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2020-12-19 熱愛生活的秋秋老師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這本書是由美國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聯合著作,被尊稱為會講故事的家庭治療師!

是以一個家庭的治療為案例,通過對一個家庭的不斷分析,來讓讀者們了解探究整個家庭之間的能量流動和關係的變化。

對於每每提到「家庭」二字,是一個很讓人充滿溫情卻又時常無奈的事情,任何一個人,無法決定,也不能改變出身的家庭,甚至你費盡心思會發現,你無法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除了你自己。

01家庭是什麼?

家庭其實就是隱密的小型系統,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其規則、結構、語言等,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系統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在開展心理治療中,家庭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往往不僅僅是由家庭中的某一個人造成的。而其中有人出了問題,和整個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人可以脫離系統來談論幸福感。因此,家庭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應用也愈漸廣泛。

本書講到:家庭治療,就是以家庭為對象的團體心理治療,為了幫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情況,讓家庭運作更健康。一般情況下,每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出席。這樣治療才能順利展開。

接下來,我們將從書中布萊斯一家的治療案例中,獲得解決家庭問題的力量與方法。

02叛逆的女兒、漸行漸遠的夫妻關係

1、離家出走的克勞迪婭。她是布萊斯家的大女兒,16歲,經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企圖結束自己年輕的。

2、糟糕的母女關係,她和媽媽卡羅琳吵架後,往往就會離家出走。母女倆的關係十分緊張。她們持續地吵架,劍拔弩張。

女兒說,媽媽對她百般挑剔。媽媽則認為,女兒不聽話、不尊重她,總是違背她。

3、劍拔弩張的夫妻關係

按卡爾的話說,大衛愛上了工作,而卡羅琳則和自己的媽媽在交往。更糟糕的是,他們對彼此的不滿,從不正面反饋而向孩子訴苦。夫妻倆的關係日漸疏離。

4、女兒、媽媽、爸爸的三角難題

在家庭研究領域,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和患者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接受研究的精神分裂患者,其父母幾乎都存在長期而嚴重的婚姻問題。病人的發病期,似乎都和父母的婚姻衝突史相一致。每當父母的爭吵變得激烈,子女就會發病,接著夫妻倆就會停火。子女的精神分裂症幫助父母逃避衝突。家庭的穩定也有賴於間歇性的「發病」維持。

5、解決方法

針對克勞迪婭的問題,治療師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表現父母人性最溫暖善良的一面。對於已長大的孩子,父母不再是掌控所有正確答案的訓導師。父母需要更充分地表露自己,談論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困惑和問題。

同時,孩子也需要改變。他們要為自己負更多的責任。許多問題可以和父母協商解決,不能把一切煩惱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其次,在家裡建立新的語言系統。一方面,家裡的每位成員應該學習談論感受,而不是發洩情緒,偏激地攻擊他人。比如卡羅琳不該說,克勞迪婭只會偷懶。而是可以說:「我在廚房很難過,你可以幫我嗎?」

然後要將衝突分配給每位家人。就像布萊斯一家,所有的爭吵都集中在卡羅琳和克勞迪婭身上。她們承擔了家庭中所有的壓力。作者認為,如果家庭能把衝突視為「團體的」來處理,對他們會更有意義。

最後,父母解決好倆人的婚姻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過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夾在他們中間,和他們糾纏在一起。

03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在長期的治療觀察中,作者發現接受治療的家庭有著一些共同的模式,包括以下幾點:

1.超負荷的壓力

所有家庭都生活在壓力中。一般前來治療的家庭,所承受的壓力已超出負荷。這些壓力包括突發情境的壓力、人際關係中的壓力和個人內在的壓力等。

2.對立兩極化及爭吵白熱化

就像克勞迪婭和卡羅琳母女的爭吵,如同一場戰爭。一方先挑釁,另一方立刻回擊,前者再發動攻擊。雙方每一次的攻擊和反擊,就會增加一些壓力。在這往復的過程中,衝突或危機變得更加緊張。

3.三角關係

父母的感情疏離到一定程度,就會連累孩子過度介入他們的失敗情緒。這些在困擾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4.抱怨謾罵

家庭最痛苦的掙扎,在於它迫切尋求某位成員作為怪罪對象。怪罪,不僅可以使家人互相謾罵,還可以互相推卸責任。

5.僵化犧牲

每個家庭一旦產生嚴重的問題,所有人都會緊密、艱難地聯結起來。這種「全家共生」的意圖,使他們相互依賴,害怕失去對方的支持。同時,也使家人之間,陷入一種僵化的模式。他們會設計複雜的機制來保全家庭的完整,卻因此犧牲了各自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6.冷漠以對

家庭中,比失去對方更可怕的,是一成不變和靜止。作者說,這其實是害怕死亡。我們對死亡的認知隱匿於所有經驗之中,而這種意識也是家庭關鍵動力的來源。

7.當然,在當下的中國,家庭問題中又存在這三個顯著問題:

(1)缺失的父親,長期在外工作難以照顧家庭

(2)焦慮的母親,照顧家庭將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身上

(3)孤單的兒童,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

04當下的中國家庭:婚姻和子女教育,我們該何去何從?

婚姻需要經營,也需要平衡,不要一不小心就讓天平兩端失衡!女人特別是作為母親,如果孩子被照顧不到,會天生的釋放出一種自我內疚感,是一種母性使然,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虧欠了孩子,而很少有男人會這樣,認為照顧孩子就是做母親的天職,而他們自己頂多算是搭把手吧。

轉念想想,如今女人也並不比男人少做什麼,家裡家外樣樣都能安排的妥妥噹噹,都說為母則剛,咋沒有人說為父則剛呢,對吧?

然而縱觀無數個家庭,往往因為生活中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類似於男女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導致三觀不合,引發的矛盾升級,從幸福甜蜜的婚姻發展成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大多數問題的產生還是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金錢觀上,還有一種不公平的體驗感上,和想要進步卻被家庭牽絆的無力狀態等等…

所以作為婚姻中的男人、女人一定要做好權衡,不能在婚姻生活柴米油鹽,瑣碎爭吵中遺忘了愛情,丟失了美好,迷失了自己,先做好自己,問自己三聲:你到底想要什麼?在心底默默的作答就好,相信你的狀態一定會轉變,自己好了,婚姻孩子自然就都好了。

雖然殘酷,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一位再細心的媽媽,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庭中的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願意跟你分享,有時只願意深藏心底,不願意說出來。

只因為無數次中媽媽爸爸的拒絕或是不理解,讓他們傷透心,一旦表達出來,也是遭受白眼或是否定,孩子不想再一次的被打擊受傷害,本能的就把自己保護的嚴嚴實實了

敞開心扉接受,別讓咱們的無意舉動毀了孩子,他們本來可以體驗更好的人生。

05結 語

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看到了我們現實家庭中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一般。

品讀此書,也許你從中看到了自己,或者家人,抑或你們的相處模式。而這些發現或自省,都將化作你的力量。將帶你揭開迷霧,進一步解決家庭的矛盾和困惑!

正如本書的初衷:願那些在家庭中掙扎、痛苦或疏離的人們,在本書的陪伴下,順利走過熱鍋上的洗禮,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建立一個全新的自尊自愛的自己,進而締結全新的「家庭之愛」。

相關焦點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 家庭其實就是隱密的小型系統,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其規則、結構、語言等,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系統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在開展心理治療中,家庭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往往不僅僅是由家庭中的某一個人造成的。而其中有人出了問題,和整個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熱鍋上的家庭》:三個角度解讀家庭矛盾背後的心理真相
    ,他們通過生動細膩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布萊斯一家從四分五裂,到接受家庭治療後獲得新生的過程,本書借真實的案例向我們揭開了家庭治療的面紗,也讓我們從中深入了解到家庭矛盾背後的真相和改善親密關係的方法。今天我會從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如何改善家庭關係等三個角度去解讀家庭矛盾背後的真相,分析矛盾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和發展過程,以及該如何化解矛盾,最後結合布萊斯和謝爾頓兩個不同類型的家庭,談談我們從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任何一個成員的問題都有其家庭背後的心理真相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醫學博士卡爾惠特克認為,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突出,大多與孩子的本質並無關係,而與孩子所在的家庭結構、關係,以及父母的個性、行為模式關係更為密切。由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所著的《熱鍋上的家庭》,將他們多年臨床心理治療的經驗結合具體的家庭實例,來告訴我們家庭所面臨的各種危機,並帶我們揭開了家庭治療的神秘面紗,也向我們解釋了家庭中存在的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等等,並針對家庭中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建議。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奇怪的家庭
    《熱鍋上的家庭》或者能幫我們撥開迷霧,更加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成長軌跡,讓我們找到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深刻的影響,並且實現自我救贖。熱鍋上的家庭》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分,樊登讀書會的收聽收看量達到了1300萬,是知名心理學家李松蔚,美國權威心理學雜誌《今日心理學》、《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強烈推薦的必讀書刊之一。
  • 暢銷40年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牽絆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一本暢銷40餘年的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經典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家庭治療領域的著名諮詢師: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熱鍋上的家庭」這個書名實在有趣,當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們基本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知道「熱鍋上的螞蟻」是用於形容人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想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熱鍋上的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生病」了的家庭,又何嘗不會讓人著急呢?
  • 《熱鍋上的家庭》:沒關係,有辦法
    提起原生家庭,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這個詞背後帶了沉甸甸的力量,好像隨之而來的就是有關家庭的種種問題和抱怨。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帶我們看到了家庭裡更多的「真相」。這些真相,包括我們常常能看見的那些傷與痛,也包含我們可能忽視掉的愛與在乎。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學生跳樓、小學生作業問題、青春期孩子叛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家庭。父母把矛頭直指孩子,但是他們不明白,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正是幫助我們找出問題,並利用家庭治療的方式解決問題。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你,「生病」的不光是你的子女,而是整個家庭。孩子的一些心理行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本質之外,和所處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以及父母個性,父母間的關係也密切相關。透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家長們或許能找到家庭系統性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包括孩子以及夫妻之間的關心,有時候不需要割裂地看,放在整個家庭關係中會變得豁然開朗。
  • 《熱鍋上的家庭》:揭秘家庭運作機制,使問題家庭重獲幸福寧靜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精神分析學派則來源於精神病學,奧地利的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之父。《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第一次出版於1978年,卡爾·惠特克是家庭治療領域大名鼎鼎的先驅,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探索家庭治療。
  •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故事一個真相一個方案,讓家庭走出危機
    很多家庭 ,就像處在熱鍋上一樣焦灼。《熱鍋上的家庭》讓我們看清問題的實質,這本書是以一個家庭的治療為案例,透過一個家庭的分析,來洞察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和危機。這本書於1978年成書以來,在全美掀起了廣泛討論的熱潮,成為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 當親子問題成為父母婚姻關係的替罪羊,這就是熱鍋上的家庭
    每天一打開新聞,總能看到有關青少年心理或行為問題的事件,這已經是讓人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不知道,但是當我讀到《熱鍋上的家庭》裡說,「孩子尿床,丈夫酗酒,夫妻考慮離婚,妻子沮喪,青春期孩子離家出走,優等生成績突然一落千丈,症狀不過是家庭巨大壓力的冰山一角」的時候,我想,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 書評《熱鍋上的家庭》:看一個家庭如何走出煎熬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見螞蟻在熱鍋之上不得安寧,焦躁異常,卻沒有解決之道,只能於熱鍋之上烤乾消亡……螞蟻的境況十分緊急,《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所描寫的大衛一家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可否認他們是出色的家庭治療師,同時他們兩人又是《熱鍋上的家庭》一書的作者。納皮爾本來是惠特克醫生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後,納皮爾完成了學業並成為了惠特克醫生的同伴,他們二人聯手針對熱鍋上的家庭展開治療,幫助家人打開不同的對話通道,並輔助家庭傾聽彼此的心聲,幫助家庭走出困境。
  • 熱鍋上的家庭
    9-10月份,除了公眾號裡《遊戲力2》的悅讀分享,心上心裡研習生們將給大家帶來《熱鍋上的家庭》讀書報告(單周的周三晚8點)。在此之前,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這本書。有多少家庭,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
  • 《熱鍋上的家庭》:堪比懸疑劇的心理學經典,戳破了每個家庭的難言之隱
    兩位作者,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醫學博士卡爾·惠特克,通過對這個典型家庭的系統診斷剖析,為我們揭示了家庭成員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背後,藏著的那些讓人驚訝的心理真相。雖是心理學書籍,但讀起來仿佛偵探小說……
  • 《熱鍋上的家庭》:「有怎樣的家庭」就有怎樣的孩子
    人類生活中對個人成長最有力的影響,不是個體,也不是他所屬的工作團體或社會團體,而是家庭。——《熱鍋上的家庭》這句話是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合著的《熱鍋上的家庭》,提到的一個觀點。最近讀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才知道問題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的情緒。換句話說,家長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為孩子好,所以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比如說讓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用目使頤令的態度去命令孩子,不給孩子一丁點反駁的空間。
  • 40年長銷心理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系統裡的三角關係,不穩定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常覺得大部分心理學書籍所探討的關於酗酒、吸毒、家暴、外遇……等問題,距離我們的生活有那麼點遙遠的話,那麼這一本《熱鍋上的家庭》,圍繞著一家五口人的家庭治療全紀錄——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漸行漸遠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則會讓我們每一個讀者隱約間都能看到自己身處家庭關係中的類似感受。
  • 《原生家庭》⑥ | 家庭關係問題的解藥,是你自己
    接下來,我們的重點要從父母對我們做了什麼、轉移到我們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遵循這些方法,並不代表你的所有問題都會在一夜之間迎刃而解,這是不現實、也不負責任的,但通過這些方法,你也許能發現與父母、與其他人相處的新模式,你會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價值。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的關鍵是有難同當,而不再孤軍奮戰
    家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近年來屢屢搬上螢屏,愛情、親情,家庭、婚姻,都是千古不變的永恆話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於家庭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也在逐步深入。而有幸讀到一本叫做《熱鍋上的家庭》的書,這本書說來是亦舊亦新,舊在已經出版40周年,我讀到的是2020年北京聯合出版社的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