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納罕的一家賓館新近成了一家華人開辦的「月子中心」所在地。(美國《僑報》/月子中心業者提供)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迫於媒體及地方政府的壓力,分布於洛杉磯縣各華人聚居區的「月子中心」近來呈現一些新動向,其中脫離華人社區現象已變得十分明顯。然而,對於大多不諳英語卻來美生產的準媽媽們來說,遠離華人區不僅生活上不方便,而且常會遭遇一些意外,甚至遭遇危及生命的狀況。
由於媒體與地方政府聯手施壓,洛杉磯華人社區的「月子中心」現在更注意隱蔽。據「月子中心」一些從業人員反映,目前仍在洛杉磯華人社區的「月子中心」多以分散經營方式留在居民區,如「一對一」的經營方式(即一位「月嫂」服務一位產婦的方式)。由於分散經營目標小,不易引起周圍居民的察覺或反感,為此相對平安。
洛杉磯各級地方政府禁止居民在住宅區從事商務活動,地方政府也常以此為由取締「月子中心」。為避開地方政府的管控,「月子中心」業主與社區賓館、酒店聯手的實例越來越多。
聖蓋博市警局警官赫楠德茲(Antonio Hernandez)表示,警方對於那些「月子賓館」基本束手無策:目前尚無相關制約「月子賓館」的法律。
越來越多的「月子中心」現在在設法脫離華人社區,向居民警惕性不高、華文媒體記者較少的區域遷移。原在亞凱迪亞市的一家賓館開設的「月子中心」,由於先後遭到華文及英文媒體曝光,這家「月子中心」的主體現已南遷至橙縣的安納罕的一家賓館內,原亞凱迪亞賓館內的「月子中心」現僅剩下了少數待產孕婦。
這一「月子中心」業主選擇的這家橙縣賓館相對封閉,唯一可供人員出入的大門安裝了監視攝像頭。孕婦出入賓館均由汽車從停車場接送,為此外人很難見到孕婦或產婦的身影。賓館停車場白天偶爾能看到個別孕婦走動,但傍晚時卻常可見到三五成群陪伴孕婦或產婦的「老公」及「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停車場上吸菸、聊天。據一名業者表示,這家新興賓館「月子中心」的嬰兒室在賓館的322房間,新生嬰兒數量常多達十一、二個。
一家號稱南加最高端的「月子中心」租用了橙縣新港灘的海景公寓。為了掩人耳目,業主在成片的高尚公寓樓群中分散租用了4套海景房。為了給4位孕婦或產婦提供膳食,業主又在附近租下了一套相對廉價的公寓,以供廚師做廚房用。孕婦及產婦一日三餐均由廚師做好後再送到分散在海景公寓的「月子中心」去。
新港灘環境雖美,但遠離華裔社區,一些不諳英文的準媽媽卻堅持在華裔聚居的蒙特利公園市生產。前不久一個晚上,這家海景公寓的一位孕婦突然感到不適,遂叫司機將她送往蒙市的華資醫院生產。當車行至富樂頓時,剛好遭遇堵車,產婦此時腹部劇痛,司機無奈只好撥打了911急救電話。警方趕來之後立即為產婦開道,將臨盆孕婦火速送往附近的富樂頓市一家醫院急診室接生。
該「月子中心」一位業者表示,當時這位四川產婦的老公不在身邊,她是隻身帶著兩個年齡幼小的女兒在美國待產的。(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