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客觀的標準招生可以保證公平和質量
天津市南開中學 王學森
我們當三年班任尚不能對學生做出準確的綜合素質評價,高校招生老師又不是算命先生,又怎能通過幾個問題就做出準確的綜合素質評價?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是全社會的共識,也是公平的保證,但高考分數作為升學的唯一參數有一定的弊端。綜合評價招生是打破單純高考分數評價招生的實踐探索,有利於減負、有利於打破一考定終身、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高考成績(包括等級性考試成績),高校筆試、面試、體測成績,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可以對學生做出比較準確的綜合素質評價。
面試比較主觀,不同面試老師給出的成績可能相差很大,或者說面試的操作空間很大,一些考生家長、面試老師很可能會打面試的主意。面試相當於歷史上的察舉,早已被科舉取代。用客觀的標準招生可以保證公平和新生質量,還能保證高考是一塊淨土。
綜合評價招生和選婿、選妃類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招生老師不是家長、也不是校長。為使綜評招生探索順利進行,應減小面試的權重或取消面試。可有些高校取消筆試,只做面試和體測,體測只分合格與不合格,這樣面試成績佔總成績的15%甚至30%,權重太大!
自主招生的出發點沒有問題,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出現了問題,這就是現實,因此面試有可能使綜評招生重蹈自主招生的覆轍!
綜評的入圍考生數與計劃招生數之比不宜過大,以浙江大學為例,浙大在浙江招生計劃約為2千4百人,綜評招生8百人,浙大的入圍比例為6:1,即綜評招生8百人,入圍4800人。浙大在浙江裸分錄取排名要在約5千名以內,綜評可能錄取到裸分排名1萬名甚至幾萬名,即綜評招的主要是裸分考不上的考生,這是否公平合理需要我們思考!
綜評入圍數應該控制在綜評計劃招生數的3倍以內,倍數大潛在的操作空間就大,確保公平的難度就大。綜評招生作為試點應該控制在計劃招生的10%以內。
對於名牌大學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沒有區分度,可採取高考成績(包括等級性考試成績)佔85%,高校筆試佔15%,體測不合格不予錄取。
名牌大學以外的雙一流大學可採取高考成績(包括等級性考試成績)佔85%,高校筆試佔10%,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佔5%,體測不合格不予錄取。
一般院校、特別是省屬民辦院校沒有必要搞綜評招生試點。
綜評招生打破了一考定終身以及高考分數唯一的評價機制,綜評招生是方向,但綜評招生對貧困家庭子女不利。近年來為扭轉考取重點大學的農村子女比例的下降,國家制訂了面向落後地區農村的專項招生計劃。我們將逐步形成以高考招生為主,綜評招生、強基計劃招生、農村專項計劃招生、雙高藝體招生及保送生為輔的招生模式。
2020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