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本身是非常快樂又愉悅的事,但隨著胎兒的慢慢生長,孕婦身體會承受著多種不適感,如早期孕吐、乳房疼痛和腰痛等,不要驚慌,只要正確應對即可。
1、乳房痛
懷孕後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可直接作用於乳腺腺管,孕早期乳暈顏色加深且乳腺腺管擴張,乳房會有輕微疼痛感。懷孕周期部分女性因為乳房脹痛而感覺到不適或有乳汁分泌。懷孕後儘量選擇寬鬆純棉的內衣,能減輕對住乳房的壓迫,同時要注意局部清潔和衛生。
2、胃部灼痛感
懷孕後體內激素發生改變,會使得括約肌鬆弛,胃中的酸性內容物從胃中反流到食道和咽喉,進而導致胃灼痛。另外懷孕晚期子宮會逐漸增大壓迫到胃部,使得胃酸易向上翻湧,從而使得胸部有灼熱感。期間可採取少量多餐原則,少吃或不吃酸辣食物,飯後可以靠牆站立或端正坐好,不能立馬平躺在床上。
3、肌肉酸痛
懷孕期子宮會慢慢增大,腹部逐漸隆起,身體重心前移,為能維持身體前後平衡,會增加肌肉和韌帶承受負荷和張力,使得孕婦易感覺到疲乏和肌肉酸痛。懷孕期間不要做重體力勞動,合理補充鈣和維生素,多注意休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散散步,能增加淋巴液和血液回流,減輕疼痛感。
4、腹部疼痛
在整個懷孕期子宮會有不規則收縮,尤其是懷孕晚期子宮收縮頻繁。懷孕中期後子宮快速增大,子宮四周韌帶變得緊張,牽拉子宮前側的原韌帶,從而引起牽引脹痛。只要沒有陰道出血和破水的情況且胎動正常,就不用太擔心,期間多注意休息即可。若有劇烈腹部疼痛且伴有破水和陰道出血,極大可能是流產、早產或子宮外孕,需第一時間就醫治療。
5、坐骨神經痛
懷孕晚期胎兒重量會增加孕婦背部壓力,同時也會擠壓坐骨神經,使得腰部以下有劇烈刺痛感。另外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後也會使得靜脈回流不暢,水分不易回流到心臟,從而導致下肢凹陷性水腫,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疼痛。平時要多注意休息,不能讓身體過度勞累,晚上睡覺時儘量把雙腳抬高,使得腳和心臟位置接近,這樣利於靜脈血液回流。不能長時間站著,適當的遊泳能減輕坐骨神經痛。睡覺時可以採取左側臥且在兩腿膝蓋間放一個枕頭,這樣能增加流向子宮的血液。
6、外陰疼痛
懷孕中晚期易出現外陰腫脹和局部發紅,這跟胎兒壓迫外陰有關。孕婦儘量減少站立時間,不能穿太緊的鞋子和褲子。可以對局部冷敷,也可以冷開水坐浴的方式,這樣能使得曲張靜脈血管收縮,減輕疼痛感。
溫馨提示
其實懷孕期間還會出現多種疼痛,如頭痛、腰部疼痛等,一般是正常現象,不必太擔心,只要多注意休息,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即可。必須知道懷孕分娩是自然的過程,多學習放鬆的小技巧,如聽音樂、看書或養花草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
1、《一步步教你趕走孕期八種疼痛》,孕婦食譜, 2015-11-17
2、《懷孕了,八種痛及改善方法》,紫仟同學讀書記,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