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2018-08-30 11:34 來源:老俞閒話 作者: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做過企業高管正在創業的向師兄,在交流小朋友教育理念時,忽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只一句話,不用解釋,就忽然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除了背目錄,還有什麼讀書學習的好方法呢?本周見經濟學大咖彭教授,在短期內讀了20幾本AI書的他,微微一笑,去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再開始重新閱讀吧。
  • 俞敏洪建議大家每年讀30本書,現實是大多數國人都做不到
    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俞敏洪建議大家每年讀30本書。他說,一個月讀兩本太輕鬆了,每天只要花一個小時讀書,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實沒有那麼忙,很輕鬆就可以完成。他還說,我工作已經很忙了,但是我每年至少要讀六七十本書。
  • 俞敏洪:家庭教育的五個秘密(家長必讀)
    否則,會讓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負面的。做家長都會做得很簡單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孩子的成長,一定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保持給孩子正能量的狀態。這個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大人們習慣於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轉化成怨氣再散發出來,並且把自己某種不利的狀態,通過把責任推卸到社會或者其他人身上,來表明自己的無辜。
  • 俞敏洪對話周成剛:探尋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和融合(上)
    我和俞老師在看教育,也在談教育,也在做教育,幾十年了,可能有一點體會。自己也為人父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再加上我們工作的原因,可能國內國外都有一些觀察和思考吧。普通老百姓、家長都關注這個重大問題,我沒有一個特別的標準答案,但所有人都想尋求更美好的、更正確的說或者是更能夠讓孩子開心地成長的教育,所以今天我也會跟大家聊聊我過去的一段時間在世界各國考察這些教育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 俞敏洪:在15歲之前,管好孩子這三點,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
    俞敏洪:在15歲之前,管好孩子這三點,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和未來走向,俞敏洪在談及教育的時候,就提出了孩子在15歲之前,父母在這三點上管束好孩子,孩子長大後多數會有出息,家長們你們知道嗎?
  • 美國孩子學前班前就讀完幾千本書,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還算容易,那時的親子閱讀基本上是家長主導,爸爸媽媽讀孩子聽。只要家長陪讀的質量夠高,孩子的興趣也很容易被提起來。逃逃小時候就挺明顯,哪些繪本我自己特別感興趣,讀得繪聲繪色旁徵博引的,他也會聽得特別認真,之後也喜歡重新翻看要求多讀幾遍。
  • 俞敏洪對話周成剛:探尋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和融合(上)
    我和俞老師在看教育,也在談教育,也在做教育,幾十年了,可能有一點體會。自己也為人父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再加上我們工作的原因,可能國內國外都有一些觀察和思考吧。普通老百姓、家長都關注這個重大問題,我沒有一個特別的標準答案,但所有人都想尋求更美好的、更正確的說或者是更能夠讓孩子開心地成長的教育,所以今天我也會跟大家聊聊我過去的一段時間在世界各國考察這些教育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 俞敏洪家庭教育4點建議,影響了無數中國家庭和孩子(建議收藏)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俞敏洪一直遵守家規。就這兩個家規,讓俞敏洪養成了勤勞乾淨、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時至今日,俞敏洪都不忘母親的家規,養成的好習慣,讓他受用一生。他對孩子也有家規:要得到,先付出。比如,女兒要一臺筆記本電腦,他讓女兒背誦30篇新東方的英文勵志文章,會背就買。
  • 比爾蓋茨:有錢父母大多不讓孩子玩手機,對娃傷害大,家長需謹慎
    除此之外,英國的查爾斯王子對於自己的孩子使用智能設備同樣也有著嚴格的限制,他自己也曾說過自己禁止智能設備出現在自己孩子的房間裡。更不用說手機和平板的開發者--賈伯斯對於自己孩子使用手機和平板的嚴格控制,他規定道;除非是在周末固定的時間段裡,否則手機是不能使用的。手機和平板嚴禁在餐桌上出現。
  • 《陪孩子長大》,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
    有沒有一本書,讓你一口氣看完?有,《陪孩子長大,女孩,帶著害怕去勇敢》,程豔寫的這本書,我真的是如獲至寶,捧在手裡,一氣讀完。這本書中作者很多的話,我完全感同身受。作為女孩,怎麼跌跌撞撞的一路長大,在有了女兒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作者一個人,很多很多女孩子都會經歷這些,其中也包括我,從女孩兒,再到媽媽。作為女孩,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媽媽很大的影響,但我們並不自知,當長大後做了媽媽,很多人在撫養下一代時,才會發現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媽媽的影子。
  • 一周讀完一本書,幫你實現一年讀完52本書的小目標
    很多人對於讀書有深的恐懼,一聽說一年讀幾十本書,甚至是上百本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讀書真的沒有那麼難,一周讀完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52本,關鍵是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掌握讀書的方法。一、明確讀書的目的首先,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
  • 靜下心來,好好的讀完一本書
    逛書店,買書,閱讀,漸漸地開啟了無限循環模式,養成了愛買書的習慣。農村的孩子下學後有兩個選擇,要麼進廠務工,要麼學個技術。我選擇了後者,我在一家理髮店裡做起了學徒。學習技術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認為只要找到方法,找到規律就能很快的靈活運用。別人用了兩三年時間出師,我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人生是要有夢想的,我也夢想著開一家自己的髮廊,於是開始往這個夢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