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做空姐的女性朋友叫小靚,她平常在私底下和姐妹們聊天聊得相當嗨,隔著一層樓都能聽到她爽朗的說話聲和笑聲。
然而,到了要在公眾場合演講的時候,小靚到了臺上就完全沒有了平時的從容。
她像中了寒冰掌一樣聲音發顫,雙腿在瑟瑟發抖,站在臺上連一句通順的話都說不出來。
像小靚這樣一上臺就緊張到不行的人相當多,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01 緊張是因為患了恐懼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小靚是患上了「演講恐懼症」。
「恐懼症」這個詞我們常聽到,它出自心理學的一個名詞。
心理學家霍克把「恐懼症」定義為「不合情理、與實際危險不相稱的擔心反應」。
比如將要或正在面對自己擔心演砸的演講、筆試和面試等考驗時,出現了臉色發白、全身冒冷汗、全身顫抖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02 恐懼症的分類是怎樣的呢?
當然上面提到的只是部分「恐懼症」的症狀,從類型來分,「恐懼症」主要分為三大類:
(1)單純性恐懼症——懼怕某種特定的事物。
比如很多人都有恐高症,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害怕蟑螂、蜘蛛、狗等動物。
(2)社交恐懼症——對需要社交的場合產生恐懼。
比如在上臺演講或者表演等社交場合,很多人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會在眾人面前出醜,於是出現臉色發白、全身冒冷汗、全身顫抖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還有一種相對特殊的社交恐懼,那就是考試恐懼。
由於考生擔心考得不好、造成之後眾人會對自己的評價不高,所以他們在中考、高考這種重要的考試前或考試中會出現比如拉肚子這樣的身體不適。
(3)場所恐懼症——對一些特定場所產生恐懼。
比如有些人一進入類似電梯這樣的封閉空間,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呼吸困難。如果遇上電梯突然停運,他們就更恐懼了,有人甚至因此暈了過去。
在這些恐懼症狀的背後,其實體現出來的是恐懼一族的不自信。
他們為什麼會不自信呢?
首先,從恐懼一族的內因來分析,他們的心理承受力較弱。
比如,一遇到壓力,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不想面對,不敢承擔責任,以為這樣就可以諸事大吉了。
殊不知他們越是逃避,困難越會找上門來,最終反加劇了自己的恐懼。
其次,從恐懼一族的外因來分析,他們是受制於人。
比如,他們在碰到困難時不但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鼓勵,反而遭到打擊。
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處世觀,導致他們遇上困難時無所適從,特別害怕面對困難。
03 如何幫助恐懼一族找到自信?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弱點,不怕神一樣的親朋好友,就怕抓住你有恐懼症這一弱點不放的親朋好友。
恐懼一族可能以前有那麼一點恐高或在公眾場合唱歌時忘詞,於是遭到親朋好友的取笑,更有甚者還給他們取了類似「恐高王子」、「忘詞大王」這樣極具諷刺意味的外號。
這對本來就不夠自信的他們來說,無疑是更沉重的打擊。
所以,如果你身邊就有恐懼一族,請不要打擊他們,而要用以下3種方法幫他們找到自信:
(1)多多鼓勵
恐懼一族的內心比較敏感,行為比較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當他們遭到別人的批評時,會容易變得一撅不振;
但與此同時,如果他們得到了來自別人的鼓勵,將會變得積極向上、充滿能量。
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地多鼓勵恐懼一族,說一些讓他們覺得很窩心的話,給他們暖心的擁抱,表達出對他們充滿信心的信息等,這都會幫助他們變得更自信、更樂觀。
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塞利格曼,他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追蹤發現:自信樂觀能幫助人對生活中的很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
由此可見,多多鼓勵恐懼一族,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信,有助於他們戰勝恐懼症。
(2)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
恐懼一族之所以恐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害怕失敗。
和很多人生贏家比起來,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在這種輸家心態中變得消沉、對很多事情都很恐懼。
要扭轉這種局面,我們就需要幫助他們慢慢成為贏家,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
比如對擅長電腦的恐懼一族,你就可以時不時請教他一些關於電腦上的問題。
一個人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發揮,他的自信就會慢慢表現出來。
而在幫助到你以後,他也會因此變得非常有成就感。
正如愛因斯坦曾說過:「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恐懼一族一旦有了成就感,收穫了自信,他們就邁向了戰勝恐懼的第一步。
最難的第一步已經邁出,接下來的一切將變得不再那麼困難。
(3)幫助他們正確「歸因」
很多恐懼一族會把自己恐懼某些事物的原因歸結在外部。
就拿演講來做例子,部分患有演講恐懼症的人會把原因歸結為場地太小,室內空氣不流通,臺下觀眾不夠熱情等等。
類似這種不準確歸因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稱為「歸因偏差」。
遇上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正確「歸因」。
比如我們可以幫他們分析,他們之所以對演講恐懼,是因為自己事先沒準備好、或擔心講得不好丟面子。
正確歸因後,我們就可以根據他們真正的恐懼原因進行「對症下藥」。
如果恐懼演講是因為事先沒準備好,那我們可以在他們下次演講前,協助他們好好準備,做好預演。
如果恐懼演講是擔心講得不好丟面子,那我們就可以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知道再牛的人都有出醜的時候,就算演講演砸了其實也不代表世界末日就要來了。
正確歸因,有助於恐懼一族找到自己真正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去克服它們。
美國作家愛默生曾說過:「誰不經常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誰就領悟不到生活的真諦」。
由此可見,恐懼症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它並不可怕。
勇敢面對它,並克服它,你離領悟生活的真諦將不再遙遠!
對於如何克服恐懼症、變得自信,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