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長銷心理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系統裡的三角關係,不穩定

2021-01-08 楚汐思讀繪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說:「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常覺得大部分心理學書籍所探討的關於酗酒、吸毒、家暴、外遇……等問題,距離我們的生活有那麼點遙遠的話,那麼這一本《熱鍋上的家庭》,圍繞著一家五口人的家庭治療全紀錄——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漸行漸遠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則會讓我們每一個讀者隱約間都能看到自己身處家庭關係中的類似感受。

這本 40 年長銷不衰的原生家庭經典著作《熱鍋上的家庭》,是有多年家庭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精神醫學教授卡爾·惠特克共同寫成,於 1978 年。

全書聚焦於 「熱鍋上」的布萊斯一家五口所面臨的家庭危機:

封鎖內心,不善表達情感、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律師丈夫;經歷喪偶式育兒、沒有存在感、懷疑人生價值的家庭主婦妻子;不經意間成為父母婚姻問題裡的替罪羊,時不時上演離家出走鬧自殺的 16 歲女兒;因父親缺位而迷惑自大的 11 歲兒子;一心想讓家人別再吵架的敏感 6 歲小女兒……

這一連串看似無解的個體典型問題,經由本書兩位心理治療師從家庭系統出發,站在整體的高度得以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向。

傳統的個體心理治療,傾向於從「有問題」的個人入手,把心理問題歸於個體創傷和原生家庭,試圖站在個體的角度突破創傷性經歷和童年問題。但這樣的解題思路難免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和局限。事實上,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

作者用極為生動細膩的語言,小說式的行文節奏,完整記錄並呈現了布萊斯一家五口的家庭治療過程,帶我們揭開了家庭系統治療的面紗:

原來,呈白熱化的母女問題,竟然是父母迴避漸行漸遠的婚姻問題的下意識行為;而在兩位專業治療師的引導下,父母正視婚姻危機後,才發現,一切的根源在於各自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

就這樣如剝洋蔥般,一層一層地深入到家庭系統裡,才能真正抵達問題的核心,而這也是系統治療的初心。誠如作者所言:

家庭就像一個小宇宙,自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當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出現時,個人不必也不應該孤軍奮戰,而是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決問題。

因本書所呈現的內容和思想極為豐富,從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共生糾纏關係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等等,不一而足。我且從家庭系統裡最為常見的三角關係出發,來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家庭系統裡的三角關係,可以解救漸行漸遠的婚姻問題嗎?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不僅廣泛運用於建築,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比如歷史上很著名的「桃園三結義」,比如大仲馬的「三劍客」,比如《哈利·波特》裡的三個密友……

三人小團體的關係相較於兩個人來得穩定持久,這是因為當兩個人發生矛盾和分歧的時候,有第三方的存在,可以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通過彼此與第三個人的聯繫,可以減弱兩個人之間的衝突張力,從而得到關係的再次平衡。

但是,如果長期存在一個第三人,只是作為另外兩個人解決問題的工具,甚至是作為問題轉移的對象,那麼這樣的三角關係就要開始引起警醒了。

二、試圖向內創造三角關係來拯救婚姻:孩子被迫成為婚姻問題裡的替罪羊

當一個家庭裡,某兩個人的關係出現緊張的時候,其中一方或雙方會把注意力投向第三者,第三者則會參與到前兩者的問題中來緩解兩人間的壓力和緊張。

這就是家庭治療大師莫瑞.鮑恩 (Murray Bowen)所提出的家庭三角關係 (Family Triangulation):通過第三者的介入而轉移兩個人之間的衝突。

在本書案例中的大衛和卡羅琳,結婚將近 20 年,曾經的他們也是非常親密,時有溝通,但隨著日子的流逝,生活裡的雞毛蒜皮,逐漸冷卻了曾經的激情,彼此間更是多有不滿,卻又不肯輕易表現出來,因為潛意識裡的他們很清楚婚姻的薄弱,生怕一不小心就會出現不想面對的離婚局面。

於是,在他們漸行漸遠的婚姻疏離關係裡,彼此很有「默契」地選擇了女兒克勞迪婭,試圖讓她成為兩人婚姻關係裡的「第三人」,借著處理女兒的問題,來維持婚姻的穩定性。

不幸被選中的克勞迪婭成為了父母婚姻中的替罪羊,她開始刻意疏遠母親,模仿父親大衛對母親卡羅琳的不聞不問,把自己鎖在屋子裡,甚至夜不歸宿。而卡羅琳呢,也很配合地開始對女兒吹毛求疵、大發雷霆,借著和女兒的爭吵,來表達對丈夫的不滿。對卡羅琳來說,這是安全的,畢竟女兒是不會和她離婚的,所以她可以盡情地將對丈夫不滿的情緒轉移發洩在女兒身上。

同時,丈夫大衛選擇站在女兒這一邊,負責安撫女兒,也順便藉此向女兒抱怨妻子。

就這樣,女兒克勞迪婭成為了父母婚姻問題中宣洩不滿的通道,但顯然這並沒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隨著母女之間的爭吵日益激烈,父親大衛在家庭治療中也提到,之前自己都是護著女兒的,但最近因為女兒實在太過分了,自己就轉而和妻子一起教訓她。

當夫妻雙方因為女兒的問題而再次並肩作戰的時候,他們的婚姻終於有所回溫,但女兒卻開始覺得被父親背叛了,於是越發的叛逆和不聽話。

這種情況下,女兒克勞迪婭完全成為了父母婚姻問題中的替罪羊,但本書作者同時又指出,克勞迪婭也不僅僅是一個無辜的替罪羊。雖然被迫捲入父母的婚姻問題裡,但在這場風波中,她也藉此宣告著自己的獨立和存在感。

更有甚者,在家庭系統裡,敏感的孩子往往會比父母更能發現並察覺到他們的婚姻問題,也因此會下意識地製造一些問題,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試圖維繫家庭關係的穩定。

很多家庭裡,最常見的莫過於,每一次父母的激烈爭吵下,就會出現一個生病的孩子,或是身體上的,或是精神方面的情緒問題,不過是如上所述,下意識裡進入了替罪羊模式。

也就是說,當家庭系統裡的夫妻感情出現了問題,卻沒有面對的勇氣時,會下意識地尋找第三方來試圖營造一個暫時穩定的局面,藉此逃避問題。

這樣的下意識裡,向內探尋,則是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了替罪羊;而一旦向外探尋,便輕易「誘發」外遇的出現。

三,試圖向外創造三角關係拯救婚姻:外遇背後的隱藏含義

雖然本書的案例布萊斯一家,不存在外遇的問題,但兩位作者也插敘了另外一對夫婦在面對了無生氣的婚姻時,在彼此不自覺的「默許」之下,促發了丈夫外遇的行為,而一旦東窗事發,他們便無法再迴避婚姻問題,必將有個解決之道。

用本書作者的觀點來闡述,則是:

外遇就像許多重要的婚姻事件一樣,是配偶共同直覺「安排」出來的。

這樣的觀點讓我們乍看之下有點愕然和不可置信,但倘若足夠理性,從整個家庭系統的全新角度來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不是有句話說,我們常常以為外遇是婚姻問題的罪魁禍首,但實則不然,恰恰是婚姻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外遇的發生。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認可外遇,一如我們也不贊同家庭裡的替罪羊模式。但這恰恰是很多家庭系統中,婚姻出現問題時,夫妻雙方下意識裡的不自覺消極處理方式。

四、去三角化,重新正視婚姻問題,系統層面追本溯源才是解決之道

本書案例中,布萊斯夫婦在兩位專業治療師的及時幹預和疏導下,終於意識到女兒克勞迪婭的叛逆,和後來兒子丹的自負,都是因為先後不自覺間陷入他們夫妻倆的感情問題圈裡。這是他們這個家庭系統對婚姻危機的一種反饋,基於他們一家人的下意識的默許行為。

而一旦突破了這個迷霧後,夫妻倆總算可以正視婚姻中的問題,在家庭關係中去三角化,重新回歸夫妻的二維關係,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雖然過程裡依然困惑不斷,但正如書裡所說的:

問題不是問題,其他人對問題的不接納、對抗,或執著於解決問題,才構成了真正的「問題」。

五、寫在最後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曾說過:「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而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又好比在照鏡子,每一位讀者依稀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照見家人,照見那些被我們誤以為是問題的問題,照見那些真正被我們忽略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習到如何把家庭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以系統性思維去分析並解決家庭關係裡的問題。

-End-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

我是@楚汐思讀繪,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歡迎點讚關注,持續輸出優質好文~

相關焦點

  • 有多少家庭,像生活在熱鍋上的螞蟻|40年長銷不衰的書裡有答案
    到底是什麼破壞了我們原本的家庭關係,讓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演變為惡語相向的仇人呢?《熱鍋上的家庭》幫助我們找出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這本暢銷40年經久不衰的家庭治療經典著作由家庭治療師卡爾.惠特克醫生和他的助手奧古斯都.納皮爾醫生結合臨床治療的案例,整理、記錄,集結成了這本《熱鍋上的家庭》,該書被稱為是家庭教育入門書。
  • 暢銷40年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牽絆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一本暢銷40餘年的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經典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家庭治療領域的著名諮詢師: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的關鍵是有難同當,而不再孤軍奮戰
    家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近年來屢屢搬上螢屏,愛情、親情,家庭、婚姻,都是千古不變的永恆話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於家庭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也在逐步深入。而有幸讀到一本叫做《熱鍋上的家庭》的書,這本書說來是亦舊亦新,舊在已經出版40周年,我讀到的是2020年北京聯合出版社的第二版。
  • 《熱鍋上的家庭》:沒關係,有辦法
    提起原生家庭,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這個詞背後帶了沉甸甸的力量,好像隨之而來的就是有關家庭的種種問題和抱怨。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帶我們看到了家庭裡更多的「真相」。這些真相,包括我們常常能看見的那些傷與痛,也包含我們可能忽視掉的愛與在乎。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 家庭其實就是隱密的小型系統,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其規則、結構、語言等,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系統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在開展心理治療中,家庭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往往不僅僅是由家庭中的某一個人造成的。而其中有人出了問題,和整個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給生了病的家庭治療,好過你孤獨一人生病 |《熱鍋上的家庭》
    當家庭出了問題,人就如熱鍋之蟻,煎熬無助。家庭,便也成了「熱鍋上的家庭」。《熱鍋上的家庭》是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之作。它提示我們:當一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不必想著孤軍奮戰,可以藉助家庭治療,更好地包紮創傷,治癒關係。
  • 熱鍋上的家庭
    9-10月份,除了公眾號裡《遊戲力2》的悅讀分享,心上心裡研習生們將給大家帶來《熱鍋上的家庭》讀書報告(單周的周三晚8點)。在此之前,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這本書。有多少家庭,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
  • 當親子問題成為父母婚姻關係的替罪羊,這就是熱鍋上的家庭
    每天一打開新聞,總能看到有關青少年心理或行為問題的事件,這已經是讓人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不知道,但是當我讀到《熱鍋上的家庭》裡說,「孩子尿床,丈夫酗酒,夫妻考慮離婚,妻子沮喪,青春期孩子離家出走,優等生成績突然一落千丈,症狀不過是家庭巨大壓力的冰山一角」的時候,我想,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 書評《熱鍋上的家庭》:看一個家庭如何走出煎熬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見螞蟻在熱鍋之上不得安寧,焦躁異常,卻沒有解決之道,只能於熱鍋之上烤乾消亡……螞蟻的境況十分緊急,《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所描寫的大衛一家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納皮爾本來是惠特克醫生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後,納皮爾完成了學業並成為了惠特克醫生的同伴,他們二人聯手針對熱鍋上的家庭展開治療,幫助家人打開不同的對話通道,並輔助家庭傾聽彼此的心聲,幫助家庭走出困境。《熱鍋上的家庭》可以算他們二人家庭治療的案例書,對於人物的神態、心理描寫十分細緻,讀起來不至於枯燥無味,從這點上還可以說納皮爾與惠特克又是比較出色的作家。
  • 《熱鍋上的家庭》:鬧自殺女兒是替罪羊,貌合神離的父母才是根源
    但是親密的家人之間,往往也存在很多矛盾,甚至導致其中的個體感到奔潰,求助於心理醫生。通常是誰需要心理援助,就是誰去看心理醫生。但是《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說的是一種全家人一起接受心理治療的方式。這種方式與常見的對單個人的心理幹預很不同,每次進行心理幹預時,家庭成員的每個人都在場——意味著家庭內部所有的矛盾、衝突、問題等,都會暴露在外人面前。
  • 維護家庭「三角關係」,保持「親密且又獨立」
    這種精神創傷平時隱藏在心裡最底層的潛意識裡,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一樣,一旦引發,就會表現出歇斯底裡的症狀,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好多人只能在家辦公,「神獸,熊孩子」也在家上起來網課,因此,一家人親密接觸了好幾個月,家庭關係好的,會在這幾個月增加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家庭關係更和睦;同樣但凡家裡有點矛盾的,也會在這幾個月裡矛盾更加激化,也因此很多家庭都是雞飛狗跳,一片狼藉,就像前段時間新聞報導的
  • 《熱鍋上的家庭》:任何一個成員的問題都有其家庭背後的心理真相
    這樣父子倆的感情極為淡薄,在直巳上初一的時候,他迷上了暴力遊戲,多次在家裡瘋狂砸東西,有一次昭夫說了他兩句,就被兒子用酒瓶砸了頭。自此,昭夫更加不敢教育直巳,直到兒子殺了6歲的小女孩,才拋屍毀跡試圖幫兒子逃過懲罰。從這情節我們可以看出,直巳的犯罪和他的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
  • 《熱鍋上的家庭》:揭秘家庭運作機制,使問題家庭重獲幸福寧靜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精神分析學派則來源於精神病學,奧地利的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之父。《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第一次出版於1978年,卡爾·惠特克是家庭治療領域大名鼎鼎的先驅,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探索家庭治療。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師層層剖析16歲女兒離家出走的深層原因
    爸爸過來說媽媽不該這樣嚴厲對待女兒,媽媽說爸爸太縱容女兒,夫妻之間又吵了一架。11歲的兒子看爸媽吵得不可開交,故意把6歲的妹妹弄哭,爸媽停止了爭吵,過來安慰小女兒。這一幕是《熱鍋上的家庭》布萊斯家經常發生的事情,這個家庭生病了,苦不堪言,但他們及時尋求到家庭治療師的幫助,最終使他們家走向健康成長的方向。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的成績好壞父母都很關心,但心理健康卻很容易被忽略。孩子們到底在成長中遇到了什麼難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你,「生病」的不光是你的子女,而是整個家庭。透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家長們或許能找到家庭系統性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包括孩子以及夫妻之間的關心,有時候不需要割裂地看,放在整個家庭關係中會變得豁然開朗。
  • 《熱鍋上的家庭》:三個角度解讀家庭矛盾背後的心理真相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博士納皮爾教授和醫學博士卡爾教授布萊斯一家的家庭體系中,夫妻關係逐漸冷淡,妻子對丈夫有怨言,但是他們不願意正面衝突破壞感情,妻子通過教育女兒的方式向丈夫表達不滿,以此獲取丈夫跟她站在同一陣線上,而女兒發現自己跟母親爭吵會促進父母關係和諧,也會無意中犧牲自己,促進家庭和諧。這種模式無疑是錯誤的,夫妻關係的解決只能靠夫妻雙方,而不是把孩子當做替罪羊。
  • 《熱鍋上的家庭》:家有「叛逆」的孩子,到底是誰的錯?
    我用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用一個詞概括感想的話,就是「驚嘆」,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就是「我的認知被重塑了。」距今又40年的歷史。家庭治療,在臨床心理學歷史上是一個創舉,開拓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解決問題不需要對個人的深入分析,只需要改變他和身邊人的互動,隨之啟動了聞所未聞的嘗試——全家人同時坐到一個房間裡,共同接受心理治療。
  • 《熱鍋上的家庭》:堪比懸疑劇的心理學經典,戳破了每個家庭的難言之隱
    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最為微妙。那些隱秘的規則,隱形的制約和較量,封閉的思考方式,往往給每個家庭成員造成了外人看不穿的「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熱鍋上的家庭》,寫的就是這樣相愛相殺的一家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