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中「羽扇綸巾」的形象,本指周瑜,為何後來說成孔明了呢?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魏冬林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動蕩、大分裂時期。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各路英雄紛紛登場,周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的下場很悽慘,年僅36歲就被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留下了一句千古笑談: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麼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

(一)先來看一看《三國志.周瑜傳》的記載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與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興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從以上文字無名可以看出周瑜出身名門,世代為官,周瑜長相瀟灑、俊朗,和孫策意氣相投。在孫策創業的艱難時刻,周瑜送給孫策自家的一所大宅子,作為孫策的府邸。和孫策共同開創了江東基業。

試想,像這樣一位胸懷大志、光明磊落的英雄我們怎麼能說他氣量狹小呢?

孫策死,孫權掌事,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同執掌吳國大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數年間,周瑜徵討麻、保二屯,擊退江夏黃祖的進攻。

公元208年,孫權徵討江夏。正在這時曹操統大兵南下,劉琮投降。荊州水軍盡入曹操之手,東吳將士都很驚恐。孫權問計於臣下,眾人大多以為曹操乃虎狼也,又據長江之星,不如投降。

唯有周瑜力排眾議: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將軍您據有江東已歷三世,豈可輕易送人?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

試想百萬大軍就在眼前,能夠做到臨危不亂、從容應對,怎麼能說是氣量狹小呢?

赤壁之戰後,周瑜準確地分析了形勢,認識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與馬超結緣攻取益州、漢中,以鞏固江東孫權的底盤與實力,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走在半道之中病死。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統帥,怎麼能說是器量狹小呢?而且周瑜之死是在途中病死的,根本沒有氣死一說。

(二)《資治通鑑》對赤壁之戰和周瑜的記載

瑜至,謂權曰:「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今又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也。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他創作了我國歷史上一部氣勢恢弘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上起三家分晉的戰國時期,下至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就是以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成敗興亡、經驗教訓給當代統治者做一個參考、借鑑。《資治通鑑》對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都做了詳細的記載,應該是非常客觀的。

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擊敗袁紹,可為什麼過了8年以後,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就變成了失敗的一方呢?

這裡邊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的士兵發生了可怕的瘟疫。在剛一交戰的時候,曹操士兵中的瘟疫就已經發生。曹軍不利,所以就撤退到江北。周瑜的部將黃蓋乘機提出了用火攻曹操的建議,得到周瑜的支持,結果取得了成功。曹操大敗,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曹軍中發生可怕的瘟疫以外,還有眾謀士和將領的智慧。「非為天時,抑亦人謀也」,曹操大軍南下的危急時刻,諸葛亮提出了聯結東吳,共抗曹操的主張。

正好這個時候,魯肅抱著同樣的目的來到了夏口。

諸葛亮和魯肅一拍即合,兩人前往柴桑求見孫權。在東吳將士大多主張投降的時候,魯肅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力主孫權應該應戰。周瑜分析了曹軍士兵的真正實力,最終堅定了孫權抵抗的決心。赤壁之戰以孫、劉兩方的完勝,曹操的完敗而結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的最大貢獻者當屬周瑜,他準確地判斷出曹操士兵大多為北方士兵,勞師遠徵乃兵家之大忌也,況北方士兵南下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斬殺曹操。果不其然,戰爭一開始,曹軍就發生了瘟疫,開局不利。然後給了黃蓋可乘之機,才有了後面的結局。根本沒有草船借箭之說,更是和「借東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又哪來的周瑜「嫉賢妒能、氣量狹小」呢?

即是是在《三國演義》裡面也有對周瑜的讚譽。《三國演義》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蔣幹是周瑜的老同學,他奉曹操之命過長江去勸說周瑜,結果無功而返,還騙曹操斬殺了蔡瑁、張允兩員大將。蔣幹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動也」。可見,周瑜絕不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之輩。

(三)周瑜對後事的安排上

赤壁之戰後,周瑜認識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與馬超結緣攻取益州、漢中,以鞏固江東孫權的底盤與實力。結果天妒英才,走在半道之中病死。時年36歲。

這一年是公元211年。

將星隕落,三軍慟哭。不過,周瑜在臨死前給吳主孫權推薦了他的接班人——魯肅。

如果說在對待劉備的態度上,周瑜是主戰的話,那麼魯肅就是主和了。

周瑜死後,魯肅做了東吳的大都督,孫、劉兩家維持了數十年的友好。直至魯肅死,呂子明白衣渡江襲破關羽,孫、劉兩家正式撕破了臉皮。

劉備親起大軍為關羽報仇,在夷陵之戰慘敗,病死白帝城。在蜀國受到重創的同時,東吳的力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消耗。再也沒有力量對付北方的曹魏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肅才是最高明的。周瑜的眼光才是獨到的。

這樣一個有敏銳洞察力、勇於推薦和自己政見不和的人做統帥,又怎麼能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呢?

(四)歷代文人墨客對周瑜的讚美

晚唐大詩人杜牧寫過一首詩《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戲謔地把赤壁之戰獲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東南風。要不是有東南風,曹操就要把大喬、小喬擄走關在銅雀臺上了。

描寫三國時期激烈的戰爭場面,讚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英雄人物的作品數不勝數,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看蘇軾對周瑜的描述: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分明就是一個文雅儒將,「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裡之外」,氣定神閒,談笑間就擊退了曹操的百萬雄兵。

要知道: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也就30多歲,正是人的一生中就為風光、得意的時候,「羽扇綸巾」也成為周瑜的代名詞。

後來,隨著《三國演義》的深入普及,羅貫中把對周瑜的描寫移植到了諸葛亮身上,《三國演義》影視劇中,諸葛亮手搖鵝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副儒生形象。殊不知,這「羽扇綸巾」的形象原來就是特指周瑜的。

【作者簡介】魏冬林,河南省林州市十三中語文教師,省骨幹教師。平時喜歡寫作,用手中的筆記錄生活的點滴。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唐代樂妓也能當官?女校書薛濤混得風生水起,怎麼就孤獨一生呢?

熱劇《清平樂》中稱皇帝為「官家」,你知道來歷嗎?

相關焦點

  •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眾人皆知,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其中人物寫的是周公瑾,其中故事寫的是三國赤壁之戰,毫無疑問,其中的「羽扇綸巾」說的自然也是指周郎,表示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羽扇指的是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指的是青絲所製成的頭巾。
  • 《吞食孔明傳》武將周瑜屬性怎麼樣 周瑜屬性一覽
    導 讀 吞食孔明傳裡都有哪些武將?這些武將的屬性怎麼樣?
  • 周瑜為何多方刁難加害於諸葛亮,其目的何在?
    《三國演義》中,周瑜加害諸葛亮,其主要目的在於擔心諸葛亮未來成為東吳的威脅。首先必須強調,說周瑜謀害諸葛亮,那一定是按《三國演義》或者相關民間作品的設定。如果以真實歷史而論,諸葛亮那時候的名氣和地位,還遠沒有到需要周瑜謀害的地步。
  • 三國時期:「羽扇綸巾」的諸葛亮為何娶了「醜女」黃月英
    本名於史無載,「月英」是她在民間傳說中的名字。黃承彥以黃月英有才,向諸葛亮推薦,請求配婚,諸葛亮答應後遂與黃月英結為夫妻。相傳黃月英黃頭髮黑皮膚,但知識廣博。但也有一說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裡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毀她的容貌。 諸葛亮的儀表非常出眾,《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說他「身長八尺」,按現在的計量方法,就是1.84米左右,是個大高個。
  • 吞食孔明傳隱藏角色周瑜招募方法分享 偷偷告訴你周瑜怎麼招募
    吞食孔明傳隱藏角色周瑜招募方法分享 偷偷告訴你周瑜怎麼招募時間:2019-03-29 17:35   來源:九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吞食孔明傳隱藏角色周瑜招募方法分享 偷偷告訴你周瑜怎麼招募 遊戲中周瑜也是一個隱藏武將,很多玩家不知道這個英雄怎麼去招募,那麼這裡就是給大家介紹一下獲取方式
  • 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
    從以上文字無名可以看出周瑜出身名門,世代為官,周瑜長相瀟灑、俊朗,和孫策意氣相投。在孫策創業的艱難時刻,周瑜送給孫策自家的一所大宅子,作為孫策的府邸。和孫策共同開創了江東基業。試想,像這樣一位胸懷大志、光明磊落的英雄我們怎麼能說他氣量狹小呢?
  • 事實:孔明和周瑜壓根不在一個段位上,被刻意抹黑
    喜歡《三國演義》的童鞋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人氣、名頭最響亮的諸葛亮,在書中被塑造成了開了上帝視角的存在,其人精通天文地理卦象命理,諸葛孔明也因為《三國演義》而被後世當作智慧的化身。而事實上,諸葛亮確實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但小說終究是小說,拋去藝術加工成分,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麼?
  •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其實他待人寬厚很出名,怎麼可能心胸狹隘
    之後有人將這段歷史中的人和事都寫成了演義小說,成為了不少人了解歷史的主要途徑。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塑造人物鮮明的形象,總會有必要的誇大,這就導致很多真實的人物和事件,可能在小說裡都變了樣。說到周瑜,不少人會想到那個羽扇綸巾的俏公子,他有勇有謀,在才略上是能與諸葛亮比肩的人物。不過最終還是略遜一籌,被諸葛亮給氣死了。
  • 成語「伴食宰相」是貶稱,實際上並非如此,個中隱藏著什麼呢?
    盧懷慎,這個後來被時人譏為「伴食宰相」的高官,到底是個尸位素餐的中年油膩男,還是一根圓滑世故的官場老油條,亦或是位勤政為民的好宰相? (一)勸諫中宗 盧懷慎在童年時就「已不凡」,被父親的好友誇讚"此兒器不可量!"他「少清謹,舉進士,歷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軍師,創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諸葛亮當初是怎麼三氣周瑜的呢?卻說玄德與孔明在荊州廣聚糧草,調練軍馬,遠近之士多有歸之。忽報魯肅到,玄德問孔明曰:「子敬此來何意?」孔明曰:「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是令俺自相吞併之意也。他使兩處興兵,於中便來取事。今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又要奪荊州之計。」玄德曰:「 如何抵對?」孔明曰:「若肅提起荊州之事,主公放聲大哭。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可以提升周瑜的形象?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歷史上的周瑜是胸襟寬廣、智勇雙全的,而《三國演義》中周瑜的人物形象是為了襯託諸葛亮而有意放大了他性格上的缺陷。但其實如果與真實的史料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其實羅貫中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周瑜的形象了的。
  • 周瑜出上聯嘲笑黃月英長得醜,諸葛亮的下聯讓周瑜尷尬無比
    人物形象生動,大文豪蘇東坡曾為周瑜、孫權等寫過詩。今日要說的人物,就是那個羽扇綸巾、水戰超人的吳國大將軍周瑜,以及被人們神化的諸葛亮。二人雖是敵手,卻是心相惜的朋友,況且周瑜並非羅貫中塑造的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尚不氣餒的偽君子。雖然羅貫中處理人物不恰當,但是這部小說中一些有趣的關於二人的故事還是別出心裁。
  • 【按轡徐行】大作品要上出大氣魄:《孔明借箭》教學設計
    關於書中帶有「三」的故事情節。3.板書課題,提問「孔明」是誰?「借箭」指的是什麼意思?預設:孔明是諸葛亮的字。諸葛:複姓。你還知道的複姓名字有:令狐、司馬、公孫、上官、歐陽……文中還有其他人物的字你知道嗎?子敬:魯肅的字;公瑾:周瑜的字;孟德:曹操的字。
  • 赤壁之戰前,蔣幹是否見過周瑜,還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次要人物,雖僅僅出場一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蔣幹就是其中一個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只是在赤壁之戰這一片段中出現過兩次,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蔣幹第一次現身是向曹操誇下海口,欲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周瑜前來歸順,但在智慧過人的周郎面前,他簡直無法開口,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偷了一封偽造蔡瑁、張允給周瑜的信,害得曹操殺了蔡、張二人,削弱了自己水軍的指揮能力。第二次,他又自告奮勇地到江東刺探軍情,結果什麼也沒打聽到,卻把龐統請去給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後來遭到火攻時損失慘重。
  • 劉備東吳招親,孔明定下三個錦囊妙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知道謀略家的預見力,要從諸葛亮的「三個錦囊」談起,三個錦囊出現在演義中的劉備東吳招親情節中,兩國聯姻,無非就是鞏固政治,處好關係,起碼不背後捅自己一刀。孫、劉兩方鬥智鬥勇,機關算盡,聯盟對抗曹操不過也是暫時之計,要搞好外交關係,不僅可以聯盟,還能和親,孫權、周瑜就是想利用聯姻收攏劉備。
  • 我們一直感慨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卻忽視他真正的妙計安天下
    沒錯,在演義中,周瑜是一個心胸狹窄、醜惡之極的小人形象,然而,歷史上的周瑜,可一點也不比諸葛亮差,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周瑜,五千年風雲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歷史世界。這兩句話中事實上包含了周瑜的兩種形象。我們先說第一種形象,不僅是大多數人心中周瑜的形象,也是《三國演義》等戲電視劇的演義形象,即「賠了夫人又折兵」。
  • 跟隨孔明的謀劃來一步步學習 Python 的語法!(數據類型)
    但自從劉備有了先生,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為何反不如當初了呢?')print('孔明:我軍雖歷遭慘敗,仍浴血奮戰。而今江東兵精糧足,又有長江天塹,卻有人勸說其主屈膝投降,不顧天下恥笑?')經典的話一定要說三遍!想一想該怎麼把孔明說的話列印三遍呢?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所以,周瑜在諸葛亮面前更是容易被氣著,甚至到最後,也是因為諸葛亮而被氣死。總有萬般無奈,但英年早逝,只留下「遙想公瑾當年……」的感慨! 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首先,第一氣。
  • 周瑜:宋代讚頌我的100首詩詞,你了解多少?
    陸遊《曹公》 南宋【赤壁一役,天下人的認知裡多了一個名字:周瑜】4. 周郎二十四年少,蓋世功名隨一燎。親提三萬走曹瞞,不以敵勍恨兵少。嶽珂《赤壁》 南宋【其實應該是三十四,但為了避開後文的三,故改作二十四,恰是周瑜投孫策那年】5. 漢灰欲冷寧非天?孔明公瑾皆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