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說:「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常覺得大部分心理學書籍所探討的關於酗酒、吸毒、家暴、外遇……等問題,距離我們的生活有那麼點遙遠的話,那麼這一本《熱鍋上的家庭》,圍繞著一家五口人的家庭治療全紀錄——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漸行漸遠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則會讓我們每一個讀者隱約間都能看到自己身處家庭關係中的類似感受。
這本 40 年長銷不衰的原生家庭經典著作《熱鍋上的家庭》,是有多年家庭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精神醫學教授卡爾·惠特克共同寫成,於 1978 年。
全書聚焦於 「熱鍋上」的布萊斯一家五口所面臨的家庭危機:
封鎖內心,不善表達情感、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律師丈夫;經歷喪偶式育兒、沒有存在感、懷疑人生價值的家庭主婦妻子;不經意間成為父母婚姻問題裡的替罪羊,時不時上演離家出走鬧自殺的 16 歲女兒;因父親缺位而迷惑自大的 11 歲兒子;一心想讓家人別再吵架的敏感 6 歲小女兒……
這一連串看似無解的個體典型問題,經由本書兩位心理治療師從家庭系統出發,站在整體的高度得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向。
傳統的個體心理治療,傾向於從「有問題」的個人入手,把心理問題歸於個體創傷和原生家庭,試圖站在個體的角度突破創傷性經歷和童年問題。但這樣的解題思路難免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和局限。事實上,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
作者用極為生動細膩的語言,小說式的行文節奏,完整記錄並呈現了布萊斯一家五口的家庭治療過程,帶我們揭開了家庭系統治療的面紗:
原來,呈白熱化的母女問題,竟然是父母迴避漸行漸遠的婚姻問題的下意識行為;而在兩位專業治療師的引導下,父母正視婚姻危機後,才發現,一切的根源在於各自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
就這樣如剝洋蔥般,一層一層地深入到家庭系統裡,才能真正抵達問題的核心,而這也是系統治療的初心。誠如作者所言:
家庭就像一個小宇宙,自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當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出現時,個人不必也不應該孤軍奮戰,而是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決問題。
因本書所呈現的內容和思想極為豐富,從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共生糾纏關係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等等,不一而足。我且從家庭系統裡最為常見的三角關係出發,來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家庭系統裡的三角關係,可以解救漸行漸遠的婚姻問題嗎?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不僅廣泛運用於建築,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比如歷史上很著名的「桃園三結義」,比如大仲馬的「三劍客」,比如《哈利·波特》裡的三個密友……
三人小團體的關係相較於兩個人來得穩定持久,這是因為當兩個人發生矛盾和分歧的時候,有第三方的存在,可以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通過彼此與第三個人的聯繫,可以減弱兩個人之間的衝突張力,從而得到關係的再次平衡。
但是,如果長期存在一個第三人,只是作為另外兩個人解決問題的工具,甚至是作為問題轉移的對象,那麼這樣的三角關係就要開始引起警醒了。
二、試圖向內創造三角關係來拯救婚姻:孩子被迫成為婚姻問題裡的替罪羊
當一個家庭裡,某兩個人的關係出現緊張的時候,其中一方或雙方會把注意力投向第三者,第三者則會參與到前兩者的問題中來緩解兩人間的壓力和緊張。
這就是家庭治療大師莫瑞.鮑恩 (Murray Bowen)所提出的家庭三角關係 (Family Triangulation):通過第三者的介入而轉移兩個人之間的衝突。
在本書案例中的大衛和卡羅琳,結婚將近 20 年,曾經的他們也是非常親密,時有溝通,但隨著日子的流逝,生活裡的雞毛蒜皮,逐漸冷卻了曾經的激情,彼此間更是多有不滿,卻又不肯輕易表現出來,因為潛意識裡的他們很清楚婚姻的薄弱,生怕一不小心就會出現不想面對的離婚局面。
於是,在他們漸行漸遠的婚姻疏離關係裡,彼此很有「默契」地選擇了女兒克勞迪婭,試圖讓她成為兩人婚姻關係裡的「第三人」,借著處理女兒的問題,來維持婚姻的穩定性。
不幸被選中的克勞迪婭成為了父母婚姻中的替罪羊,她開始刻意疏遠母親,模仿父親大衛對母親卡羅琳的不聞不問,把自己鎖在屋子裡,甚至夜不歸宿。而卡羅琳呢,也很配合地開始對女兒吹毛求疵、大發雷霆,借著和女兒的爭吵,來表達對丈夫的不滿。對卡羅琳來說,這是安全的,畢竟女兒是不會和她離婚的,所以她可以盡情地將對丈夫不滿的情緒轉移發洩在女兒身上。
同時,丈夫大衛選擇站在女兒這一邊,負責安撫女兒,也順便藉此向女兒抱怨妻子。
就這樣,女兒克勞迪婭成為了父母婚姻問題中宣洩不滿的通道,但顯然這並沒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隨著母女之間的爭吵日益激烈,父親大衛在家庭治療中也提到,之前自己都是護著女兒的,但最近因為女兒實在太過分了,自己就轉而和妻子一起教訓她。
當夫妻雙方因為女兒的問題而再次並肩作戰的時候,他們的婚姻終於有所回溫,但女兒卻開始覺得被父親背叛了,於是越發的叛逆和不聽話。
這種情況下,女兒克勞迪婭完全成為了父母婚姻問題中的替罪羊,但本書作者同時又指出,克勞迪婭也不僅僅是一個無辜的替罪羊。雖然被迫捲入父母的婚姻問題裡,但在這場風波中,她也藉此宣告著自己的獨立和存在感。
更有甚者,在家庭系統裡,敏感的孩子往往會比父母更能發現並察覺到他們的婚姻問題,也因此會下意識地製造一些問題,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試圖維繫家庭關係的穩定。
很多家庭裡,最常見的莫過於,每一次父母的激烈爭吵下,就會出現一個生病的孩子,或是身體上的,或是精神方面的情緒問題,不過是如上所述,下意識裡進入了替罪羊模式。
也就是說,當家庭系統裡的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卻沒有面對的勇氣時,會下意識地尋找第三方來試圖營造一個暫時穩定的局面,藉此逃避問題。
這樣的下意識裡,向內探尋,則是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了替罪羊;而一旦向外探尋,便輕易「誘發」外遇的出現。
三,試圖向外創造三角關係拯救婚姻:外遇背後的隱藏含義
雖然本書的案例布萊斯一家,不存在外遇的問題,但兩位作者也插敘了另外一對夫婦在面對了無生氣的婚姻時,在彼此不自覺的「默許」之下,促發了丈夫外遇的行為,而一旦東窗事發,他們便無法再迴避婚姻問題,必將有個解決之道。
用本書作者的觀點來闡述,則是:
外遇就像許多重要的婚姻事件一樣,是配偶共同直覺「安排」出來的。
這樣的觀點讓我們乍看之下有點愕然和不可置信,但倘若足夠理性,從整個家庭系統的全新角度來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不是有句話說,我們常常以為外遇是婚姻問題的罪魁禍首,但實則不然,恰恰是婚姻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外遇的發生。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認可外遇,一如我們也不贊同家庭裡的替罪羊模式。但這恰恰是很多家庭系統中,婚姻出現問題時,夫妻雙方下意識裡的不自覺消極處理方式。
四、去三角化,重新正視婚姻問題,系統層面追本溯源才是解決之道
本書案例中,布萊斯夫婦在兩位專業治療師的及時幹預和疏導下,終於意識到女兒克勞迪婭的叛逆,和後來兒子丹的自負,都是因為先後不自覺間陷入他們夫妻倆的感情問題圈裡。這是他們這個家庭系統對婚姻危機的一種反饋,基於他們一家人的下意識的默許行為。
而一旦突破了這個迷霧後,夫妻倆總算可以正視婚姻中的問題,在家庭關係中去三角化,重新回歸夫妻的二維關係,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雖然過程裡依然困惑不斷,但正如書裡所說的:
問題不是問題,其他人對問題的不接納、對抗,或執著於解決問題,才構成了真正的「問題」。
五、寫在最後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曾說過:「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而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又好比在照鏡子,每一位讀者依稀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照見家人,照見那些被我們誤以為是問題的問題,照見那些真正被我們忽略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習到如何把家庭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以系統性思維去分析並解決家庭關係裡的問題。
-End-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
我是@楚汐思讀繪,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歡迎點讚關注,持續輸出優質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