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彼得的椅子》,讓孩子自己長大!

2020-09-06 泥媽媽

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升級成為了小哥哥小姐姐,爸爸媽媽們當然都是喜悅的,可是我們是否有了解過這些寶寶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彼得的故事吧!

故事的開始彼得在搭積木房子,他把房子搭得儘量的高。5-6歲的孩子都特別喜歡搭積木,這是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處在空間敏感期,有探索空間的欲望。

隨著積木啪嗒倒掉同時,也傳來媽媽制止的聲音。彼得的心情也由剛剛的興奮變的一落千丈。

當他看向妹妹的房間時,發現自己的搖籃竟然被他們漆成了粉紅色。小彼得從牆後面偷偷地看過來,可笑的是小狗也和彼得一個動作,仿佛就是他的小弟弟,跟屁蟲。

爸爸像是一個老朋友一樣商量的語氣,彼得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幫忙。然而彼得之所以要小聲的說,可能覺得自己改變不了事實,又有些不情願吧。

小床也漆成了粉紅色,顏色的更換代表了物品的所有權轉移了!所有權轉移是不是代表愛也被分走了呢。所以當他發現小椅子還沒漆的時候興奮地大叫起來。

彼得抓起小椅子來就跑,可笑的是小狗還在幫忙看著後面,看什麼呢?是在看爸爸媽媽有沒有追上來「搶」走小椅子是吧?

他想要保留自己的小椅子,其實是想留住爸爸媽媽的愛吧!為了留住小椅子,他不惜採取了大行動離家出走。 看看彼得和威利的動作,彼得緊緊的摟著威利的脖子,二人仿佛在商量,在訴說,在互相鼓勁。

彼得離家出走的地方竟然是屋子外面,大人一定覺得很好笑吧,但這對於孩子來說算是最大極限了。那彼得離家出走都帶了些什麼呢?一個袋子,裡面裝著點心和小狗的餅乾,看來忠實是相互的,小小年紀的彼得竟然記得為威利帶上食物。還有藍色的小椅子、玩具鱷魚和小時候的照片。藍色小椅子是彼得僅剩下的沒有被屬於蘇西的東西了,玩具鱷魚也許是他最喜歡的玩具吧!那麼小時候的照片呢?代表著什麼呢?是成長的記憶吧。

當彼得想坐在椅子上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太大了,卡在了那裡。你看不僅威利在看著他,就連小鱷魚和照片裡的自己也在看著他。威利就尷尬的立在那裡。這時的彼得突然意識到,他長大了。

媽媽完全沒有因為彼得的「離家出走」而勃然大怒,還很溫柔的對彼得說:「今天午餐有很特別的菜,你要不要回來,跟我們一塊吃? 」多麼高明的媽媽,一下子彼得的意志就土崩瓦解了! 而且這裡媽媽也用了「要不要」,和爸爸是一樣的詢問商量的口氣。

媽媽當然知道彼得的小把戲 ,但媽媽不僅不生氣,相反還逗彼得開心,多麼智慧的媽媽啊!

彼得大叫,哈哈,是想嚇唬媽媽一下吧!看,彼得張開小手,多開心啊!威利卻還藏在裡面不肯出來,連小鱷魚也在偷偷的笑呢!這種藏貓貓的小把戲所有小孩子的都喜歡吧!

彼得和爸爸一起坐在大椅子上,意味著彼得真的長大了,並且能主動提出和爸爸一起把小椅子漆好送給妹妹。而這時妹妹也伸出了一隻小手,是在感謝哥哥還是給哥哥一個大大的贊呢?

故事的最後爸爸蹲下來和彼得一起漆小椅子,威利留下一串粉色的小腳印是要去幹嗎呢?這串腳印是代表著彼得未來成長的路吧!

給爸爸媽媽的話

接受家庭新成員對於原本就處於家庭中心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威脅。如何讓孩子戰勝嫉妒,達到自我成長。爸爸媽媽們不妨借鑑一下這本書裡的爸爸媽媽,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耐心,說不定哪天孩子就會給我一個驚喜!

我是泥媽媽,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快樂喔!

相關焦點

  • 長大就在一瞬間——圖畫書《彼得的椅子》閱讀推薦
    故事簡介《彼得的椅子》講述了小男孩彼得的媽媽又生了一個小妹妹,爸爸就把他過去用過的東西全部漆成了粉紅色。小彼得覺得自己被冷落了,為此他決定帶著自己的小椅子離家出走。可當他想坐進小椅子時卻發現自己坐不進去了。在父母的關懷下,彼得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於是他跟著爸爸一起把小椅子漆成了粉紅色。
  • 【英文有聲繪本】彼得的椅子《Peter's Chair》
    這裡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聽、好看的童書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繪本,名字叫《Peter's Chair》,爸爸想把彼得小時候用的高腳椅漆成粉紅色
  • 【英語每日一課】彼得的椅子《Peter's Chair》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繪本,名字叫《Peter's Chair》,爸爸想把彼得小時候用的高腳椅漆成粉紅色,好讓妹妹使用;彼得看到連小時候的嬰兒床也變成粉紅色的,再加上玩積木時被媽媽說要安靜點、別吵到小妹妹時,
  • 我要長大,長成大人那麼大,想幹嘛就幹嘛,不用徵得爸媽的同意
    彼得的椅子北大班繪本課《彼得的椅子》每一個渴望長大的小孩,都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在悄悄地長大。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可是,離嬰兒床不遠的地方,彼得的小椅子擺在那兒。彼得大聲叫了出來,「他們還沒有把我的小椅子塗成粉紅色呢!」。他抓起小椅子,跑回自己的房間。 「我們離家出走吧!威利。」彼得對小狗說。他用一個袋子裝滿了點心和小狗的餅乾。
  • 女人當了媽,丟失自己最可怕;重塑自己,用繪本和孩子一起長大
    1.故事,是孩子的精神食糧沒有哪個孩子,小的時候是不喜歡聽故事的。聽著故事長大的孩子,甚至要比吃著零食長大的孩子,還要幸福。因為那故事,又不僅僅是故事,它們還飽含著給我們講故事的爸爸媽媽,對我們的美好期待。
  • 女人當了媽,丟失自己最可怕;重塑自己,用繪本和孩子一起長大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我們不能永遠等著孩子長大之後,才來重新做自己。人生苦短,來不及。我們只能順應環境,以一個媽媽的身份,重新拾起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隱秘的熱愛,與孩子的教育相嫁接,結出絢麗的赤子之果。澆灌它們長大,只能是一種物質,這物質無形,卻充盈在我們的心間,那便是愛。
  • 繪本書單|適合二胎家庭的繪本有哪些?
    喚醒孩子的責任感,應該是故事最核心的主題了。當阿惠拉起小彩的手時,阿惠便感覺自己長大了,有責任照顧自己的小妹妹了。責任感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而這種責任在血濃於水的親情中則展現的更加明顯,有時候哥哥姐姐嘴上說著不喜歡弟弟妹妹,但當弟弟妹妹遇到麻煩的時候她們還是會第一時間去幫助,這大概就是孩子的成長吧。
  • 不用長大的孩子是幸運的,順利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做「彼得潘綜合症」,專門用來指代那些「不想長大」的成年人。這個稱呼的靈感取自於我們熟悉的小飛俠「彼得·潘」。彼得是英國劇作家巴裡筆下最出名的童話人物。他最特別的地方,是永遠也不會長大。在英國,彼得的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哈利波特。而與其同名的小說《彼得·潘》,也一直被奉為英國兒童文學的經典。
  • 【故事媽媽成長學院】皮皮:將自己修煉成更大更好的容器——記高級班課程《繪本中的心理學》
    一整天的講座,郭老師結合大家熟悉的繪本,從小事入手,講兒童心理學在這些特別好的繪本中的應用。我聽得如饑似渴,太過癮了。這些有名的繪本如此受歡迎,當然有它們的道理。這些繪本的作者、繪者,都是深諳兒童心理學的吧?或者至少能夠順應最本真的兒童的心理需要。 不懂兒童心理學,繪本可以讀,但不一定能讀得懂繪本真正的精妙之處。
  • 繪本推薦 | 二胎時代,寶貝們要相親相愛喲
    在大人還沒有動他的小椅子前,他帶著小椅子、玩具鱷魚、小時候的照片和小狗威利離家出走了。哪個孩子不經歷成長的煩惱?對此,彼得的父母會怎樣做呢?小彼得會怎樣做呢?如果你有兩個孩子,那麼勢必會爭奪爸媽的愛,尤其是當第二個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第一個孩子會覺得本屬於一個人的東西要拿來分享了。
  • 繪本推薦|和寶貝愉快度過每一次的陪伴時光
    《繪本夏洛的網》是著名兒童文學讀物《夏洛的網》唯一繪本版。由E·B·懷特創作,英國知名插畫家瑪吉·基恩精心繪製。《繪本夏洛的網》包括《了不起的小豬》和《威爾伯的冒險》兩個故事。故事純淨風趣、溫暖真誠,在孩子心中播下愛、友誼與希望的種子。
  • 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讀物-《彼得兔》為何如此受歡迎?
    今天全世界的人知道她的名字是因為她創作的以《彼得兔》為代表的小動物童話系列故事。波特非常喜愛孩子,並富有童心。她常常用自編自繪的童話給朋友的孩子寫信。1893年,在波特寫給其女家庭教師五歲兒子諾爾•莫爾的信中,編繪了一個調皮的小兔子彼得的故事。
  • 國產繪本 何時長大
    原標題:國產繪本 何時長大   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轉發了由新閱讀研究所推出的「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書目精選了適合0—7歲幼兒閱讀的各類經典圖書100本,分為基礎閱讀圖書和推薦閱讀圖書兩類。但尷尬的是,推薦書目以國外繪本、童書居多。尤其是在0—3歲年齡段的10本基礎閱讀圖書中,中國圖書只有兩本。
  • 幼兒園小班繪本3-6歲《雞蛋哥哥》送給不願意長大的孩子
    今天,我們要共讀的繪本是——《雞蛋哥哥》日本繪本大獎得主秋山匡代表作。講述了雞蛋哥哥不願意長大,想一直呆在殼子裡的故事。該繪本畫風簡約可愛,色彩鮮豔明麗,內容充滿愛與溫暖。作者想將這本繪本,送給每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還有每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
  • 憂傷的《彼得•潘》
    有位名叫蘭迪•康斯坦(Randy Constan)的佛羅裡達電腦工程師在域名為www.pixyland.org的個人網站上建了個「彼得•潘的主頁」,上面展示了不少他穿著彼得•潘式帶樹葉齒邊的綠色緊身服和各種舊式男童服裝的照片
  • 先看過這些繪本再說吧
    今天,我專門給大家整理了有關二胎的繪本書單,並劃分了不同的主題,比如如何幫大寶轉變角色、如何解決兩娃爭寵等,希望可以給二胎家庭帶來一些幫助。其實繪本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對咱們父母也很有幫助,如何做溫柔而堅定的智慧家長,如何在潤物細無聲中去引導孩子,它們也會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 書香童年-繪本-(第3本)萌寶寶我長大了-吃飯
    書名:《萌寶寶我長大了-吃飯》文/圖:【美】利斯貝特什萊格爾斯正文:1-3歲是孩子自我識別的關鍵期,也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開端。1歲以後,寶寶們開始更多地探索周邊世界,親子閱讀的好時機也就到了。「萌寶寶,我長大了」系列從寶寶們的興趣點--自己的生活著手,描繪了吃飯、穿衣、睡覺等日常場景。研究發現,18-24個月的嬰兒的詞彙量迅猛增長,每周可能學會10~20個新單詞,而且2/3的詞彙為嬰兒每天接觸、熟悉的人和物體。
  •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長大」這個詞深深地刺痛了年幼的彼得·潘,「長大」代表承擔責任,而彼得·潘還不想背負這些,他現在只想做個玩樂的小孩,所以他逃到了肯辛頓公園,和仙子們住在一起。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種下的詛咒我想彼得·潘一定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才會如此鍾情於遊戲,為了玩連家都不想要了。
  • 怎樣引導孩子畫繪本?
    我是二期一班的楊帥,然後我今天應咱們小婧兒的要求分享一個關於孩子的主題,我分享的是——怎樣引導孩子畫繪本。什麼意思呢?就是孩子自己編個故事,然後再把這故事畫出來,畫完了之後,給孩子把畫成的繪本書,找出版社出版,整個邏輯的閉環就是這樣的。我現在給大家分享一個《三把手椅》的原創繪本,是我們寶貝計畫大興店的孩子,他叫仇諾,畫的。這個繪本已經被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了。
  • 繪本書單/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汪培珽私房繪本書單全收藏版)
    詳細的構圖,可激發孩子的觀察力。  《小灰狼》* 同情心、幽默  《我不知道我是誰》* 認識自己、幽默  《哈利海邊歷險記》* 幽默、勇氣  《哈利的花毛衣》* 解決問題、幽默  《好髒的哈利》* 機智  《手套》 分享  《我愛玩》 各種傳統童年遊戲,以韻文的方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