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信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會感到陌生?那麼幸福的家庭到底相似在什麼地方,而不幸的家庭雖然又有各自的不幸,那有沒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呢?在讀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說後,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這本有關「家庭治療」的心理學著作初版於1978年,40年來一直長銷不衰。本書並沒有講特別深奧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就是記錄了一個五口之家共同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非常完整地的向我們展現了一次「家庭治療」。而本書的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正是這個家庭的家庭治療師。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幸福的家庭最大相似處就是家庭結構的和諧穩定,像一個運行良好自帶修復能力的生態系統,彼此依賴,卻又彼此獨立。每個家庭成員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負起個人角色範圍內應該負起的責任。而不幸的家庭往往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角色認知錯位,或者是有家庭成員沒有負起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要麼逃避責任,要麼將責任推給了其他的家人,而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就變得陌生,疏離。又或者是有家庭成員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希望掌控一切,如果得不到理解的話就會覺得很受挫,不被理解,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就一定會爆發很多的矛盾。
所以「家庭治療」核心就在於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並負起對整個家庭應盡的責任。
「家庭改變了,病人的症狀往往會不藥而愈。」
這個五口之家的問題雖有其獨特性,也有共通性,相信很多家庭都可以從他們的問題中收穫一些反思。
丈夫大衛忙於事業的律師,不善於表達情感。妻子卡洛琳是全職主婦,承擔了照顧家庭的重任。而16歲的大女兒克勞迪婭正處於最叛逆的時期,談戀愛,頂撞父母,離家出走,鬧自殺。11歲的兒子丹和6歲的小女兒也敏感地覺察到了家庭不和諧的氛圍,也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行為。
一開始,大衛和卡洛琳因為大女兒克勞迪婭的叛逆而求助於心理專家。但心理專家認為表明上是大女兒的問題,其實是這個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生病了!」。而「家庭治療」的關鍵在於只是把女兒出現的問題看成是一個信號,以這個信號為切入點去觀察整個家庭出現的連鎖反應。
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就在於時刻提醒我們,當家庭出現矛盾時,始終要記得家是一個共同體,要相信我們的家就是一個蘊藏著巨大能力的小宇宙,是有修復和治癒能力的。當家庭出現遇問題時,一定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全家共同面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義務,有責任,共同去修復矛盾。
誰都不要做「替罪羊」!
在心理專家看來,雖然這個家庭從表面上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女兒克勞迪婭的叛逆,不服管教。但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大衛和卡洛琳的婚姻出現了危機,他們兩個人都在用與孩子的衝突來緩解夫妻之間的矛盾。而克勞迪婭無意中成了父母感情危機的「替罪羊」。
不僅克勞迪婭成了「替罪羊」,兒子丹和小女兒都成了「替罪羊」!大衛一心忙於事業,丹雖然很欽佩父親,卻又覺得父親有距離感,難以親近。丹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疏離。所以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表示抗議,希望父母會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再次親密起來。就連小女兒都感受到了家庭不和諧的氛圍,而她表示抗議的方法就是哭鬧。
所以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完全能感受都父母感情的異常。而孩子們沒有能力真正改變什麼,這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所以他們的內心承受這巨大的衝突,並且用各種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叛逆,離家出走,哭鬧。
而進一步追根溯源,心理專家發現大衛和卡洛琳竟然也是他們各自原生家庭的「替罪羊」。大衛的父親非常有能力,他為大衛安排了好了一切,大衛一方面渴望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每天忙於事業,無暇安撫焦慮的妻子,另一方面也因為父親的對於自己人生的過多幹預,讓大衛在面對自己的家庭時也不太願意主動去付出,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反而是和女兒站到了一起,去責備妻子。
卡洛琳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父親曾經受過傷,所以卡洛琳的母親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責任,母親總是抱怨父親的無能,然後將心中的怨氣和不滿發洩在卡洛琳身上。而卡洛琳只能習慣性地去討好,習慣性地接受母親的苛責,強勢和霸道。即使卡洛琳自己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在面對自己已經68歲的母親時,她仍然會覺得害怕,不敢親近。
如今,卡洛琳也成了那個讓女兒害怕,不敢親近的人。而大衛對她指責時,她又仿佛再次看到了曾經那個對她喋喋不休的母親。
「一個童年時期受到父母強烈攻擊的人,終其一生都將陷入沮喪和不斷掙扎中!」,而這樣的沮喪和掙扎已經從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延續到了現在的家庭。你看,多麼可怕,一個不幸的家庭竟然是另一個原生家庭的複製品!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成了那隻「替罪羊」!
「爭吵的最大意義在於和解時的親密!」
所以這次「家庭治療」的關鍵就從女兒的問題轉移到了解決夫妻的婚姻危機問題上了,而首先要做的就解開夫妻二人從各自原生家庭那留下的心結,然後才能修復夫妻兩人的婚姻關係,而當夫妻兩個人的關係真正得到改善後,孩子的問題其實就不是問題了。這就是「家庭治療」的意義。
當婚姻中發生了「情感轉移」時,就說明有危機存在。丈夫會將情感轉移到孩子上,工作上,父母,甚至是第三者。妻子覺得受委屈,被冷落,又將情感過多地轉移到了孩子上,當她發現對於丈夫的感情已經失控了的時候,她會變得更加憤怒會更想要控制孩子,於是和孩子的矛盾又激化了。
而孩子為了緩解父母的矛盾,或者是填補缺位的家長角色,就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共同關注,這樣一來父母就會暫時站到一起。但是根本的矛盾沒有消除,一切都是徒勞。
所以「家庭治療」核心理念就是不再糾結與對某一個人的個人心理問題的分析,而是從這個家庭的,甚至是上一代的家庭相處模式深入剖析,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進而挖掘更深一層的原因。所以家庭治療模式特別強調的是全家人都必須到齊,坐到同一個房間,共同接受心理治療。而家庭中的每個人都需要真實的暴露自己,由「外人」來審視。對個人的心理治療只是從「內部視角」來解決問題,但這樣會忽略很多影響個人內心的原因。但我們從「外部視角」來審視一個家庭出現的種種問題,那麼每個家庭成員就會開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開始反思自己的原因。
「全家奮鬥和嘗試的意願」是家庭治療最重要的前提!
讓全家人都必須到場,面對外人的「審視」,這是「家庭治療」最難的一步,但只有真正邁出了這一步,家庭治療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而本書中的這個五口之家一開始對於「家庭治療」也是比較抗拒的。
而當全家人都坐到同一個房間,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家庭治療」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家庭成員才能認清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明明白白負起自己的責任,也認識到每個人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樣重要的。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一、重建家庭結構,明確溝通順序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好好去愛孩子的母親。父親首先做好一個丈夫該做的事情,去愛自己的妻子,去理解自己的妻子,首先和妻子溝通,而不是越位將情感轉移到孩子或者其他的事情上。
所以當家庭出現矛盾時,我們首先需要重新反思家庭的結構是不是出現了錯位,家庭成員的溝通順序是不是發生了混亂。如果家庭成員偏離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會造成角色承擔不足,或是角色承擔過多。
比如在這個家庭中,大衛的角色首先是丈夫,然後才是孩子的父親。而大衛並沒有完全盡到的丈夫的責任,他將照料家庭的工作全部推給了妻子卡洛琳。而當卡洛琳有不滿時,大衛雖然也有所察覺,卻沒有先後妻子溝通,反而和女兒克勞迪婭站到了一起。同時大衛的父親角色也是缺位的,所以兒子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填補父親的角色,但這這顯然不是他的角色定位應該做的。所以一個家庭的混亂就開始了,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二、正確歸因,建立新的語言規則
當問題已經發生,過多的指責和怪罪都是於事無補的。很多時候家庭矛盾升級,家人彼此傷害的根本原因還是每個人都認為問題出在對方身上。而當我們指責對方時就已經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孩子的親密關係都是從原生家庭那學來的。在這個家庭中,大衛敬畏和崇拜自己的父親,但也害怕與父親親近。而兒子丹對於大衛的感覺驚人相似。同樣的,卡洛琳害怕母親對自己的嘮叨和責備,可是她自己卻也變成一個對女兒喋喋不休的人。
發生問題,每個人都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先改變自己。比如妻子卡洛琳讓女兒來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她認為錯都是女兒的,女兒不聽話,叛逆。憤怒的感受讓卡洛琳很挫敗,無助,她全心付出,卻不被理解。但其實卡洛琳自己也有原因,她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家庭,卻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丈夫的問題,女兒的問題到了她這裡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從這個家庭的「家庭治療」的後續來看,改變最大的無疑是妻子卡洛琳。過去她的生活全部圍繞這個家庭,漸漸失去了自我,只能全身心地關注家庭。而之後,卡洛琳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學習新的技能。當她自己改變了後,和丈夫孩子的關係也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改變。
三、彼此依賴,彼此獨立
父母必須承認的事實是,孩子終有一天要獨立,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一定會慢慢減弱的,但不代表他們就不再愛父母。如果父母企圖掌控孩子的人生,那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所以說「家也會傷人!」
好的夫妻關係應該是雖然很親密,但也彼此獨立,不必依附對方。在婚姻中,沒有誰是另一個人的附屬品。在這段婚姻中,卡洛琳真正的敵人其實不是她的丈夫,更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自己的內心。她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的價值只要在家庭中體現,漸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所以正如書中所說的,「世界上唯一需要對之忠誠的人就是你自己!」,當我們學會愛自己,有勇氣不必依附任何人,才能真正去愛別人。
最後,借用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曾說過的話:「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家會傷人,家也會成為人類成長中最富有創造力的場所!如果你也因為家庭的矛盾而掙扎,痛苦,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那麼希望這本書能陪伴你走過熱鍋上的洗禮,找到自己在家庭中最合適的地方,讓家庭成員彼此相處更自由,卻也更加親密,源源不斷激發愛的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