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三分之二是女性
南京腦科醫院統計數據顯示,「二胎媽媽」更易中招
昨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在南京腦科醫院義診現場,記者獲悉,我國抑鬱症患病率已經由2009年的2.5%上升至今年的3.59%,男女患病比率為1:2,其中,抑鬱症門診中不斷增多的「二胎媽媽」正引起各地專家們的關注。
南京腦科醫院昨天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該院抑鬱症門診接診人次超過14萬,今年到目前的接診人次達11.2萬,其中2/3為女性患者。
「抑鬱症發病有三個高峰期,即青春期、圍產期和女性更年期。」南京腦科醫院精神科主任姚志劍介紹,近年來抑鬱症患病比例增多,一方面得益於影像學等輔助診斷的進步,使原先一些無法確診的病例得以明確診斷,「以前,抑鬱診斷主要靠精神檢查,即醫生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病史,然後再對照抑鬱症診斷標準,滿足其中相應條件後就診斷為抑鬱症,但不少患者在這樣的檢查中並不能明確診斷。眼下,這部分患者可藉助功能影像輔助技術,看到大腦功能結構是否改變。」據悉,在功能影像檢查中可以發現,抑鬱症患者看到圖片等物體後的大腦激活程度、範圍以及腦區之間的聯繫都較常人發生不一樣的改變。現在這項技術已經成為抑鬱症的確診手段之一。
抑鬱症患者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則歸咎於環境因素。姚志劍告訴記者,門診中,他經常碰到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情緒不穩定甚至出現「自殺姿態」,「青春期的抑鬱症其實叫抑鬱發作,屬於情感障礙的一部分,這部分患者中也是女性偏多。家庭不和、父母離異是這一疾病重要的風險因素,對這類患者而言,家庭治療尤為重要。」
年輕媽媽帶著兩個孩子跳樓身亡,近年來,產後抑鬱引發的類似悲劇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圍產期媽媽是抑鬱症高發人群之一,其中「二胎媽媽」更易中招。
南京腦科醫院兩年前正式開設了婦女心理與精神衛生門診,平均每天接診約40名病患,其中「二胎媽媽」越來越多。主任醫師孫靜認為,除了遺傳因素外,「二胎媽媽」容易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還是環境。「很多丈夫在妻子生二胎時的緊張感,要比生頭胎時低得多,這對於情緒比較敏感的產婦而言,會認為丈夫對自己不關心、不重視;另外,不少女性懷二胎時年齡偏大,產婦會覺得帶二寶要比頭胎累得多,非常容易影響情緒;再者,二寶出生後,有些家庭的住房問題尚沒有解決,空間上擁擠了,心理上也跟著一起擁擠,她們甚至擔心生完孩子後能否回到過去擔任的職務等。」孫靜提醒,較輕的產後抑鬱最早發生在產後3到5天,一周之內到高峰,10天左右就會過去。比較重的則是發生在產後一個月左右,有的人甚至在產後一年之內都會發生。
孫靜說,女性從懷孕到哺乳,身體的激素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社會角色轉變、家庭關係變化等,都會讓女性情緒波動,家人不應該把這種情緒的變化或者抑鬱症狀當做鬧情緒或者「公主病」,而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