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劉溢,出生於2000年,8歲時就是高中生了。人稱泰安"小神童"。10歲參加高考。玩電腦堪比專家、基於開源linux作業系統定製了一套自己的個性可視化界面,並用來運行編程軟體、QQ、Office、火狐等程序。南科大錄取的首批45名學生之一。2011年7月6日,對於蘇劉溢退學傳聞,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說,蘇劉溢是回家調整。
蘇劉溢的確是一個神童,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對一般的家長來說,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大部分人會感慨,為何這樣的神童沒有出生在我家?或者是我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神童呢?
但是如果你知道這樣的神童很快就會隕落,如同傷仲永一樣,你還會不會希望這樣的神童出現在你家呢?
2000年出生的蘇劉溢,今年恰好20歲。如果按照正常孩子上學的軌跡,他今年正好讀大二。恰巧我的兒子也是2000年出生,今年讀大二,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學期還沒有開學,一直在家上網課,讀書,寫論文,非常忙碌。
所以對蘇劉溢這樣的神童,我更多了一份關注。在蘇劉溢7歲的時候,這個出生在山東泰安的男孩,是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強的孩子,以至於在他成長的7年裡,他都不用讀小學,就可以直接上中學。
那麼前提是他的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姥爺老娘,在家裡向他傳授了相關的課程知識,或者是孩子自學能力也非常強,通過自學把小學的內容全部完成,但是這肯定離不了引導者。
如此早慧的孩子媒體在報導,家長期望值也很高,總想讓孩子快速成長。
蘇劉溢的父母,帶孩子去了很多小學,提出了希望是孩子可以直接上小學五年級。結果在小學試讀兩天半之後,經過慎重的考慮,直接把孩子推薦入了中學。
7歲進入初中的校門,8歲讀完初中所有的課程。8歲進入高中,10歲參加高考。在高中讀書期間,蘇劉溢學習也非常快樂,並且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他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山東省一等獎、希望英語大賽泰安賽區一等獎、"希望杯"數學競賽全國銅獎。
蘇劉溢10歲那年,在2010年參加了高考,以566分的優異成績被南方科技大學破格錄取,成為當時錄取的早慧的45名學生之一。因為當時一本的錄取分數線是580分,以蘇劉溢的成績還差了14分。但是對於一個僅僅有三年學校學習生活的10歲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驕人的成績了。
但是10歲的孩子進入大學和比他大8歲的,18歲的哥哥姐姐一起上學,肯定在生活方面不能自理,於是他的媽媽陪同他一起進校學習。
本以為在大學裡可以繼續演繹精彩的蘇劉溢,在進行了一年的大學學習生活之後,就選擇了離開。這不免讓人大跌眼鏡,這和人們的預期相差太多太遠了。
根據他的同學反映,蘇劉溢對大學生活不滿意,學習不快樂。對於長達兩個小時左右的連堂課,他表現出來的是坐不住,好動,在課堂上愛搞小動作,並且還幹擾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據說他還一度迷上了遊戲,學習成績也不理想。
痛定思痛之後,蘇劉溢的母親劉欣欣做出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理智的選擇,那就是帶兒子離開大學校園,等待他成長,讓孩子在家自學。
"我們暫時離開,主要還是小孩不適應。還不是很適應長達數小時的大學課堂,不是因為蘇劉溢不懂,反倒是因為他學得比較快,只聽了一下子就覺得無聊,想先離開。"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曾經有教授對此事發表評論,
"沒有真正好的教授,你休想忽悠蘇劉溢。對於他那樣一個神童,你講得不行,他十分鐘都坐不住。"
反正是大學生活,在蘇劉溢看來根本不適合自己,或許是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相差很大,或許是與同學有代溝無法交流。
自從2011年蘇劉溢離開大學校園以後,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或許這更對他來說是一種保護,不必再生活在眾人的關注的目光下,媒體的聚焦燈下。或許他可以開始一個嶄新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某一天重新發出耀眼的光,用他的成績來向社會說明,我是最棒的。
對像蘇劉溢這樣的神童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什麼呢?
一、學習成績可以快速增長,但是身體與心理的成長卻不可以拔節。
像蘇劉溢這樣的神童,天生就是學習的材料。可能他的智商非常高,所以學習能力超強,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學完其他孩子幾年學習的課程。他可以在10歲的時候上大學,比別的孩子提前了8年。
但是學習成績並不是全部,他的身體要慢慢成長,他的心理要慢慢成長,這個不能拔節。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身體成長,心理的成長,那麼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二、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像蘇劉溢這樣的神童,人們對他的期望值比較高,覺得他會在全方面的發展。進入大學會繼續學習輝煌,但是大學生的生活畢竟是適合18歲以上孩子學習的特色,適合他們的心智的學習生活。
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要提前適應大學生活顯然是有難度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雖然他學習能力超強,但是在生活自理結交朋友方面,還是處於一個孩童的階段,自然是不適應的。
試想如果神童所處的環境的孩子和他都處於同一個年齡階段,制定的學習內容也更適合他這個年齡,或者是他的心智發展,那麼他可能會更適應一些。
三、關注適可而止,揠苗助長要不得。
對這樣的神童,學校,社會,家長關注的太多了,關注應適可而止。就像是生長在一個田野裡的一棵小苗苗,看它長得非常好,綠油油的,它的長勢比其它的都要好,那麼如果有個人去給他拔一下,助力一下,揠苗助長,那麼只會加速它的凋謝。
反而如果不去關注他,順其自然,讓它正常沐浴陽光雨露,在風雨的洗禮下成長,那麼他最終一定能夠結出累累碩果。
所謂捧殺也不過如此吧。真心期待在家自學的蘇劉溢能夠找到快樂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儘早取得自己應該取得的成績,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回報社會。
(文/歷史漫談君 一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