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遊學,一次影響孩子一生的旅行

2020-12-22 個人成長時光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帶孩子去遊學,是一次旅行,但是不止是一次旅行。想起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朋友的孩子悠悠回來過聖誕節,她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悠悠從蒙特婁大學數學研究生畢業之後,因為成績優異,也加之正好有一個空位置被她趕上,進了一家有政府背景的統計局工作。對於華人面孔的悠悠來說,這樣的機會實屬不易,這份工作也確實讓她很滿意。

而這一切的一切,最初卻源自於悠悠在初二暑期的一次英國暑期夏令營的遊學活動。

在此之前,悠悠沒有出過國,也沒有想過以後要出國。那一年,媽媽聽其他家長介紹一則廣告信息,說有一家旅行社和英國教育機構聯合舉辦音樂夏令營,她準備讓孩子報名參加。悠悠從小學習鋼琴,媽媽覺得夏令營很有意思,研究了行程之後也覺得還不錯,決定讓悠悠參加了這次夏令營。

悠悠這是第一次出國,這次行程,給了她無數個沒想到。沒想到英國的風光那麼美,沒想到自己的英語那麼差,沒想到自己的鋼琴水平會得到英國老師那麼高的評價,沒想到自己原來那麼喜歡彈琴和演出……

這是一次真正的夏令營,參加活動的中國孩子基本上都來自山東各地,年齡也差不多,大家在飛機上就熟悉和熱鬧起來啦。而在出發之前,媽媽很擔心這樣的遊學多半是「只遊不學」,所以想來想去,決定陪孩子一起去遊學。

開始,媽媽擔心這樣的夏令營只讓孩子自己去,後來跟組織報名的旅行社一說,沒想到人家非常爽快。而且表示十分歡迎家長同行。

在一共14天的行程中,孩子們有8天都是在劍橋的大學裡學習和交流,課程安排得豐富多彩。而這些天,旅行社為陪同的家長們則單獨安排了五日旅遊行程,並特別留了兩天讓家長們可以觀摩課程。

到了夏令營裡,十幾個中國孩子被穿插到了三個夏令營小組裡,每個小組還有7、8個英國孩子。大家一起聽鋼琴觀摩教學課、音樂欣賞課,最後一天,還在學校的禮堂進行熱火朝天的表演。一切都與國內為了考級而學琴的時候的感覺迥然不同,孩子們真心熱愛音樂,老師們總是讓課程充滿歡樂,這一切都讓悠悠太激動和興奮了。曾經,悠悠為了考級而多少次對鋼琴感到厭煩、和媽媽生氣,想徹底丟棄,可是又覺得練了那麼久,不彈可惜。而這一次,在劍橋的8天音樂夏令營課程,卻讓她感謝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音樂學習,而且讓她第一次體會到,自己其實可以發自內心地愛音樂。

夏令營結束之後,回到中國的她像變了一個人,練琴積極主動,而且投入了。文化課和英語的學習更是十二分努力,因為她有了出國的目標。

高三的時候,和父母比較了一些國家和名校的教學、資費和環境等,後來,他們選擇了大英國協的加拿大上大學。

對於悠悠來說,這次初中的夏令營,給她打開了一扇窗,窗外,是全新的生活。

還有一位同學的孩子,也是因為高三的暑期遊學活動而選擇了去美國留學。隨著遊學項目的火爆,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

其實,完全相反的例子我也看到過。我去德國以後,一位生意夥伴也帶著10歲的兒子到德國。這位夥伴本來是想在德國定居下來,讓孩子接受德國的中學教育。但是,這位來自上海的男孩,在德國的中學體驗了兩個星期之後,表示不喜歡這裡的鄉村式生活,不喜歡這裡的學校。於是,我的朋友就帶著孩子回上海了。

帶著孩子出去遊學,不是簡簡單單地出去看看,而更重要,是孩子們深度參與和體驗,能夠讓他們真正開闊眼界,用自己的心,感受另外一種生活。

對於選擇什麼樣的遊學項目,筆者認為,對那些孩子覺得可能喜歡的職業方向,正好可以體驗一下。我的紐西蘭同學的孩子,高中時說希望學農業。同學說,正好認識一位朋友的親戚經營著一個農場,就讓兒子暑假去體驗了一個月。回來之後,他的兒子覺得可能自己學不了農業……

選擇遊學項目,還要多看看行程安排和遊學課程安排。對於那些課程設計過於草率的項目,要慎重。因為有不少遊學只遊不學,這對於有些家庭可能無所謂,但是,畢竟我們選擇遊學的目的是學,所以,選擇課程提供者比較權威、課程體驗時間長一些的,這樣才能確實有所體驗。

不論是選擇出去,還是選擇不出去。由於這是孩子經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而自己做出的選擇,這就使得他們後來的路走得更加自主、更加順利了。

所以,在初中,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人生選擇關鍵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遊學,深度體驗海外的教育環境和人文環境,對於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影響深遠。如果你本來的打算是,一次遊山玩水的「到此一遊」、一次購物遊、一次海濱休閒度假,如果有這樣的預算,我建議你選擇一次真正的假期海外課程遊學,這可能會是一次影響孩子一生的旅行,一次更有價值的旅行。

(藝遊味境-書香雲舍圖文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帶孩子去旅行?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告訴你!
    臺灣遊出境遊國內遊曾經讀過一篇關於帶孩子去旅行的遊記,感觸頗深。於是就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甚至也沒有記憶,所以帶孩子出去旅行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還耗費體力。殊不知在孩子小的時候正是最佳的黃金旅遊期。在旅行中,孩子可以思考和理解碰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與新鮮奇怪的事;孩子可以充分地欣賞與享受旅行的美好和樂趣。同時,帶孩子出去旅行還可以帶給大人們更多的歡樂和欣慰。
  • 為什麼不帶孩子去旅行?「沒錢」是我聽過最爛的藉口!
    所以,即使咱們沒錢出國遊學,不能說走就走帶孩子旅行,但在帶孩子長知識、開眼見這件事上,也不是無計可施的。用手指沿著小徑和可以展開的摺疊頁,可以選擇自己的旅行方式和前進路線,完成一次旅程後,還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交通工具重新開始。挺好玩的,適合我這種懶癌晚期的老母親。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我也能抽時間做點自己的事。04《露營萬歲!》
  • 帶孩子旅行等於「見世面」?若是這3種旅行,那還不如不帶
    丁丁說:"最近我家小寶也是這樣,說是暑假很多同學都安排去哪旅行,有些小朋友還準備出國遊學,小寶聽了很是羨慕,這不現在也是纏著我們一定得在暑假陪她出去玩一趟。"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來說去,也說到了自己:"想想我們以前哪裡有時間去考慮旅行,時間都用在幹活和學習上了,照樣也是好好,學習也不差在哪裡,現在的小孩子總是旅行、手機什麼的,有些小孩子和家長總是忍不住地就喜歡炫耀、比較,搞得大家都跟風似地出國遊學,這樣對孩子影響真的不好。"
  • 你的一蹙眉,影響孩子一生
    朋友想了想,說:「你是說,我的態度影響了她們的性格?」我說:「當然有一定的關係。小朵受了表揚,自信大增,表現得越來越好;大朵看到你皺眉,知道自己不受歡迎,小小的自尊受到傷害,於是將自己包裹起來,不再多說話,也不想更多地表現。」可能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你的揚眉或蹙眉,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喜歡聽歌,但卻不愛唱歌,因為不會唱,喉嚨總是發緊。
  • 國慶 適合帶孩子去旅行的地方
    旅途中和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和各種各樣動物的近距離接觸,那些壯麗的山峰、柔美的湖泊、遼闊的草原所能帶給他的震動和感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一生。愛旅行的孩子,將在成長中更有判斷力,在生活中更有主見,在挫折面前更加樂觀,在得意時候更加坦然。雲南◎ 在麗江納西族村落,探尋最原始的納西文化作為世界遺產古城,麗江繁華如此,卻仍是一生必去。
  • 請不要帶孩子去旅行!讓萬千父母反思的好文,必看
    雖然旅行可以讓孩子拓寬視野,放鬆身心。但因為疫情影響,建議各位家長減少出行,並做好防護工作。以「長見識」的名義綁架了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讓孩子全面發展的渴望,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各種「去哪兒」火爆,各種驢啊、牛啊的層出不窮,從每個周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繼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錢殺手。在「長見識」的背後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
  • 給孩子一個說走就走的智慧旅行!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懂嗎?《易經》,中華民族共同的基因!讓孩子學習與您同頻!眼下您能給孩子影響他一生的——最好的禮物!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不知易,不可為將相」。《易經》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足印與啟程!用心誦讀群經之首——《易經》,必然會成為孩子的一盞指路明燈,照亮孩子的整個人生!
  • 和孩子一起,在旅行中感悟、成長(圖)
    孩子的樂園——世際園卡通城堡  六月是所有孩子盼望的季節,蜂蝶歡快共舞,鳥兒放聲高歌。天地間到處都飄散著草的清香、花的芬芳,到處都洋溢著孩童的純真笑臉和父母的無私博愛。  對所有人來說,「六一」兒童節也許是最珍貴的節日,人的一生中能經歷的次數是有限的,長大以後它就離我們遠去了。也正因為如此,所有的父母都希望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什麼能使孩子快樂呢?漂亮的服裝、美麗的書包、嚮往已久的玩具、還是一頓豐盛的美食佳餚?其實這些對現今的孩子們來說早已沒有新意,沒有什麼能比全家人一起出去遊玩更吸引孩子,更能讓孩子覺得特別而有意義的了。
  • 低齡遊學 53.4%受訪家長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不少家長會為孩子選擇國內或國際遊學項目,豐富孩子的暑假,讓孩子在旅行的同時學習知識。近些年,遊學日趨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學齡前兒童紛紛加入遊學隊伍。對此,家長們怎麼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7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學生的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3%的受訪家長曾讓孩子參加遊學項目,其中26.6%的受訪家長讓孩子參加過出國遊學項目。
  • 放假了,請不要這樣帶孩子去旅行!讓萬千父母反思的好文
    ,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從每個周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學、夏令營,旅行費用越來越高。可是我們帶孩子去日本,去馬爾地夫,去歐美,現在還推出了最適合帶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可能只是把孩子從你家門口商場裡的小遊樂場,帶到了一個更大的遊樂場,從一個城市的海洋公園,帶到另一個城市的動物園、海洋公園……
  • 夏令營,我最喜歡帶孩子去的美國遊學
    >Amy的第一次美國遊學並不是在一個比較低的年齡段,我們帶他去美國遊學,是12歲的夏令營,選擇的是美國孩子們一般都會選擇的童子軍夏令營,合適斟酌了很久的結果。但是我們從小學的時候就有給孩子出國學習的打算,基本不太給Amy進行補課,在老師和其他同學眼中她可以說是異類了。12歲的那一年暑假,我們不僅沒讓孩子補習,更是直接把她送出國一個多月,讓Amy踏上了第一次赴美夏令營,甚至最後國內的暑期作業都差點來不及完成。
  • 365天,34個國家,4個孩子,遊學世界計劃,這個單親媽媽做到了
    本來sue只是計劃暑假帶孩子們去南非進行旅遊,但在安排假期旅途時,她發現一個暑假根本不夠用,正當sue一籌莫展時,她的朋友一句建議讓sue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給孩子們修學,去環球旅行。被問到為什麼要帶孩子們去看世界時,sue說:「當你有一本厚厚的護照時,你的頭腦也不可能淺薄。
  • 洋沙湖研學|每個孩子都要有的一次遊學經歷
    遊學,我們一定會想到一個人——孔子,他曾周遊列國14年,他也是最早意識到遊學對一個人性格養成和知識形成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他是我國研學第一人。洋沙湖研學旅行,也是一樣。讓孩子走進自然,開闊視野,增進學識,探索生命,感知生活。去培養他們的毅力、品質及世界觀,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
  • 上小學前,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出去旅行一次?原因讓人心疼
    說的是滿月的娃娃,其實小孩子也都是如此,總是把孩子困在一方相對安全的天地,反而是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因為課業,能夠出門的時候就會變少,在孩子入學前帶孩子去旅行就變成了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了。
  • 出境遊學市場火爆 理性消費讓孩子不虛此"遊"
    消費觀念提升所謂「遊學」,英文一般表述為StudyTour,簡單地說,就是去別的國家、城市進行短暫的學習參觀體驗。在歐美的教育體系中,遊學這種活動十分普遍。它最早是配合一些中學生的外語或者外國文化的課程,學校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有的甚至是正常的學習日時間,去所學習語言的國家進行短暫的訪問,以增進了解和增加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 花幾萬塊報早教班,不如帶孩子去旅行
    實際上,人的大腦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 歲前的早教活動幾乎不能對人的智能產生什麼影響。不管你有沒有參加早教課,只要你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充足的生活刺激,維持好日常的親子交流,孩子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遊學有益孩子成長 家長要選正規遊學機構
    出國遊學「比課堂豐富、比旅行深刻」  遊學在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是最為傳統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我國自古便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古訓。遊學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到不同文化環境中去探訪,培養其獨立人格和各種素養。  隨著我國家庭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有不少中小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選擇了出國遊學,一方面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一方面為將來出國留學打下先期基礎。
  • 讀萬卷書不如帶孩子旅行一次
    ,我都會帶孩子品嘗一下食堂的飯菜,因為那是大學的味道;也會帶孩子去圖書館窗邊駐足,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學生奮發苦讀的氣氛;更會帶孩子去操場上奔跑,瘋狂地奔跑,讓孩子的天性釋放在大學校園。第二天,我們走出酒店,準備去往第一個景點時,孩子準確地說出了可以乘坐公交的道路名稱。第二次,是我們從蘇州遊玩回來時。那一次是自駕遊,開車回上海,當孩子爸爸習慣地打開導航時,孩子卻明確地告訴爸爸,應該先往哪邊走,去什麼高架,然後再去什麼高速路。保險起見,爸爸還是打開了導航,而導航顯示地跟孩子說得完全一致。孩子在家背課文總要花很長時間,讓我一度認為他的記憶能力有問題。
  • 孩子海外遊學花費數萬元 被旅行社帶進美國賭城
    現狀  花8萬赴美為留學探路  武漢一家公司老總陳先生暑假送女兒赴美遊學,15天花費8萬元。「我們打算讓孩子出國留學,現在遊學可以提前了解當地風土人情,以後孩子去了才不會陌生。」陳先生對記者說。由於籤證的原因,大多數的遊學營都需要提前兩三個月進行預訂,知名遊學機構的精品遊學線路甚至需要提前半年報名。而記者從武漢一家中學了解到,今年暑假,該校高一一個班的學生有一半參加了出境遊學,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旅行社竟帶學生去賭城  隨著出境遊學人數的增長,投訴也逐漸增多。近日,武漢旅遊部門接到多起關於出境遊學名不副實的投訴。
  • 孩子還小,有必要帶他去旅行嗎?
    馬上就要十一小長假了,今年我是提前一個月開始計劃出行,提前訂好了機票和酒店,就等著老闆放人,就領娃去歡度假期了。孩子他奶奶之前總是跟我嘀咕,孩子還那麼小,抵抗力不能和大人比,出去就是遭罪。而且那麼一丁點大,就算帶他出去了,他也記不住。但是在我置若罔聞,三年領寶寶大大小小國外遊、周邊遊去個遍之後,老人已經習慣了,甚至這次還主動問我,要帶寶寶去哪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