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社區如何抓好常態化防控工作?5月15日,記者來到孝南區廣場街道曬書臺社區進行探訪。
精準化管理 確保返孝人員信息應錄盡錄
上午9時左右,記者來到曬書臺社區,經過測量體溫,登記信息,記者進入服務大廳。
「姑娘,你幫我看看,我的健康碼今天變成了白色,不曉得麼回事?」這時,一位60多歲的老人向窗口工作人員求助。
「婆婆,是綠色的呀,您看!」窗口工作人員接過老人手機,打開健康碼,「估計您沒有打開網絡,下次出示健康碼時記得打開。」說完,工作人員向婆婆演示如何打開網絡,婆婆連連點頭滿意而歸。
在服務群眾的同時,如何確保外來人員信息,特別是境外或武漢返孝人員信息應錄盡錄?
據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丹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在各小區樓棟張貼《致外來人員的倡議書》後,大部分返孝居民都能主動到社區來登記報備。目前共摸排出境外返孝人員4人,武漢返孝人員85人。
當前,社區的防控力量只有30多人,包括13名社區工作者、2名社區民警和下沉的18名工作隊員。要把返孝人員信息摸排得更加精細,更好服務群眾,僅僅依靠這30多人遠遠不夠。
疫情期間,轄區內有175名黨員下沉到社區,並以網格為單位建立了6個臨時黨支部。如今,他們雖然都回到各自崗位,但臨時黨支部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們依據防控初期以房找人的方式,在未見面的住戶門口貼上告知書,並安排黨員樓棟管理員利用工作之餘,按目標每棟再次摸排,堅持每周一次。」李丹說,社區以這種方式共摸排出區外返孝人員62人。
不間斷巡查 保障轄區居民健康安全
得知社區幹部和突擊隊員要到轄區內巡邏,記者跟隨其後。
李丹告訴記者,工作隊員每天早上準時籤到後,五人一組分兩班到轄區巡邏,每天至少兩次,勸導居民出門戴口罩,督促轄區內門店抓好防控工作。
走在街面上,看到有小朋友沒戴口罩,工作人員迅速上前提醒:「小朋友,在外面玩要把口罩戴好喲!」
「爹爹,您等一會,出門記得把口罩戴好啊!」在熊咀三路,看到一位騎著自行車的老人忘了戴口罩,工作人員從袋子裡取出一隻遞給老人戴上。
9時30分左右,在天仙路一火鍋店前,記者看到,入口處擺放著一張桌子,服務人員在此值守。
「您好!請配合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後再進入店內!」
服務人員告訴社區工作人員:「我們嚴格按照要求,每天開門後就對店內進行全面消毒,門口安排專人值守,負責測體溫,查驗顧客綠碼,登記信息。」邊說邊指著桌上的臺帳本說,「您看,上面詳細登記了每位顧客手機號碼和測溫情況,確保可追溯到人。」
據了解,曬書臺社區現有常住人口3525戶9426人,4個物業小區,2個「三無」小區。
為確保轄區居民健康安全,曬書臺社區定人定崗定責,堅持開展不間斷巡查,勸導居民出門戴口罩,提醒臨街復市營業的門店做好消毒等各項防控工作。
常態化關愛 架起政府與群眾「連心橋」
「楊婆婆,今天是母親節,我們祝您節日快樂!」5月10日上午,李丹與工作人員一道,手捧鮮花和兩大籃水果,來到轄區居民楊婆婆家中。
「現在疫情形勢好轉,您女兒也很快能回來與您相聚了!」聽到這個好消息,68歲的楊婆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婆婆現在見了我們都很客氣!」李丹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楊婆婆和爹爹不幸染上了新冠肺炎,雙雙入院。後來,爹爹離世,在北京工作的女兒一家也無法返回孝感,楊婆婆一度傷心欲絕,對社區每天的關心問候也感到厭煩。
婆婆治癒出院後,社區第一時間給她送來糧油和蔬菜,並安撫婆婆的情緒,主動為婆婆申請生活補貼,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如今,在社區的不懈堅持下,楊婆婆的心態好了很多,對社區的工作也很支持與配合。
記者了解到,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曬書臺社區對轄區內特殊人群的關懷關愛也轉入常態化。社區嚴格落實「五包一」防控責任制,由一名駐區幹部、一名突擊隊員、一名社區幹部、一名網格員與一名醫務人員組成關愛小組,對轄區內的確診對象家庭、21戶低保家庭、19名空巢老人、23戶殘疾人家庭一天兩問候,一周兩走訪。
截至目前,社區共為他們送去大米、食用油、蔬菜、水果及防疫物資420餘次。
來源:孝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