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真想自己的孩子愚笨嗎?

2020-12-12 扁擔圈讀書

眾所周知,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美食家,但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位慈父。他一生中有四個兒子,後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最小的兒子蘇遁了,主要來源於蘇軾的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我卻被聰明耽誤了一生。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遲鈍,無災無難做到公卿就好了。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父母的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蘇軾這首詩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一點,少災少難。這不得不讓我們很意外,難道蘇軾真的這樣希望嗎?

結合蘇軾一生境遇,我想這可能確實是蘇軾心中所想。蘇軾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值「烏臺詩案」結束,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牢獄之災,他降職被貶到黃州為團練副使,這個職位並無實權,可以說跟普通人無異了。彼時,家中侍妾盡相散去,獨朝雲一人陪他到黃州受苦。在黃州生活的幾年裡,蘇軾老年得子,十分高興,在孩子出生的三天後,依照舊時風俗給嬰兒洗身時,作了這首《洗兒戲作》。

要知道,當時的蘇軾正值人生低谷,想想自己聰明一生,年方二十便名動京師,連恩師歐陽修都稱讚:「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而正因為太聰明,他上書陳述王安石變法革新的弊端,才遭小人記恨,被迫離京。幾度升遷,在調往湖州做知州時,又因為上表了一份《湖州謝表》(言語有些感情化),本來只是例行公事,沒想到卻被小人挑出刺來,於是導致了北宋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這場牢獄之災,歷時一百多天,如果不是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頒布了一條法令:「不殺士大夫」,以及王安石的一句「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恐怕一代才子,早已成一抷黃土,被歷史遺忘了。

俗語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這句話在蘇軾身上卻沒有體現,文字獄結束後,他又被貶到黃州,成為了一名沒有實權的小史。這對於滿腔抱負的他,何其能忍?報國無門,才華無處施展,當然鬱結於心。所以他說「我被聰明誤一生」。

清代曹雪芹在給金陵十二釵寫曲的時候,其中王熙鳳的《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到頭來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引用了蘇軾的這首詩,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聰明太過容易誤人。

試想,天下父母哪有不疼惜自己的子女的,時年四十九歲的蘇軾抱著襁褓乾兒,高興之餘,不覺思其坎坷一生。當然希望孩子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聰明反被聰明誤,還多災多難。但願自己的孩子一生無災無難,平平安安做一個大丈夫(「公卿」古時也指丈夫)就行了。

一句「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淳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但是又有人說,這一首詩,兩句話難道真的像表面那樣直白通俗嗎?很多學者也作出了這樣的解釋。

其實這首詩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寫的,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這樣也不無道理,了解了蘇軾的坎坷一生,就不會感覺蘇軾是真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又魯莽,而是借對孩兒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發自己的滿腔激憤;借希望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諷刺當時「愚且魯」的公卿們。

當時的公卿,大多都是世襲官權,不乏有渾水摸魚毫無真本事的大臣。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無才無德之人,才容易搬弄是非,擾亂朝堂。所以,蘇軾說:「我被聰明誤一生」。而這個「誤」字,就委婉道盡了自己的一生跌宕起伏,鬱郁不得志的人生經歷。字字珠璣,言之何不在理?

反觀那些達官顯貴,沒有聰明才智,就能無災無難,一生順暢地做到「公卿」。蘇軾內心的極度不公平感,油然而生。所以借這首《洗兒戲作》來抒發自己的滿腹牢騷,用來諷刺當時的愚笨魯莽的士大夫。

至於蘇軾這首《洗兒》詩的出發點,到底是為了祈求孩子平平安安度過一生,還是諷刺當時的愚魯公卿,都是有一定考究的!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我認為,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是極其愛著這個乾兒的,他一定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大成人的。後來因為羈旅勞頓,這個孩子不幸夭折,蘇軾身心俱傷,為之作下了兩首著名的悼亡詩《哭子遯》,只有哀極之至,大概才能寫下這極致悲悽之作。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相關焦點

  • 蘇軾: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卻不知造化弄人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洗兒戲作》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這一貶就是五年,在這期間,王朝雲產下一子,取名「遁」,小名乾兒,蘇軾大喜,作了《洗兒戲作》這首詩。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的表現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表現蘇軾作為凸顯宋代文學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在文、詩、詞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傳世的優秀作品。但願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非但不要求兒子能夠上進、聰明,還希望兒子能夠愚笨、安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古代的詩人,大多以詩教子,但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教育觀點和許多人截然相反。
  • 人皆養子望聰明,他惟願孩兒愚且魯,蘇軾別具一格的洗兒詩
    洗兒習俗起源於隋唐,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澡,不過也有農曆四月初這天洗兒的。作為小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那是非常隆重的,歷史上很多名家也都寫過有關於洗兒的詩詞,比如梅堯臣的:「畫盆香水洗且喜」,白居易的「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楊萬裡《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吾家英傑相間起,胄出關西老夫子……願兒長成讀祖書,再起門戶光鄉閭。」
  • 詩詞新解: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
    學子們十年寒窗,希望考進理想的大學;而父母們則望子成龍,期盼孩子能有出息。然而在古代,有一位大詩人卻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最好愚笨些,他就是蘇軾。蘇軾有一首《洗兒詩》,是這樣寫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惟願孩兒聰與勤 無病無災到公卿
    是的,大家猜對了,這個標題,源自於蘇軾的《洗兒詩》改編。 詩中原句為: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瀟湘家書|「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病到公卿」
    大年三十你獨自返長待命,知道當時你還只是在急診上班,我們每天給你打電話,發微信,要你做好防護,保護自己。可當知道你請戰一線時,我們更加擔心了。我接到你馬上要上前線的電話時,立馬淚流滿面,你還要我瞞著媽媽,你知道你媽媽是不希望你去的。可我們也知道,這是你職責所在,也應該義不容辭。大學畢業後,你一個人在長沙上班,經過幾年的努力,能獨當一面了,我感到欣慰。
  • 蘇軾寫了一首《洗兒詩》,三個詩人跟他唱反調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蘇軾的《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中的意思淺顯而明白,蘇軾自嘲自己被聰明誤了一生,希望自己的兒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就好。蘇東坡《洗兒詩》短短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手構陷入獄。一場「烏臺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
  •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去世919周年
    讀過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或者熟悉蘇東坡的人都知道,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八日,應該算是蘇軾一生中最特殊最難忘的日子。 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湖州任上被御史臺的吏卒皇甫遵逮捕,解往京師,「一時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正式揭開「烏臺詩案」的序幕。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晚年很悲慘被貶到惠州,後來又被貶到儋州,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到達了儋州之後,蘇軾開始痛定思痛,讓自己沉澱下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更多的是後悔,認為自己自作聰明,所以才會在開篇的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古人寫給孩子的詩,句句肺腑,可憐天下父母心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首詩非常淺顯易懂,把幾個兒子的特點刻畫得活靈活現,充分體現了陶淵明對兒子的訓誡,有恨、有憂愁、有愛、也有無奈。更有人到暮年,對孩子的殷切期待以及望子成龍不得的悵然失落的心情。在古代有那麼多兒子,那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可卻個個不成器,自己這麼有名望,孩子們卻不爭氣,真讓大詩人鬱悶啊。
  • 蘇軾四十三歲寫詩教育孩子,年輕人嗤之以鼻,中年人讀後感慨
    蘇軾蘇軾四十三歲時,被調往湖州擔任知州,由於他天性豪邁,有著詩人的氣質與脾氣,因此在給朝廷的「謝恩」表疏中說自己被新黨利用,「愚不適時」,映射王安石等人,結果被新黨人抓住了把柄,刻意彈劾蘇軾「於君不忠,包藏禍心」,於是爆發了著名的
  • 蘇軾寫詩「罵」小人,全詩非常直白,表達了他諷刺奸佞的痛快心情
    高山流水越千年,蘇軾才情衝九天。率性而為真本色,凡人不可仰其巔。這首詩直接把誣陷自己的那些佞臣、小人比作「雞」,而且表示出了不屑與他們相鬥的姿態,是不是很暢快淋漓。再看第二首,詩名叫《洗兒詩》,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侍妾朝云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在給兒子行洗兒禮時寫的一首詩。
  • 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被貶黃州,讀者朋友都知道其中深刻的原因。蘇軾當時年輕氣盛,既敢於直言,也因此而半生漂泊。來到貶所,先生前思後想,感慨萬千。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雖然年少之時就中了進士,曾任鳳翔判官、殿中丞等官,但最終還是因為自己太過優秀,而被眾人妒忌,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於是當侍妾朝云為自己生下一個男孩,蘇軾就拿定主意,只要孩子可以平安幸福,不在乎他是否聰明,想到這兒先生便寫下了這首《洗兒詩》。
  • 小女孩被批評後竟教育家長:你們能用古詩詞罵人嗎?
    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她,讓她改正。   而你們就那樣,啊啊啊啊喊,誰想聽你們的啊?   小女孩之後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像個大人一樣繼續講道理。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看到這麼多人追隨自己,作者忍不住想要讓他們看到自己像三國孫權一樣,親手射中老虎的場面。詞的下闕重在抒發作者滿腔豪情,氣勢雄豪,淋漓酣暢。其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寄託了作者對朝廷的期盼。當時作者因為在朝廷任官時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觸怒了王安石,所以蘇軾請求出京任職,先後擔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
  • 孩子,願你能慢慢長大,擁有自己的盔甲
    很多父母巴不得孩子一生出來智商能超愛因斯坦,跟方仲永一樣,五歲能作詩。但是,最近頻繁發生的學生因壓力過大,不堪重負,跳樓自殺的新聞,卻又不禁讓人感到後怕。不少家長開始反思,孩子健康就好。惟願生兒愚且魯元豐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產下一子,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蘇軾欣然,因作《洗兒戲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