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0日訊 10月10日是世界衛生精神日,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隨著抑鬱症的高發,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正確地認識抑鬱症,才能更好地去應對。
    抑鬱症的現狀
    1.抑鬱症及其臨床表現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2.抑鬱症的現狀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7年發布的《抑鬱症及其他常見精神障礙》(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報告,目前世界範圍內預計有超過3億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全球平均發病率在4.4%左右。
    抑鬱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30年將成為第一大;但我國對抑鬱症的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局面,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而且,同時,抑鬱症的發病(和自殺事件)已開始出現低齡(大學,乃至中小學生群體)化趨勢。 綜上所述,對抑鬱症的科普、防範、治療工作亟待重視,抑鬱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重點。
    關於抑鬱症患者
    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超過9500萬的抑鬱症患者。
    此外,報告中還從多個維度對患者群體進行了調查分析。
    1. 中國抑鬱症女性患者佔65%
    女性患者佔據了總患者數的六成以上,除此之外,女性患者在通過身邊親友、病友社群、各種社交渠道上分享和主動尋求治療的意願也比男性患者高。
    2.67%的患者年齡超過35歲
    3.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
    一項囊括了39項研究、從1997-2015年、包括32694的關於中國大學生群體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
    2019年7月24日,中國青年報在微博上發起針對大學生抑鬱症的調查在超過30萬的投票中超過兩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嚴重的抑鬱傾向。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
    抑鬱風險和受教育程度呈反比,美國一項從2005-2014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患臨床抑鬱症的比例最高,同時他們獲得治療的機會最少。
    抑鬱症的難治性與致死率
    根據《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重度抑鬱障礙誤診率高達65.9%,總體復發率高達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發生後2年內復發。
    精神疾病導致自殺人數佔總自殺數1/3
    一項大於10年的前瞻隨訪研究顯示,抑鬱障礙的自殺率約為4.0%~10.6%。一項Meta分析資料分析也顯示,抑鬱障礙的終生自殺風險為6%。我國的自殺率22.2人/10萬,女性自殺多於男性,農村高於城市。
    超過46%的自殺身亡者死時都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見的則是抑鬱症。未經治療的精神疾病是絕大多數自殺的原因。
    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抑鬱症目前主要以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心理治療或是物理治療。由於近年抗抑鬱藥的發展,不同藥物間有相互作用問題,規範化的治療流程尤為重要。
    我們應當明確,抑鬱症並並不是一個人內心脆弱而萎靡不振和無病呻吟,不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輕則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則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導致人自殺失去生命的心理疾病。正是原來對抑鬱症的種種錯誤的觀念,才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而造成悲劇。全社會都應該加強對抑鬱症的知識認知教育,並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去治療,一旦發現有相關跡象,就要及時採取治療幹預手段,以免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