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就上大學,在普通人眼裡,肯定不是天才就是神童。這樣的孩子,絕對是鳳毛麟角的。
很多人都羨慕不已,不少父母也把他們當成是榜樣,不斷鞭撻自己的孩子。
可是,超前學習真的好嗎?
他們的傳奇,是否還在延續呢?
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順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那麼,這些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現在到底都怎麼樣了呢?
河南的張易文,有著一位對教育十分上心的父親,但是她的父親對傳統教育並不認可,覺得弊病太多。
於是,張易文從來沒上過一天正規的學,而是在自己父親的「私塾」裡讀書認字。
2016年,張易文9歲,父親把她送進了高考考場。
第一次高考,她的成績並不理想,只考了170多分。
可是,她的父親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在第二年的高考前,把她送入了突擊班。這一次,張易文考了352分。雖然不夠上本科,但是讀專科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10歲的張易文在商丘工學院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
可是,很快超前教育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年僅10歲的張易文根本無法融入到同學中去,她害怕自己一個人吃飯、上圖書館、和同學打交道。等到好不容易從專科院校畢業,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回父親的「私塾」裡去教書。
每個月2000多的工資,往往還要被扣掉一些。
她的人生一開始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鍵」,曾讓無數人豔羨。可是,後勁不足讓她的人生開始漸漸暗淡了下來。
山東的蘇劉溢,從小就聰明過人。
他7歲那年,父母決定讓他直接去讀五年級。對此,學校當然不同意,但還是決定讓他試一試。沒想到,7歲的蘇劉溢只花了兩天半的時間就掌握了小學的知識。並且,老師也建議他直接參加中考。
於是,蘇劉溢8歲就上了初中。
他在初中的試讀期是三個月,結果因為他太優秀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校就為他辦理了正式的入學手續,讓他成了一名正式的初中生。而且,在學校組織的競賽中,蘇劉溢在300個學生中考了第一名。
學校對此很是上心,安排老師單獨為他上課,並建立專門的檔案。
蘇劉溢也不負眾望,在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初中全部的課程,考上了高中。
10歲的時候,他又憑藉566分的高考成績,成為了南科大的一名大學生。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一時風頭無兩。
可是,上大學之後,他沒能延續之前的傳奇,反而最終黯然離開了校園。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10歲的男孩正是調皮的時候,即便是高智商如他,也終究逃不開成長的自然規律。他的心性完全還是個孩子,上課的時候,他根本坐不住,不是玩女生的頭髮,就是各種小動作不斷。
因為年齡懸殊比較大,蘇劉溢也很難融入到其他同學中去,幾乎沒有什麼朋友。最後,他黯然離開了學校,回家進行調整。前面的路該怎麼走,或許還是未知數。
遼寧張炘煬,從小就顯現出不一般的聰慧。
他兩歲半的時候,在3個月的時間裡,就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6歲上小學一年級,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跳級到二年級。隨後,又接連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從二年級跳到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六年的小學教育,他只用了兩年的時間。
初一初二還算比較平穩,可是初三下學期,老師反映他不好好聽課。於是,他的父親把他領回了家。只不過,再一次華麗歸來的他,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直接就讀了高三。
2005年,年僅10歲的張炘煬參加了高考,最終以505分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轟動一時。
而且,就讀大學之後,他的人生還在持續輝煌。
2008年,14歲的張炘煬通過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複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2011年,他又順利成為了北航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的一名博士生。
與其他「神童」不同,他愛好廣泛,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把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鎖定在教學和研究上,並且婉拒了一切媒體,希望能夠低調地學習和生活。
除了當年「逼」自己的父母一定要在北京買房這件事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之外,他算得上是這些年少成名、天資聰穎的神童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個。
縱觀那些曾經讓我們豔羨不已的「天才」,結局大多讓人唏噓。
如果單從學歷上來看,這些神童的起跑線確實比別的孩子提前了許多,可是,他們也被過早地剝奪了自由、朋友和原本屬於他們的童年。
「天才少女」張易文曾對父親說,想要從初中重新學起,可是父親卻不同意。張易文為此很痛苦,指責父親「毀了自己的人生」。
拔苗助長,確實讓他們嘗到了年少成名的滋味,但也過度消耗了他們的能量,甚至讓他們承擔了同齡孩子所無法想像的心理壓力。
世間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成長規律,孩子也不例外。拔苗助長,就像一場鬧劇,「輝煌」過後,終究要面對一地雞毛。
而人生是一場單向旅行,有的東西錯過了就錯過了,永遠無法重來。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