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師層層剖析16歲女兒離家出走的深層原因

2020-08-30 蝴蝶飛飛TT

女兒放學後沒有及時回家,女兒剛進家門,媽媽就嚴厲指責她:怎麼不好好學習?怎麼不準時回家?

女兒不理媽媽,回到自己的房間。媽媽也跟著來到女兒的房間,看到房間亂七八糟,書籍、衣服、雜物到處亂扔,媽媽再次壓不住心裡的火:你都16歲了,長這麼大了,都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房間,連弟弟妹妹都不如。

女兒開始頂嘴:我的房間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母女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女兒摔門跑了出去。爸爸過來說媽媽不該這樣嚴厲對待女兒,媽媽說爸爸太縱容女兒,夫妻之間又吵了一架。

11歲的兒子看爸媽吵得不可開交,故意把6歲的妹妹弄哭,爸媽停止了爭吵,過來安慰小女兒。

這一幕是《熱鍋上的家庭》布萊斯家經常發生的事情,這個家庭生病了,苦不堪言,但他們及時尋求到家庭治療師的幫助,最終使他們家走向健康成長的方向。

《熱鍋上的家庭》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醫學博士卡爾·惠克特。卡爾是美國家庭治療學派的先驅,奧古斯都是卡爾的學生,他作為輔助家庭治療師,參與了卡爾經手的諸多家庭治療案例,他將布萊斯一家的治療過程寫成了本書。

本書不同於以往的心理學著作,全書以故事的形勢,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剖析了布萊斯家庭生病的原因,讓他們家知道該怎麼去改變,讓讀者從故事中學到許多心理學知識。

接下來,我們將從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原生家庭三個方面分析布萊斯的家庭存在的問題,家庭治療師起到的下面引導意義。

01 親子關係:孩子叛逆是一個求救信號,他的家庭生病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塊寶,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曾幾何時,可愛的寶寶變成了叛逆的少年和少女。

布萊斯家有五口人,爸爸大衛是一名精英律師、媽媽卡羅琳是一名家庭主婦、大女兒克勞迪婭、兒子丹、小女兒蘿拉。

這個家庭最初的矛盾是克勞迪婭變成了不良少女,學習不好,結交壞朋友,常常夜不歸宿。直到父母發現女兒有自殺傾向,才決定尋求家庭治療師的幫助。

經過卡爾和奧古斯都的治療分析,得出一個結論:

克勞迪婭發現父母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遠,她故意製造和母親之間的矛盾,讓家庭的氣氛熱起來,也讓父母有機會站在共同教育女兒的統一戰線。

女兒的目的達到了,讓父母意識到了家庭出現了問題,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女兒開始轉變,不再是一個不良少女了,和母親和解,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女兒回歸變成了好孩子,兒子丹和父親又有了矛盾,兒子不服父親,父子之間缺乏應有的親密,家裡的吵架又一次升級。

兩個孩子相繼成為替罪羔羊,矛頭指向一個原因,大衛和卡羅琳的夫妻關係出了問題,蘿拉則直接說出:「爸爸媽媽會離婚。」

通常情況下,孩子不乖,說髒話,做壞事,我們父母總是批評孩子,卻忘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句話說: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我們應該從原件上找原因。

孩子並不會故意無理取鬧,他們缺乏了某種東西,讓自己變壞,也許是想引起家人的注意,作為父母,不應只關注孩子的行為,而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需要改變的首先是父母,父母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02 親密關係:好的家庭都是親密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總是各有各的不幸。總結這些不幸的原因,歸根結底是親密關係出了問題。

大衛和卡羅琳也曾經有過一段幸福的時光,隨著三個孩子的出生,卡羅琳成為了家庭主婦,生活中心就是孩子和丈夫,她的心理太過於依賴大衛。

大衛忙於工作,經常加班,忽略了妻子的心理需求,用治療師卡爾的話說:大衛的外遇是工作,卡羅琳的外遇是孩子。

夫妻關係開始慢慢變得疏遠冷漠,也許他們也各自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

大衛常和大女兒克勞迪婭說媽媽的不是,卡羅琳也常常和兒子丹抱怨爸爸,卡羅琳看到克勞迪婭和大衛太過於親密,激發了潛意識裡的嫉妒,開始指責女兒,親密關係的裂痕最終以親子關係破裂的形式爆發。

夫妻倆不自主的選擇了一個孩子成為指責的對象,來發洩對親密關係的不滿。

治療師告訴卡羅琳:

如果你能放棄從丈夫那裡獲是支持的想法,你的世界將會以你為中心,不再是他。

其實你不孤單,你還有自己。

卡羅琳開始學著一個人睡覺,走出家庭,參與社交,開始把繁重的家務分配給丈夫和孩子,而不是一人獨自承擔。

卡羅琳走向自我成長之路,大衛也學著在卡羅琳情緒低落需要關心時,陪伴在她身邊,給她應有的體貼關懷。

真正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在經過誤解、傷害、寬恕、修復後,才能建立起來。一旦創傷被修復,親密關係就會繼續往前走。

03 原生家庭:療愈曾經的傷害,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有些原生家庭的痛,需要一生來治癒。

在治療過程中,丹和已年近六旬的治療師卡爾打過一架,大衛看到卡爾和丹的互動,特別感觸,淚流滿面,他不知道,和孩子的相處還有這種模式,他的童年和父親從來沒有這樣相處過。

​大衛是一個冷靜的丈夫,大衛的冷靜傷害了妻子,也傷害了孩子,大衛的父親就是一個特別冷靜的人,他們父子關係不親密,大衛的父母關係也不親密,無形中大衛把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帶到了現在的家庭。

卡羅琳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哪怕母親年過六旬,她也從心底裡怕她,不想讓她不高興,母親一個電話,她就會丟下家庭,飛向母親。

卡羅琳童年時心理上的依賴是母親,結婚後過於依賴大衛,當她發現她不能依賴大衛時,又奔向了母親。

經過治療師的分析,夫妻倆開始正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帶給現在家庭的傷害,當你以另一種眼光看待曾經的傷害時,也覺得不過就是這樣,我們總會走出來。

我們總是拒絕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想要改變,但無形中,我們一直在延續原生家庭的模式,活成了原生家庭的翻版。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說:

消除父母對你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最終你內心的力量得以釋放,你隱藏多年的自我亦會得到解放,你將找回自己本應成為的那個富有愛心、獨一無二的人。

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漫長過程,在實踐中慢慢體會到那些傷害帶給你的感受,再學著去避免,學會面對,就成功了一大半。

04 結語

《熱鍋上的家庭》出版40年,長銷不衰,影響了無數個家庭,讓他們的家庭問題得到療愈,走出曾經的困境。

書中的案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我們許多人還只是看到表面現象,看不到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家庭出現了問題,必要時尋求專家的幫助,或者從專業的書籍裡找到一些方法,緩解家庭的矛盾。

讀書的意義就在於,拓寬你的視野,增長你的知識。

如果你的家庭也有一些矛盾,那麼去這本書裡找到一些答案,讓你的家庭走向健康之路。

相關焦點

  •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故事一個真相一個方案,讓家庭走出危機
    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度過,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 很多家庭 ,就像處在熱鍋上一樣焦灼。《熱鍋上的家庭》讓我們看清問題的實質,這本書是以一個家庭的治療為案例,透過一個家庭的分析,來洞察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和危機。
  • 熱鍋上的家庭
    9-10月份,除了公眾號裡《遊戲力2》的悅讀分享,心上心裡研習生們將給大家帶來《熱鍋上的家庭》讀書報告(單周的周三晚8點)。在此之前,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這本書。有多少家庭,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
  • 書評《熱鍋上的家庭》:看一個家庭如何走出煎熬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見螞蟻在熱鍋之上不得安寧,焦躁異常,卻沒有解決之道,只能於熱鍋之上烤乾消亡……螞蟻的境況十分緊急,《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所描寫的大衛一家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1 故事是這樣的……大衛與卡羅琳的女兒克勞迪婭是個叛逆少女,她不滿母親的嘮叨,和母親吵架對抗,甚至離家出走,夜不歸宿。克勞迪婭曾經在父母的敦促下看心理醫生,治療心理問題,不過沒有效果,她繼續我行我素,讓全家人擔心。在個人治療無果的情況下,大衛卡羅琳一家找到了卡爾.惠特克及奧古斯都.納皮爾做家庭治療。
  • 《熱鍋上的家庭》:堪比懸疑劇的心理學經典,戳破了每個家庭的難言之隱
    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最為微妙。那些隱秘的規則,隱形的制約和較量,封閉的思考方式,往往給每個家庭成員造成了外人看不穿的「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熱鍋上的家庭》,寫的就是這樣相愛相殺的一家人的秘密。
  • 《熱鍋上的家庭》:鬧自殺女兒是替罪羊,貌合神離的父母才是根源
    但是《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說的是一種全家人一起接受心理治療的方式。這種方式與常見的對單個人的心理幹預很不同,每次進行心理幹預時,家庭成員的每個人都在場——意味著家庭內部所有的矛盾、衝突、問題等,都會暴露在外人面前。《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是以一個真實案例為基礎,結合了其他案例的一些情況,寫成的一本書。
  • 《熱鍋上的家庭》幸福家庭關係來自於原生家庭?
    作者從治療師的角度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夫妻關係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影響。深入往下讀的話,會有很多顛覆你之前的認知的思維,這樣是好的,我們可以從中反思糾正過往自己在家庭關係裡的不足和缺陷。這本書看似是再現了一個家庭的治療的全過程,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與家人的相處模式,通過這些自省與反思尋找內心真正的力量。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漸行漸遠的夫妻關係 1、離家出走的克勞迪婭。她是布萊斯家的大女兒,16歲,經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企圖結束自己年輕的。 2、糟糕的母女關係,她和媽媽卡羅琳吵架後,往往就會離家出走。母女倆的關係十分緊張。她們持續地吵架,劍拔弩張。 女兒說,媽媽對她百般挑剔。
  • 《熱鍋上的家庭》:探尋孩子叛逆背後的真實原因
    前幾天看到的這本《熱鍋上的家庭》,卻讓我開始重新正視這個問題。在這本書「誕生」之前,當時的心理治療注重的是個體心理治療,各種學術研究都在探索個體內心世界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並未引進「家庭治療」這個概念。直到後來,治療師提出了「結構」這一說法,進而引出克勞迪婭與父親、母親之間,形成了某種微妙的三角關係。當女兒克勞迪婭與母親卡羅琳發生激烈的衝突之後,克勞迪婭會把自己關在房裡。這時候,父親大衛會站在女兒克勞迪婭的角度,去「關心」和「勸慰」女兒。
  • 有多少家庭,像生活在熱鍋上的螞蟻|家庭治療經典案例(上)
    家庭治療是心理學的一個技術流派,它主張把整個家庭每一個成員當成一個系統,放在一起,這是一個利用家庭治療解決劇烈的家庭矛盾,最終回歸和諧、美滿家庭的真實案例。這個案例引用自近期熱銷的書籍,《熱鍋上的家庭》。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學生跳樓、小學生作業問題、青春期孩子叛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家庭。父母把矛頭直指孩子,但是他們不明白,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正是幫助我們找出問題,並利用家庭治療的方式解決問題。
  • 《熱鍋上的家庭》:我的抑鬱症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脫不了干係
    一提起書名《熱鍋上的家庭》我們一定會聯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沒錯布萊斯一家人也是被錯綜複雜問題炙烤的家庭,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他們無休止地爭吵、焦慮、悲傷、痛苦、甚至於想自行了斷。事業有成的布萊斯夫婦育有兩女一子,大女兒克勞迪亞16歲、兒子丹11歲、小女兒蘿拉6歲。
  • 40年長銷心理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系統裡的三角關係,不穩定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常覺得大部分心理學書籍所探討的關於酗酒、吸毒、家暴、外遇……等問題,距離我們的生活有那麼點遙遠的話,那麼這一本《熱鍋上的家庭》,圍繞著一家五口人的家庭治療全紀錄——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漸行漸遠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婚姻觀的影響……則會讓我們每一個讀者隱約間都能看到自己身處家庭關係中的類似感受。
  • 《熱鍋上的家庭》: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要注意的兩點
    熱鍋中的家庭》一書中講述的大衛女兒正是這樣。大衛是一位金牌律師,與妻子卡羅琳育有三個孩子:16歲的大女兒克勞迪婭,11歲的兒子丹,6歲的女兒蘿拉。大衛一直忙於自己的事業,但女兒克勞迪婭經常離家出走,甚至企圖自殺……大衛夫妻倆為此爭吵不休,同時也將問題歸結在克勞迪婭身上。迫不得已,他們只好找心理學專家。
  • 在衝突不斷的家庭,人人都像熱鍋上的螞蟻煎熬,家不該如此傷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信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會感到陌生?那麼幸福的家庭到底相似在什麼地方,而不幸的家庭雖然又有各自的不幸,那有沒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呢?在讀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說後,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熱鍋上的家庭」這個書名實在有趣,當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們基本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知道「熱鍋上的螞蟻」是用於形容人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想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熱鍋上的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生病」了的家庭,又何嘗不會讓人著急呢?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你,「生病」的不光是你的子女,而是整個家庭。孩子的一些心理行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本質之外,和所處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以及父母個性,父母間的關係也密切相關。透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家長們或許能找到家庭系統性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包括孩子以及夫妻之間的關心,有時候不需要割裂地看,放在整個家庭關係中會變得豁然開朗。
  • 《熱鍋上的家庭》:停止指責,別讓孩子成為「復刻」的孩子
    一、不快樂的人來自充滿壓力的家庭。《熱鍋上的家庭》裡就有一個讓人頭痛欲裂的孩子。主人公布萊斯的大女兒克勞迪婭16歲正值青春期,與母親卡羅琳之間嚴重的矛盾衝突,導致克勞迪婭有了想要輕生的念頭。於是找到了惠特克醫生和納皮爾醫生作為自己的家庭治療師,開啟了家庭治療的一段旅程。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奇怪的家庭
    《熱鍋上的家庭》或者能幫我們撥開迷霧,更加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成長軌跡,讓我們找到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深刻的影響,並且實現自我救贖。熱鍋上的家庭》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分,樊登讀書會的收聽收看量達到了1300萬,是知名心理學家李松蔚,美國權威心理學雜誌《今日心理學》、《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強烈推薦的必讀書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