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升級成為了小哥哥小姐姐,爸爸媽媽們當然都是喜悅的,可是我們是否有了解過這些寶寶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彼得的故事吧!
故事的開始彼得在搭積木房子,他把房子搭得儘量的高。5-6歲的孩子都特別喜歡搭積木,這是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處在空間敏感期,有探索空間的欲望。
隨著積木啪嗒倒掉同時,也傳來媽媽制止的聲音。彼得的心情也由剛剛的興奮變的一落千丈。
當他看向妹妹的房間時,發現自己的搖籃竟然被他們漆成了粉紅色。小彼得從牆後面偷偷地看過來,可笑的是小狗也和彼得一個動作,仿佛就是他的小弟弟,跟屁蟲。
爸爸像是一個老朋友一樣商量的語氣,彼得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幫忙。然而彼得之所以要小聲的說,可能覺得自己改變不了事實,又有些不情願吧。
小床也漆成了粉紅色,顏色的更換代表了物品的所有權轉移了!所有權轉移是不是代表愛也被分走了呢。所以當他發現小椅子還沒漆的時候興奮地大叫起來。
彼得抓起小椅子來就跑,可笑的是小狗還在幫忙看著後面,看什麼呢?是在看爸爸媽媽有沒有追上來「搶」走小椅子是吧?
他想要保留自己的小椅子,其實是想留住爸爸媽媽的愛吧!為了留住小椅子,他不惜採取了大行動離家出走。 看看彼得和威利的動作,彼得緊緊的摟著威利的脖子,二人仿佛在商量,在訴說,在互相鼓勁。
彼得離家出走的地方竟然是屋子外面,大人一定覺得很好笑吧,但這對於孩子來說算是最大極限了。那彼得離家出走都帶了些什麼呢?一個袋子,裡面裝著點心和小狗的餅乾,看來忠實是相互的,小小年紀的彼得竟然記得為威利帶上食物。還有藍色的小椅子、玩具鱷魚和小時候的照片。藍色小椅子是彼得僅剩下的沒有被屬於蘇西的東西了,玩具鱷魚也許是他最喜歡的玩具吧!那麼小時候的照片呢?代表著什麼呢?是成長的記憶吧。
當彼得想坐在椅子上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太大了,卡在了那裡。你看不僅威利在看著他,就連小鱷魚和照片裡的自己也在看著他。威利就尷尬的立在那裡。這時的彼得突然意識到,他長大了。
媽媽完全沒有因為彼得的「離家出走」而勃然大怒,還很溫柔的對彼得說:「今天午餐有很特別的菜,你要不要回來,跟我們一塊吃? 」多麼高明的媽媽,一下子彼得的意志就土崩瓦解了! 而且這裡媽媽也用了「要不要」,和爸爸是一樣的詢問商量的口氣。
媽媽當然知道彼得的小把戲 ,但媽媽不僅不生氣,相反還逗彼得開心,多麼智慧的媽媽啊!
彼得大叫,哈哈,是想嚇唬媽媽一下吧!看,彼得張開小手,多開心啊!威利卻還藏在裡面不肯出來,連小鱷魚也在偷偷的笑呢!這種藏貓貓的小把戲所有小孩子的都喜歡吧!
彼得和爸爸一起坐在大椅子上,意味著彼得真的長大了,並且能主動提出和爸爸一起把小椅子漆好送給妹妹。而這時妹妹也伸出了一隻小手,是在感謝哥哥還是給哥哥一個大大的贊呢?
故事的最後爸爸蹲下來和彼得一起漆小椅子,威利留下一串粉色的小腳印是要去幹嗎呢?這串腳印是代表著彼得未來成長的路吧!
給爸爸媽媽的話
接受家庭新成員對於原本就處於家庭中心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威脅。如何讓孩子戰勝嫉妒,達到自我成長。爸爸媽媽們不妨借鑑一下這本書裡的爸爸媽媽,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耐心,說不定哪天孩子就會給我一個驚喜!
我是泥媽媽,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快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