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了病的家庭治療,好過你孤獨一人生病 |《熱鍋上的家庭》

2020-11-02 映心理

家庭人人熟悉,家庭治療還是一種小眾療法。

當家庭出了問題,人就如熱鍋之蟻,煎熬無助。家庭,便也成了「熱鍋上的家庭」。

映心堂諮詢師們,從不同角度,談了對《熱鍋上的家庭》的讀後感受。

·

家庭就像一個小宇宙,每一部分都是緊密相連的。

《熱鍋上的家庭》是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之作。它提示我們:當一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不必想著孤軍奮戰,可以藉助家庭治療,更好地包紮創傷,治癒關係。

·

《熱鍋上的家庭》

·

徐川笑諮詢師:心理諮詢要落回到「人」的位置

《熱鍋上的家庭》是一本理論與案例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專著。理論與故事的融合,避免了晦澀難懂的描述,很容易就能理解雙重束縛、三角關係、同盟等概念。

書中對諮詢師過度依賴其專業技巧的見解、諮詢各個階段諮訪關係的捲入程度的變化,以及對「治療時機」的解釋,對各類心理諮詢的從業者,都有警示和啟發意義。

目前,我們都發現這種過分仰賴專業技巧的情形愈演愈烈。某位「專家」發明了一種有條理有計劃的治療法,就將它教給每個病人。

即使這些技藝真可能對病人有所幫助,但在使當事人的生活增加實際樂趣的同時,卻也可能反過來扼殺治療師的職業生涯。

我們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治療師先是委身於一套「公式」化的技巧,然後不出五年,他(她)對工作的熱忱就會消失殆盡。

提醒勤於學習各種流派和技術的各類中國心理諮詢師:在最終的實際工作中,落回到「人」的位置。


刁薇諮詢師:我們自己先得是一個完整的人

《熱鍋上的家庭》無疑是一處異常豐富的資源。

對於剛入門的諮詢師而言,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家庭治療中最為基礎的理念和思路,形成更生動而且直觀的認識。對於有經驗的諮詢師們來說,就好似與大師們對話的過程,可以觀摩和體會大師們如何開展治療工作。

家庭治療不只是一套技術,也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它創造了一種溝通方式,運用家庭成員的治療能力,協助丈夫幫助妻子、妻子幫助丈夫,協助父母幫助孩子、孩子幫助父母……

已為人母的我,對作者闡明的一個重要觀點印象深刻:「在新系統中父母和孩子之間將更會是人對人的關係,善於表現父母人性的一面。」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將影響孩子的終身,「如果父母想和長大成人的孩子有更人性化的關係,就該開始嘗試將自我更充分地表露出來」。

我們先得是一個完整的人,首先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成為自己,然後才是父母。因為子女是靠父母的人生啟發的,不是靠父母手把手教的。

我們即便為人妻、為人母,依然不放棄堅持做自己。唯有善待自己,重新找回自我價值,自我更迭成長,才能更好地經營親密關係,邁入家庭生活。

·


劉晶晶諮詢師:團體常常會自動copy家庭原型

我以個體來訪為主要工作對象,從沒曾想過蹚一下家庭治療的「渾水」。不過,直到讀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家庭治療領域最出名,出版之時即轟動心理諮詢與治療圈的著作(家庭治療堪稱近幾十年來的「新生事物」),給了我不少啟示。

比如,我較為熟悉的團體治療裡,常常會無意識、自然而然地,團體帶領者被視為一個母親或父親般的權威形象,其他組員如同兄弟姐妹,有合作亦有競爭比較,並常常自動生成「替罪羊」式的另類人物,這些都仿佛了copy家庭生活原型一般。

藉由本書的實踐與理論部分的描述,也讓我對家庭治療有了更多理解,甚至讓我有了想要未來去學習、了解和實踐的勇氣。

雖然了解到家庭治療難點重重,但如有機會勇敢一試,我依然相信:「給你生了病的家庭治療,好過你孤獨一人生病。」


張翎諮詢師:有些描寫簡直寫出了我的心聲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關於家庭治療的經典著作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鳴,給我啟發和鼓舞。

因為給青少年兒童做諮詢,所以我定期會和家長們面談,書裡的一些描寫簡直寫出了我的心聲,比如,「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隱隱針對著某一位家人,我會有一種被利用的感覺」

經常上演的一幕是,家長借著孩子的問題來指責對方,希望諮詢師站自己這一邊,一起指責另一方。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是替罪羊而已,被利用作為攻擊對方的一個武器,當然這些都是在潛意識裡發生。

通常我會請家長把孩子的問題先放一放,回到他們自身,撇開孩子的問題,他們彼此之間是否都有不滿意對方,這種不滿只是借著孩子的問題表達了出來。

那麼,有一些在平時生活裡面不敢表達的話,在諮詢室這個安全的環境裡面可能就能夠被表達出來。當父母雙方都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失望和不滿的時候,事情往往有了轉機。

通常在家庭裡面,家庭成員總喜歡談論別人的所作所為,而不習慣用「我」。似乎每個人都成為了別人的治療師。如果別人變得怎麼樣,那麼問題就解決了。諮詢師鼓勵他們回到自身。

·


趙明芳諮詢師:學習家庭治療猶如學習做菜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把治療師和協同治療師相互間的配合,以及為何需要配合,怎麼配合,與每一步的治療思路和治療的行動融合起來,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把一個個相互纏繞的家庭和治療師的工作活現在讀者面前。

我是家庭治療初學者,通過這本書,學到了家庭治療的理念,對個案的理解更加系統。

但是學習家庭治療最終是要做家庭治療。當我真正面對一個來訪家庭時,那一刻家庭治療的知識拋下了我,慌亂也幾乎淹沒了我,看到家庭面對的困難,釐清纏繞的關係,互動模式探索,才發現確立家庭治療的目標如此艱難。

就如學習做菜,老師教給了菜譜,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加什麼料,更不知道加多少。家庭治療中,何時幽默,何時智慧,何時愚笨,何時支持,何時指引,何時沉默,何時發力,仍需要時時警醒,指引,體會。




那麼,對於普通大眾讀者而言,《熱鍋上的家庭》可以提供什麼新視角呢?比如——

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矛盾重重?

為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

為什麼我們的婚姻表面和平,實則暗潮洶湧?

為什麼我們把自己的婚姻過成了像父輩那樣,我們不想要的樣子?

這些問題,或許都可以在家庭治療中找到答案。

最後,借用該書譯者的話:願那些在家庭中掙扎、痛苦或疏離的人們,在本書的陪伴下,順利走過熱鍋上的洗禮,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建立一個全新的自尊自愛的自己,進而締結全新的「家庭之愛」。


·



·映心堂諮詢師·

徐川笑·杭州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挪連續培訓項目初級組在讀。

2013年開始學習心理學,2017年開始接待來訪者,諮詢經驗200+小時。


擅長

- 從克萊因派視角對抑鬱、焦慮、婚戀關係、個人成長進行工作


刁薇·北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碩士。

2010年開始學習心理諮詢,2018年開始接待來訪者,諮詢經驗40+小時。


擅長

- 人際關係

- 早年創傷、挫折性/突發性事件帶來的情緒影響


劉晶晶·北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挪班高級組在讀。

曾在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及北京同志中心等機構任個體、團體諮詢師。

臨床諮詢經驗7年左右,督導下的個體諮詢時數3000+,個體督導逾350小節,團體督導逾350小節。


擅長

- 成年人個體諮詢、LGBT性少數話題


張翎·上海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2014年起開始專業受訓。

從業時間1年左右,諮詢經驗100小時。


擅長

- 情緒困擾

- 個人成長

- 親子關係


趙明芳·西寧


浙江大學心理系碩士。中德臨床催眠項目受訓,王建平認知行為系統培訓,正在參與中德系統家庭治療項目培訓。

從業時間9年,諮詢及團體諮詢經驗2200+小時。


擅長

- 青少年家庭問題、抑鬱、焦慮來訪



相關焦點

  • 熱鍋上的家庭
    領讀者 | 譚雅文播音 | 譚雅文美工 | 黃慶輝大家好,這裡是2019心上悅讀,我是雅文,歡迎悅讀者與我們一起共享悅讀時光。9-10月份,除了公眾號裡《遊戲力2》的悅讀分享,心上心裡研習生們將給大家帶來《熱鍋上的家庭》讀書報告(單周的周三晚8點)。在此之前,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這本書。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師層層剖析16歲女兒離家出走的深層原因
    這一幕是《熱鍋上的家庭》布萊斯家經常發生的事情,這個家庭生病了,苦不堪言,但他們及時尋求到家庭治療師的幫助,最終使他們家走向健康成長的方向。《熱鍋上的家庭》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醫學博士卡爾·惠克特。
  • 《熱鍋上的家庭》:沒關係,有辦法
    提起原生家庭,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這個詞背後帶了沉甸甸的力量,好像隨之而來的就是有關家庭的種種問題和抱怨。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帶我們看到了家庭裡更多的「真相」。這些真相,包括我們常常能看見的那些傷與痛,也包含我們可能忽視掉的愛與在乎。
  • 《熱鍋上的家庭》:堪比懸疑劇的心理學經典,戳破了每個家庭的難言之隱
    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最為微妙。那些隱秘的規則,隱形的制約和較量,封閉的思考方式,往往給每個家庭成員造成了外人看不穿的「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熱鍋上的家庭》,寫的就是這樣相愛相殺的一家人的秘密。
  • 家庭心理治療「一鍋端」:一人心理生病,可能整個家庭都有「病」
    你不要以為只有中國的家庭才是這樣,國外的很多家庭也一樣存在種種問題,焦頭爛額。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明白「大人也曾經年少過,為何會不解少年愁?」就像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的這本《熱鍋上的家庭》中的故事一樣。
  • 書評《熱鍋上的家庭》:看一個家庭如何走出煎熬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可見螞蟻在熱鍋之上不得安寧,焦躁異常,卻沒有解決之道,只能於熱鍋之上烤乾消亡……螞蟻的境況十分緊急,《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所描寫的大衛一家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可否認他們是出色的家庭治療師,同時他們兩人又是《熱鍋上的家庭》一書的作者。納皮爾本來是惠特克醫生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後,納皮爾完成了學業並成為了惠特克醫生的同伴,他們二人聯手針對熱鍋上的家庭展開治療,幫助家人打開不同的對話通道,並輔助家庭傾聽彼此的心聲,幫助家庭走出困境。
  • 《熱鍋上的家庭》: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為什麼出現叛逆行為嗎?
    16歲的女兒有自殺的傾向,父母把她帶到精神科醫生那裡治病,但是病情一直沒有改善,直到這兩位治療師——卡爾和奧古斯都的出現,以家庭治療的方式,治好了女兒的「病」。而在這個治療過程當中,還解決了父母之間親密關係的問題,以及他們各自內心來自原生家庭的受過的傷痛。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治療的關鍵是有難同當,而不再孤軍奮戰
    家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近年來屢屢搬上螢屏,愛情、親情,家庭、婚姻,都是千古不變的永恆話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於家庭問題的討論和探究也在逐步深入。而有幸讀到一本叫做《熱鍋上的家庭》的書,這本書說來是亦舊亦新,舊在已經出版40周年,我讀到的是2020年北京聯合出版社的第二版。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他們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萬火急地抓住一個伴侶,借婚姻逃離孤獨。他們並不清楚,這麼快從一個家庭逃到另一個家庭,很容易將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轉移到新的婚姻裡。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你家庭經得起挑戰嗎
    《熱鍋上的家庭》:許多人因太早結婚而失去了那種從孤獨中淨化自我,及尋求更多自信的機會。作者認為,如果家庭能把衝突視為「團體的」來處理,對他們會更有意義。 最後,父母解決好倆人的婚姻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過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夾在他們中間,和他們糾纏在一起。
  •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故事一個真相一個方案,讓家庭走出危機
    我們往往怪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殊不知,孩子的問題只是婚姻家庭問題的冰山一角,孩子出了問題,更多情況下是整個婚姻家庭存在嚴重問題。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度過,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 很多家庭 ,就像處在熱鍋上一樣焦灼。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熱鍋上的家庭」這個書名實在有趣,當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們基本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知道「熱鍋上的螞蟻」是用於形容人心裡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我想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熱鍋上的家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生病」了的家庭,又何嘗不會讓人著急呢?
  • 有多少家庭,像生活在熱鍋上的螞蟻|家庭治療經典案例(上)
    家庭治療是心理學的一個技術流派,它主張把整個家庭每一個成員當成一個系統,放在一起,這是一個利用家庭治療解決劇烈的家庭矛盾,最終回歸和諧、美滿家庭的真實案例。這個案例引用自近期熱銷的書籍,《熱鍋上的家庭》。
  • 當親子問題成為父母婚姻關係的替罪羊,這就是熱鍋上的家庭
    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不知道,但是當我讀到《熱鍋上的家庭》裡說,「孩子尿床,丈夫酗酒,夫妻考慮離婚,妻子沮喪,青春期孩子離家出走,優等生成績突然一落千丈,症狀不過是家庭巨大壓力的冰山一角」的時候,我想,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 《熱鍋上的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背後,很大是父母的責任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你,「生病」的不光是你的子女,而是整個家庭。孩子的一些心理行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除了本質之外,和所處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以及父母個性,父母間的關係也密切相關。透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家長們或許能找到家庭系統性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包括孩子以及夫妻之間的關心,有時候不需要割裂地看,放在整個家庭關係中會變得豁然開朗。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奇怪的家庭
    《熱鍋上的家庭》或者能幫我們撥開迷霧,更加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成長軌跡,讓我們找到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深刻的影響,並且實現自我救贖。熱鍋上的家庭》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7分,樊登讀書會的收聽收看量達到了1300萬,是知名心理學家李松蔚,美國權威心理學雜誌《今日心理學》、《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強烈推薦的必讀書刊之一。
  • 《熱鍋上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模式,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熱鍋上的家庭》是一本幫你解決婚姻、孩子和自身問題的書籍。書中的治療師卡爾.惠特克是家庭治療的先驅,他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提出強烈的批判,開創了一套全新的、很有價值的家庭治療模式。本書以案例的形式的呈現,雖然講的是布萊斯一家接受治療的全過程,但實際上融合了無數個接受治療的家庭。
  • 《熱鍋上的家庭》:「有怎樣的家庭」就有怎樣的孩子
    人類生活中對個人成長最有力的影響,不是個體,也不是他所屬的工作團體或社會團體,而是家庭。——《熱鍋上的家庭》這句話是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合著的《熱鍋上的家庭》,提到的一個觀點。最近讀過《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才知道問題並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的情緒。換句話說,家長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為孩子好,所以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比如說讓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用目使頤令的態度去命令孩子,不給孩子一丁點反駁的空間。
  • 《熱鍋上的家庭》:我的抑鬱症跟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脫不了干係
    一提起書名《熱鍋上的家庭》我們一定會聯想到熱鍋上的螞蟻,沒錯布萊斯一家人也是被錯綜複雜問題炙烤的家庭,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他們無休止地爭吵、焦慮、悲傷、痛苦、甚至於想自行了斷。表面上看似穩固且和諧的一個家庭,實則已經風雨飄搖、搖搖欲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