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我市各社區人口流動性增大,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難度。徐報融媒記者通過兩天的市區實地探訪,採擷了一些社區常態化防控的積極舉措,也發現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彭城街道宣武社區:
34個院落自治,進行長效管理
雲龍區彭城街道宣武社區也位市中心,東起迎賓大道,西至民主路,北起淮海路,南到建國路。現有樓房77棟、平房200餘間,居民2786戶、6000多人。
前日中午12點多,在民和路上的民和小區,68歲的孫光明坐在小區門前值守。據他介紹,小區共有7棟樓,250多戶居民,可以說小區每個人他都認識,如果有陌生人進小區必須登記。
社區主任王芹介紹,宣武社區不是純居民小區,樓棟分散,流動人口多,轄區單位多。「下一步疫情常態化防控中,院落自治是我們長效管理的方法。一個院一個特色,充分整合社區內的現有資源,調動積極因素,形成網格化工作合力。」
據介紹,該社區內單位有宣武商貿城、老街坊風情街區、機關第一幼兒園、徐州老年大學、政協禮堂、通達電子、海闊網吧、徐州市自來水公司、首創水務、康宏水務、機關醫院宣武門診部、郡望堂中醫門診部、百惠家美時、萊商廣大銀行、工商銀行和昆彭鮮花批發市場等。
在常態化防控工作中,社區主要做好以下四個工作:日常巡查常態化。提醒居民少聚集、帶口罩,防範不能松;網格管理常態化。建立網格微信群,經常宣傳防控知識,回應居民需求,有外來人員及時反饋,引導居民做好自我防護,落實好群防群治;重點人員排查常態化。對出租屋、國外回徐人員會同派出所進行動態排查,嚴格落實相關檢測、隔離要求;重點區域監管常態化。督促商超、市場等人員集聚場所常態化落實好防控措施。
金龍湖社區:
收集新增外來人員情況,守牢第一道防線
前日,上午10點30分,記者來到徐州經開區金龍湖街道金龍湖社區。該小區環保意識濃厚,尤其注重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疫情期間,社區在原有的垃圾分類投放點處,設置專門的廢舊口罩回收垃圾桶12個,每天組織對垃圾分類投放點進行全方位、地毯式、無死角消毒。
據社區負責人介紹,常態化防控期間,社區堅持底線思維,以「強化服務、科學防控」為著力點,將日常工作與疫情防控同步統籌。支部黨員先鋒崗繼續堅守,結合社區網格劃分,以網格為單位,每個網格安排2名黨員志願者。志願者每日在轄區內巡查,及時準確地收集轄區新增外來人員情況,守牢第一道防線。
同時,對轄區內各生產企業和生活服務類行業進行監督檢查,督促落實人員「掃碼+測溫+消殺」進入和防聚集要求。對境外人員和高風險地區返徐人員,第一時間到集中醫院觀察點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陰性的,納入網格落實管控措施,確保轄區人員安全有序流動。
王陵街道醒獅社區:
如有外來人員,第一時間報給社區
泉山區王陵街道醒獅社區位於市中心,東起中山北路,西至西安北路,南起富國街,北至夾河前街,共有居民住宅樓64棟,住戶4072戶,常駐人口1萬多人。
「社區地處市中心,人員居住密集,成型小區少,散居樓居多。外防輸入、對內管控每天都在堅持。」醒獅社區黨委書記李惠說,社區凡是有國外回來的人員,其家長、親屬都會及時給社區報備。成型的小區以及散居樓房有外來人員出現,這時候的樓組長、黨員就發揮了很大作用,會及時向社區報告,或者是帶人到社區登記。
社區還有一個無物業的小院,是位於金地商都對面的福中居59號院。
院裡有一位老黨員韓福伯,從疫情防控開始就一直堅守。前日上午9點30分,記者來到該院看到,韓福伯正在幫一位居民修椅子。據他介紹,院裡有76戶,還閒置10戶。「這個院子我非常熟悉,外來人員只要說找人,說出名字來,沒有我不熟悉的。」
七裡溝街道新語社區:
網格化管理嚴格摸排
位於徐州市南大門的泉山區七裡溝街道,作為徐州市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街道做細做實做好各項防疫舉措,有力有序有效開展為民服務,鞏固防疫成果。
新語社區葉語田園的居民大多是鐵路交通工作人員,每周或多或少都有出車到全國各地的任務。新語社區利用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嚴格摸排,不漏一人,不落一戶,對小區出任務歸來人員進行必要的資料報備登記,檢測體溫,實行動態管理。
街道還結合「愛國衛生月」活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營造良好居住環境,對公共區域進行常態化消毒,每日不少於兩次。針對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組織城管隊員、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開展定時消毒工作。
同時,對老舊小區衛生死角逐一排查、逐一整治,確保全覆蓋、無死角。每日做好各類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充分利用微信群、宣傳欄、小喇叭等形式開展宣傳,廣泛發動黨員、群眾志願者積極參與「愛國衛生月」行動。
為適應當前形勢,街道還針對西苑農貿市場和西苑名特小吃城經營的特點,推出線上商城「網際網路+」購物平臺,力求為消費者打造社區化的一站式線上購物中心,使買菜、美食、購物成為一種樂趣。
桃園街道西村社區:
三隊齊驅保障居民健康
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社區人口流動性增大。桃園街道西村社區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黨員先鋒隊、黨員中心戶先鋒模範作用,嚴格做好流入流出、復工復產、復學複課人員檔案,密切掌握人員動向。
協助學校入戶排查轄區內學生及家庭成員健康情況,了解學習生活運動軌跡並指導填寫《學生健康登記表》,推進家校協同,確保學生能夠安全返校。
運用好彭城碼和蘇康碼,抓好公共場所的亮「碼」工作,對境外人員、外地回徐人員實行信息登記,進入社區健康監測微信群,引導市民做好個人防護。目前,桃園街道西村社區「健康碼」均為綠碼。
社區還成立了「和淨」衛生環境志願者服務隊、「初心小喇叭」志願者巡邏隊、「疫情防控幫幫團」志願者服務隊。通過「三支隊伍」及時提醒社區居民佩戴口罩,注意人身安全;開展春季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清除容易滋生細菌的衛生死角,張貼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為社區生病居家人員、獨居老人、困難戶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採購派送防護物資、蔬菜水果和日常用品。
存在的主要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老舊小區還存在大門敞開、「暢通無阻」的現象,24小時值守的執勤崗已「人去屋空」,儼然成了擺設。即使有保安室,也對進入小區的人員不聞不問。
一些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衛生狀況堪憂,汙水橫流、樓道內多日沒有清掃,雜物隨處堆積,存在著一定的安全和衛生隱患。
樓道堆積雜物
有些小區設置了多個垃圾分類桶,雖然都有標識,但是宣傳普及力度不夠,居民往往圖省事「一扔了之」。
個別小區還存在群眾聚眾聊天的場面,不戴口罩的現象也偶爾出現,這些都應該引起重視!
徐報融媒記者: 王瑜珩 張景良
通訊員: 王洪安 王譯涵
編輯:耿萌
責編: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