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這本書是由美國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聯合著作,被尊稱為會講故事的家庭治療師!
是以一個家庭的治療為案例,通過對一個家庭的不斷分析,來讓讀者們了解探究整個家庭之間的能量流動和關係的變化。
對於每每提到「家庭」二字,是一個很讓人充滿溫情卻又時常無奈的事情,任何一個人,無法決定,也不能改變出身的家庭,甚至你費盡心思會發現,你無法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除了你自己。
01家庭是什麼?
家庭其實就是隱密的小型系統,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其規則、結構、語言等,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系統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在開展心理治療中,家庭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往往不僅僅是由家庭中的某一個人造成的。而其中有人出了問題,和整個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人可以脫離系統來談論幸福感。因此,家庭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應用也愈漸廣泛。
本書講到:家庭治療,就是以家庭為對象的團體心理治療,為了幫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情況,讓家庭運作更健康。一般情況下,每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出席。這樣治療才能順利展開。
接下來,我們將從書中布萊斯一家的治療案例中,獲得解決家庭問題的力量與方法。
02叛逆的女兒、漸行漸遠的夫妻關係
1、離家出走的克勞迪婭。她是布萊斯家的大女兒,16歲,經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企圖結束自己年輕的。
2、糟糕的母女關係,她和媽媽卡羅琳吵架後,往往就會離家出走。母女倆的關係十分緊張。她們持續地吵架,劍拔弩張。
女兒說,媽媽對她百般挑剔。媽媽則認為,女兒不聽話、不尊重她,總是違背她。
3、劍拔弩張的夫妻關係
按卡爾的話說,大衛愛上了工作,而卡羅琳則和自己的媽媽在交往。更糟糕的是,他們對彼此的不滿,從不正面反饋而向孩子訴苦。夫妻倆的關係日漸疏離。
4、女兒、媽媽、爸爸的三角難題
在家庭研究領域,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和患者的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接受研究的精神分裂患者,其父母幾乎都存在長期而嚴重的婚姻問題。病人的發病期,似乎都和父母的婚姻衝突史相一致。每當父母的爭吵變得激烈,子女就會發病,接著夫妻倆就會停火。子女的精神分裂症幫助父母逃避衝突。家庭的穩定也有賴於間歇性的「發病」維持。
5、解決方法
針對克勞迪婭的問題,治療師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表現父母人性最溫暖善良的一面。對於已長大的孩子,父母不再是掌控所有正確答案的訓導師。父母需要更充分地表露自己,談論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困惑和問題。
同時,孩子也需要改變。他們要為自己負更多的責任。許多問題可以和父母協商解決,不能把一切煩惱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其次,在家裡建立新的語言系統。一方面,家裡的每位成員應該學習談論感受,而不是發洩情緒,偏激地攻擊他人。比如卡羅琳不該說,克勞迪婭只會偷懶。而是可以說:「我在廚房很難過,你可以幫我嗎?」
然後,要將衝突分配給每位家人。就像布萊斯一家,所有的爭吵都集中在卡羅琳和克勞迪婭身上。她們承擔了家庭中所有的壓力。作者認為,如果家庭能把衝突視為「團體的」來處理,對他們會更有意義。
最後,父母解決好倆人的婚姻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過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夾在他們中間,和他們糾纏在一起。
03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在長期的治療觀察中,作者發現接受治療的家庭有著一些共同的模式,包括以下幾點:
1.超負荷的壓力
所有家庭都生活在壓力中。一般前來治療的家庭,所承受的壓力已超出負荷。這些壓力包括突發情境的壓力、人際關係中的壓力和個人內在的壓力等。
2.對立兩極化及爭吵白熱化
就像克勞迪婭和卡羅琳母女的爭吵,如同一場戰爭。一方先挑釁,另一方立刻回擊,前者再發動攻擊。雙方每一次的攻擊和反擊,就會增加一些壓力。在這往復的過程中,衝突或危機變得更加緊張。
3.三角關係
父母的感情疏離到一定程度,就會連累孩子過度介入他們的失敗情緒。這些在困擾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4.抱怨謾罵
家庭最痛苦的掙扎,在於它迫切尋求某位成員作為怪罪對象。怪罪,不僅可以使家人互相謾罵,還可以互相推卸責任。
5.僵化犧牲
每個家庭一旦產生嚴重的問題,所有人都會緊密、艱難地聯結起來。這種「全家共生」的意圖,使他們相互依賴,害怕失去對方的支持。同時,也使家人之間,陷入一種僵化的模式。他們會設計複雜的機制來保全家庭的完整,卻因此犧牲了各自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6.冷漠以對
家庭中,比失去對方更可怕的,是一成不變和靜止。作者說,這其實是害怕死亡。我們對死亡的認知隱匿於所有經驗之中,而這種意識也是家庭關鍵動力的來源。
7.當然,在當下的中國,家庭問題中又存在這三個顯著問題:
(1)缺失的父親,長期在外工作難以照顧家庭
(2)焦慮的母親,照顧家庭將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身上
(3)孤單的兒童,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
04當下的中國家庭:婚姻和子女教育,我們該何去何從?
婚姻需要經營,也需要平衡,不要一不小心就讓天平兩端失衡!女人特別是作為母親,如果孩子被照顧不到,會天生的釋放出一種自我內疚感,是一種母性使然,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虧欠了孩子,而很少有男人會這樣,認為照顧孩子就是做母親的天職,而他們自己頂多算是搭把手吧。
轉念想想,如今女人也並不比男人少做什麼,家裡家外樣樣都能安排的妥妥噹噹,都說為母則剛,咋沒有人說為父則剛呢,對吧?
然而縱觀無數個家庭,往往因為生活中種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類似於男女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導致三觀不合,引發的矛盾升級,從幸福甜蜜的婚姻發展成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大多數問題的產生還是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金錢觀上,還有一種不公平的體驗感上,和想要進步卻被家庭牽絆的無力狀態等等…
所以作為婚姻中的男人、女人一定要做好權衡,不能在婚姻生活柴米油鹽,瑣碎爭吵中遺忘了愛情,丟失了美好,迷失了自己,先做好自己,問自己三聲:你到底想要什麼?在心底默默的作答就好,相信你的狀態一定會轉變,自己好了,婚姻孩子自然就都好了。
雖然殘酷,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一位再細心的媽媽,都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庭中的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願意跟你分享,有時只願意深藏心底,不願意說出來。
只因為無數次中媽媽爸爸的拒絕或是不理解,讓他們傷透心,一旦表達出來,也是遭受白眼或是否定,孩子不想再一次的被打擊受傷害,本能的就把自己保護的嚴嚴實實了
敞開心扉接受,別讓咱們的無意舉動毀了孩子,他們本來可以體驗更好的人生。
05結 語
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看到了我們現實家庭中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一般。
品讀此書,也許你從中看到了自己,或者家人,抑或你們的相處模式。而這些發現或自省,都將化作你的力量。將帶你揭開迷霧,進一步解決家庭的矛盾和困惑!
正如本書的初衷:願那些在家庭中掙扎、痛苦或疏離的人們,在本書的陪伴下,順利走過熱鍋上的洗禮,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建立一個全新的自尊自愛的自己,進而締結全新的「家庭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