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人人熟悉,家庭治療還是一種小眾療法。
當家庭出了問題,人就如熱鍋之蟻,煎熬無助。家庭,便也成了「熱鍋上的家庭」。
映心堂諮詢師們,從不同角度,談了對《熱鍋上的家庭》的讀後感受。
·
家庭就像一個小宇宙,每一部分都是緊密相連的。
《熱鍋上的家庭》是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之作。它提示我們:當一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不必想著孤軍奮戰,可以藉助家庭治療,更好地包紮創傷,治癒關係。
·
《熱鍋上的家庭》
·
《熱鍋上的家庭》是一本理論與案例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專著。理論與故事的融合,避免了晦澀難懂的描述,很容易就能理解雙重束縛、三角關係、同盟等概念。
書中對諮詢師過度依賴其專業技巧的見解、諮詢各個階段諮訪關係的捲入程度的變化,以及對「治療時機」的解釋,對各類心理諮詢的從業者,都有警示和啟發意義。
目前,我們都發現這種過分仰賴專業技巧的情形愈演愈烈。某位「專家」發明了一種有條理有計劃的治療法,就將它教給每個病人。
即使這些技藝真可能對病人有所幫助,但在使當事人的生活增加實際樂趣的同時,卻也可能反過來扼殺治療師的職業生涯。
我們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治療師先是委身於一套「公式」化的技巧,然後不出五年,他(她)對工作的熱忱就會消失殆盡。
提醒勤於學習各種流派和技術的各類中國心理諮詢師:在最終的實際工作中,落回到「人」的位置。
《熱鍋上的家庭》無疑是一處異常豐富的資源。
對於剛入門的諮詢師而言,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家庭治療中最為基礎的理念和思路,形成更生動而且直觀的認識。對於有經驗的諮詢師們來說,就好似與大師們對話的過程,可以觀摩和體會大師們如何開展治療工作。
家庭治療不只是一套技術,也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它創造了一種溝通方式,運用家庭成員的治療能力,協助丈夫幫助妻子、妻子幫助丈夫,協助父母幫助孩子、孩子幫助父母……
已為人母的我,對作者闡明的一個重要觀點印象深刻:「在新系統中父母和孩子之間將更會是人對人的關係,善於表現父母人性的一面。」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將影響孩子的終身,「如果父母想和長大成人的孩子有更人性化的關係,就該開始嘗試將自我更充分地表露出來」。
我們先得是一個完整的人,首先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成為自己,然後才是父母。因為子女是靠父母的人生啟發的,不是靠父母手把手教的。
我們即便為人妻、為人母,依然不放棄堅持做自己。唯有善待自己,重新找回自我價值,自我更迭成長,才能更好地經營親密關係,邁入家庭生活。
·
我以個體來訪為主要工作對象,從沒曾想過蹚一下家庭治療的「渾水」。不過,直到讀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家庭治療領域最出名,出版之時即轟動心理諮詢與治療圈的著作(家庭治療堪稱近幾十年來的「新生事物」),給了我不少啟示。
比如,我較為熟悉的團體治療裡,常常會無意識、自然而然地,團體帶領者被視為一個母親或父親般的權威形象,其他組員如同兄弟姐妹,有合作亦有競爭比較,並常常自動生成「替罪羊」式的另類人物,這些都仿佛了copy家庭生活原型一般。
藉由本書的實踐與理論部分的描述,也讓我對家庭治療有了更多理解,甚至讓我有了想要未來去學習、了解和實踐的勇氣。
雖然了解到家庭治療難點重重,但如有機會勇敢一試,我依然相信:「給你生了病的家庭治療,好過你孤獨一人生病。」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關於家庭治療的經典著作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鳴,給我啟發和鼓舞。
因為給青少年兒童做諮詢,所以我定期會和家長們面談,書裡的一些描寫簡直寫出了我的心聲,比如,「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隱隱針對著某一位家人,我會有一種被利用的感覺」。
經常上演的一幕是,家長借著孩子的問題來指責對方,希望諮詢師站自己這一邊,一起指責另一方。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是替罪羊而已,被利用作為攻擊對方的一個武器,當然這些都是在潛意識裡發生。
通常我會請家長把孩子的問題先放一放,回到他們自身,撇開孩子的問題,他們彼此之間是否都有不滿意對方,這種不滿只是借著孩子的問題表達了出來。
那麼,有一些在平時生活裡面不敢表達的話,在諮詢室這個安全的環境裡面可能就能夠被表達出來。當父母雙方都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失望和不滿的時候,事情往往有了轉機。
通常在家庭裡面,家庭成員總喜歡談論別人的所作所為,而不習慣用「我」。似乎每個人都成為了別人的治療師。如果別人變得怎麼樣,那麼問題就解決了。諮詢師鼓勵他們回到自身。
·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把治療師和協同治療師相互間的配合,以及為何需要配合,怎麼配合,與每一步的治療思路和治療的行動融合起來,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把一個個相互纏繞的家庭和治療師的工作活現在讀者面前。
我是家庭治療初學者,通過這本書,學到了家庭治療的理念,對個案的理解更加系統。
但是學習家庭治療最終是要做家庭治療。當我真正面對一個來訪家庭時,那一刻家庭治療的知識拋下了我,慌亂也幾乎淹沒了我,看到家庭面對的困難,釐清纏繞的關係,互動模式探索,才發現確立家庭治療的目標如此艱難。
就如學習做菜,老師教給了菜譜,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加什麼料,更不知道加多少。家庭治療中,何時幽默,何時智慧,何時愚笨,何時支持,何時指引,何時沉默,何時發力,仍需要時時警醒,指引,體會。
那麼,對於普通大眾讀者而言,《熱鍋上的家庭》可以提供什麼新視角呢?比如——
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矛盾重重?
為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
為什麼我們的婚姻表面和平,實則暗潮洶湧?
為什麼我們把自己的婚姻過成了像父輩那樣,我們不想要的樣子?
這些問題,或許都可以在家庭治療中找到答案。
最後,借用該書譯者的話:願那些在家庭中掙扎、痛苦或疏離的人們,在本書的陪伴下,順利走過熱鍋上的洗禮,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建立一個全新的自尊自愛的自己,進而締結全新的「家庭之愛」。
·
·映心堂諮詢師·
徐川笑·杭州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挪連續培訓項目初級組在讀。
2013年開始學習心理學,2017年開始接待來訪者,諮詢經驗200+小時。
擅長
- 從克萊因派視角對抑鬱、焦慮、婚戀關係、個人成長進行工作
刁薇·北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碩士。
2010年開始學習心理諮詢,2018年開始接待來訪者,諮詢經驗40+小時。
擅長
- 人際關係
- 早年創傷、挫折性/突發性事件帶來的情緒影響
劉晶晶·北京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挪班高級組在讀。
曾在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及北京同志中心等機構任個體、團體諮詢師。
臨床諮詢經驗7年左右,督導下的個體諮詢時數3000+,個體督導逾350小節,團體督導逾350小節。
擅長
- 成年人個體諮詢、LGBT性少數話題
張翎·上海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2014年起開始專業受訓。
從業時間1年左右,諮詢經驗100小時。
擅長
- 情緒困擾
- 個人成長
- 親子關係
趙明芳·西寧
浙江大學心理系碩士。中德臨床催眠項目受訓,王建平認知行為系統培訓,正在參與中德系統家庭治療項目培訓。
從業時間9年,諮詢及團體諮詢經驗2200+小時。
擅長
- 青少年家庭問題、抑鬱、焦慮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