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身體各種小疼痛,教你如何應對

2020-12-18 寶寶知道

一、腹痛

生產,就是把胎兒從媽媽的子宮取出。這樣大的舉動,媽媽腹痛在所難免。一般而言,產婦在產後2~4天,由於子宮反射性收縮,下腹部會一陣陣疼痛。特別是在餵母乳時,疼痛更明顯。子宮收縮,其實也是符合自然規律地,這樣的目的是防止子宮出血過多,並促進惡露排出。疼痛一般在產後3~4天自然消失。

因為腹痛也是自然現象,所以如果痛感可以忍受,那產婦不必理會,輕輕按摩小腹,或是敷個熱水袋,順其自然,隔個幾天就好了。如果疼痛難忍,就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指導下服用適量止痛藥或鎮靜藥。

在中醫指導下服用益母草膏或生化湯,有助於減輕疼痛。

二、陰部痛

這一點,剖宮產的媽媽可能沒有這個體會,但順產的媽媽就深有體會了。通產,順產的話,產後從陰道一直到直腸部位都可能有痛感,這是因為:這些部位是胎兒娩出時的必經之地,生產時這些部位的肌肉因擴張而出現輕微腫脹;另一個原因是部分產婦分娩時進行了側切縫合,肌肉受到更多傷害。有的胎兒較大,當其從狹窄的陰道娩出時,迫使陰道組織過度擴張與伸展,造成淤血和損傷,從而留下產後陰道痛,發笑或大聲說話時痛感更明顯。

不同於腹痛需要熱敷,陰部疼痛可用紗布包裹碎冰對疼痛部位進行冷敷。對會陰處的恢復很有幫助。實在疼痛難忍,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斟酌使用止痛藥。此外,產婦自己也要注意:

避免對疼痛部位產生壓力的姿勢,睡眠宜取側臥位。

站或坐不要太久,坐時可在臀部墊個軟枕頭,或坐在中間有凹陷的坐墊上。

做促使陰部組織恢復的運動。方法是做憋尿動作,以收緊陰部及肛門附近的肌肉,持續8~10秒鐘,然後慢慢放鬆肌肉,並持續幾秒鐘,每天做20次。

三、恥骨痛

孕期,我們建議準媽媽儘量不要下蹲,做提水之類的動作。而產後,不少新媽媽產後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時,感覺恥骨處疼痛,重者甚至邁不開腿,用不上勁。這是因為胎兒娩出時損傷了恥骨和周圍韌帶所致,一般需要數周的時間才能恢復。

恥骨痛,又該怎麼保健呢?預防恥骨痛,其實從孕期就要開始。孕期孕媽應減輕活動,注意休息,防止孕期恥骨分離。產前如果發現胎兒過大,醫生建議剖宮產,千萬別固執地要順產。生產後,應注意如下幾點:

1.採用彈性附帶固定骨盆,幫助恥骨恢復。

2.少做上下樓梯或走斜坡路的活動。

3.走路時放慢速度,步幅不宜過大,避免加重恥骨損傷。

四、尾骨痛

看電視劇時,經常看到婆婆在挑選媳婦時,喜歡選擇大屁股的媳婦,有助生大胖孫子。這其實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屁股大,骨盆大的女性,生產較為容易。骨盆偏狹窄的產婦,如果胎兒頭部過大,分娩時胎頭容易將尾骨及肌肉擠傷,受到損傷的新媽媽在仰臥、坐位或用力如廁時,就會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別是坐在硬物上痛感會加重。一般而言,分娩後一兩個月內逐漸減輕。

五、肌肉痛

我們平常搬東西或提東西時,用力過猛都容易使肌肉拉傷,更何況是產婦長時間地用力生產呢?分娩時如果產婦較長時間猛烈用力,容易造成肌肉組織或韌帶過勞。加上失血引起血氣兩虛、周身毛孔張開,容易使風寒侵入體內,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兩腿間的肌肉疼痛更為顯著。

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特別是秋冬生產的孕婦。月子裡儘量不接觸涼水,沐浴時用熱水浴,以免寒邪侵入肌肉。在疼痛部位搽抹紅花油,適當按摩。

六、乳房脹痛

這個是幾乎所有新媽咪都會遇到的!由於激素的作用,分娩後2~3天,乳房逐漸充血、發脹,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暢通,致使乳汁不能順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過多超過寶寶需求,就可瀦留於乳房內,引起乳房發脹與刺痛。

防治乳房脹痛,應該這樣做:

1.及早餵奶,儘量讓寶寶吸空乳房。

2.熱敷或向乳頭方向按摩乳房,幫助乳腺通暢。

七、手腕痛

手腕痛,也是我們常說的「媽媽腕」,由於孕產期體內荷爾蒙變化,引起手腕韌帶水腫,肌腱變得脆弱;加上抱寶寶的姿勢不當、時間太久,造成手腕肌腱勞傷,醫學稱為「腕管綜合症」。

預防手腕痛,應當注意:

1.注意保暖,儘量不接觸涼水。

2.抱寶寶的姿勢與手法要正確,避免單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過分依賴手腕的力量,將寶寶靠近自己的身體,以獲得較佳的力學支撐。

3.堅持鍛鍊,如多做大拇指與手腕的彎曲、伸直、外展、內收等動作。

4.必要時,諮詢醫生採用超短波或紅外線理療。

八、膀胱痛

孕期,如果胎兒壓迫媽媽的膀胱,就容易導致媽媽夜尿等問題。膀胱痛多見於產程過長、排尿不順暢、尿液積在膀胱內無法排出的產婦。另外,有的剖宮產的媽媽,因為放置導尿管發生了細菌感染,引起膀胱發炎,也可誘發疼痛。

應對膀胱痛,方法是:

1.導尿或進行排尿訓練,及時排空膀胱。

2.膀胱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

3.多喝水幫助細菌排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期知識庫)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產後護理」面對產後各種不適,產婦該如何應對?
    一般至產後 7 天乳汁通暢後,疼痛感就會得到一定緩解。如何應對?1 . 消腫更重要:用圓白菜或土豆片外敷在硬塊部分,二十分鐘左右換一次。 2 . 幫助奶水更快排出: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的情況下,勤餵寶寶。
  • 產後疼疼疼!這四大疼痛教你輕鬆應對
    有過生產經歷的媽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產後的幾個月內,身體上的各種疼痛伴隨,生產的傷口、手腕關節痛、四肢痛、產後性愛痛等等,有的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讓新媽媽苦惱不已。小貼士:1、產後注意身體保暖,不要過早使用涼水做家務。
  • 更年期女性身體正經歷各種疼痛,該怎麼應對?不妨參考一下這裡
    女性45~55歲經歷更年期,這是每個女性都要面對的,此階段卵巢功能衰退且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易引發多種問題,如骨骼疼痛、胃痛、心絞痛以及關節疼痛等,那面臨此問題該如何正確應對呢。更年期女性如何面對身體上的各種疼痛?
  • 懷孕期身體會有各種疼痛?別驚慌,這6種痛教你怎應對,趕緊學習了
    懷孕本身是非常快樂又愉悅的事,但隨著胎兒的慢慢生長,孕婦身體會承受著多種不適感,如早期孕吐、乳房疼痛和腰痛等,不要驚慌,只要正確應對即可。如何應對懷孕期的各種疼痛,為能維持身體前後平衡,會增加肌肉和韌帶承受負荷和張力,使得孕婦易感覺到疲乏和肌肉酸痛。
  • 奚夢瑤曝光產後「脊椎錯位」,關於產後的腰背疼痛,你了解多少?
    5)過度疲勞還有些寶媽產後會比較勞累,冷不丁的照顧孩子會讓她身體有些吃不消,比如給娃洗澡、餵奶、換尿布等等。長時間不休息,不換人都會引發腰背部疼痛。產後腰背部疼痛該如何緩解?如果已經出現了產後腰背部疼痛,寶媽該如何緩解?不妨嘗試以下辦法。首先應該從運動鍛鍊開始。從備孕時候,寶媽就該做好準備。適當的鍛鍊能有效增強肌肉的承受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進而幫助緩解各種肌肉緊張。即便是在孕期,適當的運動也必不可少。
  • 產後奶少,月嫂教你如何追奶
    事實上只要身體健康的女性都會分泌充足的母乳,而奶水不足需要掌握正確的追奶方法,為此特意請小脈孕寶月嫂教大家如何追奶。首先,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很重要。想要追奶,就要讓寶寶學會正確喝奶,切記要調整好寶寶的銜乳姿勢。如果寶寶銜乳姿勢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媽媽的乳頭疼痛,也就不能觸發奶陣。當通過正確的吸吮真正刺激到奶陣後,才能分泌出高熱量的後奶,寶寶才會長得更強壯。
  • 產後一周,經歷各種痛苦,你的身體發生哪些變化?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而言,生孩子是一場磨難,在懷孕前每一個月都要承受大姨媽帶來的痛苦,不能提重物,不能貪涼;懷孕十月,變胖變醜,用生命去生孩子,產後變抑鬱,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疾病都來了,還要面對各種壓力,還要拼事業。做女人是不容易的,面對寶寶的到來,喜悅是肯定的,然而,光鮮的背後是苦難,寶媽的身體經過孕產的洗禮後,會有很大的變化。
  • 如何應對,產後抑鬱,你只需做好這五點
    生育是女人的天職,從十月懷胎孕育一個孩子開始,女人所要面對的問題就各種各樣,不但要承受生理上的各種不適反應,在精神上也會受到折磨,特別是產後抑鬱困擾了年輕的產婦和家庭,那麼產後抑鬱該如何應對?家庭氛圍好非常有利於家庭中各成員角色的分工,建立更親近的親情關係,家中有產婦,家庭成員除了在生活上照顧好她月子裡面的起居飲食,還需要情緒上陪伴,沒事不要把產婦一個人留在房間裡,多聽聽她的傾訴,解決她產後的各種憂慮,消除各種負面的心理負擔讓其感到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
  • 孕期總是感覺恥骨疼痛,如何才能緩解?醫生:教你幾個小妙招
    很多寶媽到了懷孕中晚期時,就會感到恥骨莫名其妙的疼痛,有被牽扯的感覺,也會有刺痛感,尤其是在站立、走動、爬樓梯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疼痛更加劇烈,有時候睡覺翻身的時候也會覺得很痛,有很多沒有體驗過恥骨痛的寶媽就會問道:「什麼是恥骨呢?在身體哪個部位呢?」
  • 孕期總是感覺恥骨疼痛,如何才能緩解?醫生:教你幾個小妙招
    在身體哪個部位呢?」那麼,孕期為何總是感覺恥骨疼痛?如何才能緩解?醫生:教你幾個小妙招緩解疼痛。恥骨痛一般發生在孕後期,胎兒大了,恥骨難以承受那麼重的負擔,有些分離了,所以大腿根處會酸疼,尤其在變換姿勢時。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
  • 初為人母 身體痛痛痛應對絕招
    新媽有木有這樣一種感覺:產後身體真的是身不由己,各種疼痛的小毛病出現。產後照顧寶寶不得不說是一件極耗體能的事,加上生產時新媽骨盆受到一定的損傷,如果寶媽產後又不注意休息,餵奶姿勢不當等的話,身體就很容易出現各種疼痛。
  • 產後束腰,是如何毀掉你身體的?
    產後佩戴束腰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固定傷口,減輕傷口出血。生產的方式決定了產後是否有必要佩戴束腰。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為了避免活動時牽扯到傷口造成疼痛,醫生會推薦在手術後第二天使用束腰帶。但對於順產的媽媽,因為傷口位於會陰,則完全沒有必要使用束腰帶。
  • 奶牛媽媽乳頭疼痛,如何應對?
    乳頭疼痛,大概是影響媽媽們享受哺乳生活的幾大公敵之首。有些媽媽甚至會表示餵奶乳頭疼,更甚於上刑場!嚴重的時候比生孩子都疼。乳頭疼痛看似來勢洶洶,但找到原因,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不要在焦慮之下道聽途說民間偏方,坊間謠傳,用科學方法來應對,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哺乳幸福感。來,下面牛媽幫你分析分析乳頭疼痛的幾種原因、表現及處理辦法。
  • 如何減輕產後下體疼痛
    今天高半米來講講經陰道分娩的媽媽,產後怎樣才能減輕下體疼痛。無論是否進行了會陰側切、有沒有會陰撕裂,陰道分娩後都會有會陰疼痛。幾乎所有的孕媽在分娩後都有一定的會陰損傷和水腫。會陰疼痛程度也就根據傷口損傷程度從輕微到極度痛苦都有,有人產後10天左右就可以消除,也有的媽媽會持續一個月的疼痛。但是疼痛再嚴重,我們一般也不建議自行服用止痛藥,因為止痛藥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媽媽乳汁的分泌和乳汁質量,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如果實在是很疼,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不影響乳汁質量的藥物緩解疼痛。
  • 產後痔瘡高發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應對?建議媽媽們收藏
    痔瘡是一種實在難以言說的隱疾,排便不順暢的憋脹、怎麼坐臥都避不開的疼痛,讓患病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絕大多數自然分娩的媽媽在產後都有被痔瘡困擾的經歷。本來產後餵奶、養孩子就讓新手媽媽們焦頭爛額了,沒想到在衛生間也不能痛痛快快,一使勁兒肛門處就火燒火燎的疼。產後痔瘡高發的原因是什麼?
  • 【靚媽咪分享】產後骨盆痛有哪些應對方法
    產後骨盆痛的部位和具體表現 恥骨聯合部疼痛—恥骨聯合分離錯移嚴重者,局部疼痛劇烈難忍,活動受限,單側或雙側下肢難以負重,不能行走,翻身困難,可觸摸到恥骨聯合上下緣不齊甚至分離的間隙;輕度分離者,行動無力,上下臺階及單腿站立、彎腰、翻身等動作,都可引起局部疼痛加劇
  • 產後情緒問題,家人應該如何應對
    剛生完孩子,你是否會變得煩躁、易怒,稍微一點小事,就會控制不住脾氣。這個時候,你要重 視起來,你可能已經被產後抑鬱盯上了。《新媽媽情緒藍皮書》中公布的產後抑鬱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48%的人在產後3個月感覺生活失去了色彩和希望;47%的人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
  • 產後關節痛來襲,這酸楚如何應對?
    懷孕、生孩子的過程比較辛苦,產後的媽媽身體虛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生理狀態。而月子內受風著涼、缺鈣、抱孩子姿勢不正確等,都會出現產後關節疼痛。產後內分泌發生改變,手部肌肉、力量,關節囊及關節附近的韌帶減弱等,新媽媽出現手足關節痛。2、寶寶需鈣量增加使骨密度降低,分娩造成氣血兩虛。產後為寶寶哺乳,需鈣量繼續增加使腰和四肢的骨密度繼續下降,都在產後出現四肢疼痛。
  •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平時生活中,很多寶媽會感慨生娃好痛,自己為此受盡折磨。其實,生完寶寶後,各種小疼痛也不少。新媽媽如何應對這些疼痛呢?快來和小編學學吧。
  • 如何改善產後乳房腫脹、疼痛、奶水不足
    因為懷孕中助孕素與催乳素的作用,促進乳腺小葉發展成小腺泡,生產後2~3天催產素刺激腺泡分泌乳汁,乳汁排入輸乳管竇儲存以利嬰兒吸允,當嬰兒不斷的吸允產婦的乳房,會刺激母體腦下垂體促進乳汁分泌,可使泌乳功能維持數月至數年不等,所以奶水多和少真的跟乳房大小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