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曉琴 通訊員李濤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中燦
場外圍擋旁綠樹成蔭,與毗鄰的香廷公園融為一體,場內不見黃土裸露,處處是綠植草皮覆蓋;防塵降溫,移動霧炮機與塔吊噴淋系統齊上陣;靠近臨邊危險區域,實施喊話系統立即響應告誡危險……一個持續施工中的工地,整潔得令人賞心悅目。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臨空經濟開發區的武漢航發智慧城項目現場,這個以中國綠色建築最高級別認證——「綠建三星」為標準的建設項目,正一絲不苟地踐行著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在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各項工作上不斷追求極致。
項目管理團隊
強強聯手 打造生態標誌建築
武漢航發智慧城項目位於武漢臨空經濟開發區,東臨延喜路,西靠宋家崗西路,南側毗鄰海航項目,北至景雲街。規劃用地80畝,總投資約10億元,總建築面積達15萬平米,建築地上4~10層呈階梯型分布,集5A級高檔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及相關商業配套於一體,計劃2021年投入使用。
項目開發方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鵬介紹,該項目是武漢航發集團在武漢臨空經濟區自主投資開發的第一個產業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建築師崔愷領銜設計,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有效實踐。「強強聯手,只為以『匠心作品、精工品質』為理念,打造國內一流的生態、品質、智能商務示範級大型綜合地標建築。」
該項目將生態節能理念植入肌理,從設計伊始,就引入太陽能、地源熱泵、屋頂綠植、海綿城市、構件預製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建成後將達到中國綠色建築最高級別認證「綠建三星」標準。
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其前身為武漢航發新城置業有限公司,今年1月1日正式更名,公司經營範圍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土地儲備整理,房地產開發和舊城改造,肩負著實現航發集團「兩業並舉、產業支撐」發展戰略的重任。
花園工地 與臨近公園融為一體
設計理念上生態建造,立意高遠;施工中,綠色環保也被施工方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處處落到實處。
記者在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綠色圍擋高大氣派,四周圍牆鋪滿綠植草皮,綠樹成蔭。高空俯視,項目工地滿眼綠色,與周邊公園融為一體。
「入場前就看工地對面是一個藝術公園,這無形中也讓我們提高了工地綠色施工的標準。」項目經理周劍穎告訴記者,項目部採用環保綠色仿真草皮,對施工圍擋進行統一覆蓋,並在圍擋上張貼統一標準的宣傳標語。綠色草皮的植絨能吸附灰塵,減少揚塵,在施工工程結束之後,將圍擋拆除清洗還可以再次利用。
為保持圍擋整潔美觀,項目部定期對宣傳牆、圍擋進行檢查、清洗和刷新,若有歪斜破損立即更換。圍擋頂部安裝有各種形狀的照明燈以及警示燈,即使在夜間,工地邊界也十分醒目。
走進工地,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辦公區旁的綠植盆栽,再往裡走,已拔地而起的回型建築中間,仿佛建造了一個小型庭院式公園。中間設置一個圓形花壇,將場地分割成環形道路,道路兩旁種植了紅楓、玫瑰花和多種灌木。綠植後面,豎起了綠色圍擋,將其與建築施工區安全隔離。
同樣,秉承著綠色施工的理念,項目部在建築與便道之間形成的數十米臨時護坡上,用種植草皮取代混凝土硬化。「這不僅更加環保,也讓工地內顯得更有生機。」來自上海的周劍穎更希望,通過一些小舉措,讓整個項目施工如同設計一樣,更有格調。
防塵降噪 巧妙利用地下空間
除了滿眼生機勃勃的綠,施工現場十分乾淨整潔,完全沒有以往工地上的塵土飛揚,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項目總工彭力告訴記者,項目部按照安全文明標化管理要求,制定項目工完場清標準,並將此標準作為勞務分包單位合同的一部分;同時,項目部成立文明施工隊,專門處理現場工完場清不到位的部位及區域。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確保建築垃圾日清日畢、地面無長流施工用水、無積水,無落地灰、無建築垃圾等常態化管理狀態的實現。
與此同時,項目部還在防塵降噪上精心組織,打出有效「組合拳」。
記者看到,該項目在沿線圍擋上設置噴淋降塵設施,噴灑出細細水霧,給工友帶來一絲清涼的同時,也讓整個工地乾淨不少。項目部還配備4臺可移動霧炮機、1臺灑水車,場內5臺塔吊上也安裝了噴霧系統,可根據場內揚塵、溫度等實施情況,進行自動噴淋。灑水車每天早晚,對場內硬化道路、周邊市政道路進行全面衝洗。
在工地出入口,全自動洗車平臺,讓大型車輛進出工地時進行自動衝洗,「保證進場清清爽爽、出場乾乾淨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噴淋、衝洗的水有一部分來自於項目自建的雨水收集池。彭力介紹,項目部在排水溝集水井處,設有一個三級沉澱池結合雨水收集池,收集場地內雨水、基坑內地下水等,經過三級沉澱和過濾,利用壓力泵輸送到現場各用水點,實現水資源的重複利用,也避免淤泥堵塞市政雨水管道。
項目在降噪時同樣將地下空間進行充分利用。據介紹,項目今年進入地上結構施工後,根據現場施工工況的不同,為避免二結構施工及機電安裝階段,進行管線切割預彎、加氣塊切割時噪音過大,項目部在地下室劃分不同區域,供各專業分包作為材料加工場地,並用隔音圍牆進行隔斷,確保加工場外音量在40分貝以內。
風險防控「安全盒子」隨時提醒
走進項目,隨處可見進入建築前有安全通道、基坑周邊有定型化護欄、圍擋,為工人隔離危險區域。
「安全無小事。」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蔡光煌介紹,為實現建築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現場除了通過「定型化安全通道」「樓梯定型化防護」等設施進行安全防護外,還聘有特種設備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每月對項目塔吊、施工電梯、吊籃、爬架等大型機械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大型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
記者靠近現場一處臨邊洞口時,護欄上的一個小盒子突然響起:「此處臨邊洞口危險,請注意安全!」
原來,為實時提醒工人注意安全,項目在臨邊洞口、腳手架附近等危險區域,設置了50個紅外線報警系統。巴掌大的「安全盒子」集發射器與接收器於一體,在附近形成一條隱形的水平紅外線。當有人進入危險區域時,設備內事先錄製好的安全防範警示語,通過揚聲器發報警示作業人員注意危險。
在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和先進設備的雙重管控下,該項目開工至今無一例安全事故發生。今年5月31日,武漢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暨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和施工現場觀摩會在該項目成功舉辦,項目部多項安全施工措施受到業內人士稱讚。
「項目主體結構預計將於9月底完工,我們也會將綠色施工、文明施工及安全施工一以貫之。」周劍穎表示,項目部將繼續以「綠建三星」標準,在建設臨空港標誌性建築的同時,打造出具有代表意義的魅力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