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10歲上大學的少女,不是神童,而是受害者

2020-09-09 藍橡樹



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順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本文由藍橡樹原創,轉載需獲得授權。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那個10歲讀大學的女孩,

後來怎樣了?


最近,新京報專訪13歲完成大學學業的「天才少女」張易文的父親張亞東,我差點被這位「神童之父」自以為是的言論給氣笑了。


記者問他什麼是教育?他說:「教育給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就像孫悟空在如來佛手掌,孫悟空覺得他很自由,實際上沒有逃脫如來佛的手掌,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在談到為什麼兒子的培養方式不一樣。他回答說:「雞蛋不能放到同一個籃裡,對兩個孩子的培養要有差異。女兒就要儘早大學畢業,儘早工作,兒子將來可以把他放出去鍛鍊。女兒要留在自己身邊,繼承家業,兒子就準備讓他上班,將來做科學家,或者幹什麼都行。」


這已經不是這位「手握教育真理」的父親第一次刷存在感了。早在3年前,「神童」、「10歲大學生」、「天才少女」,在媒體的大肆報導下,張亞東牽著這個身高不足1米3的女孩走出了高考考場。


9歲的高考生張易文在高考考場外


如今3年過去了,當年籠罩在「天才」光環下的張易文今夏從學校畢業,年僅13歲的大專生在就業市場上無人問津。


在父親張亞東的安排下,她回到家裡,成為家庭私塾的助教,也就是她4歲開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張亞東說,這一「職業選擇」是自己引導的結果,但並非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而是認為這樣的結果,有利於女兒的成長。


成為助教的張易文


雖然張亞東聲稱女兒的選擇沒有商業利益,但如果不是「10歲高考生」這張標籤,和隨之而來的流量,沒有人知道張亞東有一個家庭私塾。


張亞東接受採訪時說,目前家庭私塾有20來個寄宿生,一年的學費是7萬8,一年有幾十萬的利潤。這絕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收入。


這樣高調的違規辦學,違反《憲法》賦予的義務教育權利,也沒人管管嗎?


假神童,真生意


「神童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神童培養這件事,已經成為一門眾所周知的生意。


不可否認在所有案例中的確智力超群的人物:比如華裔物理天才尹希,32歲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華裔數學家陶哲軒,24歲當上UCLA數學系的正教授,31歲獲得菲爾茲獎;被全中國都寄予厚望的寧鉑,後出家為僧……


但絕大部分神童不過是濾鏡下的產物,前段時間吹牛不打草稿的日產2000首詩歌的16歲天才少女岑某諾,就是被父母精心武裝成的「鐮刀」,霍霍向韭菜……



看完張易文的經歷,我建議媒體以後碰到這類新聞,不要隨便貼「神童」標籤,實在有辱神童之名。整個故事講得特別拙劣,而背後利益鏈條卻異常清晰。


2016年,是9歲的張易文第一次參加高考。你們猜她考多少分?172分,當年落榜。女孩子也不容易,畢竟按照正常學制她才2年級。


次年再戰高考,考前4個月,張亞東給女兒報了一家考前突擊班,最後張易文以352分被商丘工學院錄取。這不過是一所專科學校。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河南省高考總共考6門,滿分750分(語、數、外三門分別是150分滿分),今年文科一本線556分。也就是說,張易文第一年平均每門課也就考了不到30分。而復讀後的成績,也沒有一科是及格的,總分離一本線差了200多分。


當年10歲的張炘煬,以51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這才是神童的正確打開方式。


即便如此,面對不明真相的群眾,張亞東還是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育兒經」。


張亞東為自己的私塾做宣傳


女兒只上了一年的幼兒園,隨後就跟著父母在私塾學習。4歲認識2000多個漢字。在私塾中學習5年,拿到了高中畢業生同等學力的證明,參加高考。


我對在家學習並沒偏見,在很多發達國家,homeschool已經成為個性化教育的象徵,不少組織和個人會給在家讀書的孩子提供服務和資源。


那麼張易文在家學習學什麼呢?國學。沒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一概不會。


也不知道張亞東所謂女兒獲得了「高中學力水平」的說法是否有水分。畢竟他曾公開宣稱「這是一個不看能力,只看學歷和包裝的社會」。


即便如此,張亞東夫妻的私塾依然因為10歲大學生的曝光獲得關注。目前私塾有接近20個左右的學生,從曝光的視頻來看,學生年齡都很小,有些看起來不過學齡前。



該私塾稱,5歲開始進私塾,9年後就能考大學,批量複製神童,不僅節省時間,還大大降低父母的培養成本。


一聲嘆息。



就這非法辦學,張亞東還自信滿滿地說:不是他要辦,是家長們上趕著把孩子送進來。


長點心吧!


那些成為父母「搖錢樹」的孩子


張易文的故事,跟前段時間的3歲孩子70斤吃播網紅小佩琪的故事太像了!


這個案例曾被全網討伐。3歲女孩佩琪的媽媽在視頻平臺註冊了一個帳號,發布她玩耍、吃飯的的視頻,粉絲僅有5157人,但某些視頻的播放量高達50萬以上。


在這些點擊量明顯與粉絲不對等的視頻中,全是父母無節制給女孩加餐,大都是高熱量的炸雞、薯條、麵食等食品。


佩琪好幾次都表示對食物的抗拒,但還是被勸著都吃下了,如今她才3歲,已經有70斤,接近成人體重,健康問題堪憂!



佩琪長期暴飲暴食,體重飆升,評論區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但面對網友的建議,佩琪的父母直接無視,她媽媽甚至乾脆說:「她爸爸的,一個沒用的男人,也不賺錢。」直言不諱透露自己拿孩子賺錢的心思。



事情的後續是,視頻被下架,婦聯介入此事調查。可憐已經吃成了70斤的女孩,減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我看來,張易文這個神童故事,跟神童毫無關係,而是另一個吃成70斤的翻版,張亞東的所謂教育理念,也都跟教育無關,劍走偏鋒吸引流量。


在這些父母眼中,孩子算什麼?不過是賺錢的工具人。健康是什麼?未來是什麼?不重要的,反覆說的那些鬼話,說著說著自己都相信了。


面對媒體的採訪 ,張易文10歲弟弟對姐姐的成長深深憂慮。


「並不是那種完全成功,就是她的心理問題,就感覺同齡人肯定沒人和她(張易文)玩,她就不願意交朋友,必須我們給他找。」


過早離開學校,過早脫離同齡人環境,讓張易文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別人不能理解;但與成熟的大學生聊天,別人又把她當孩子。


大專畢業後回到家庭私塾,她也漸漸展現出出叛逆的一面,她也開始意識到父母將她逮到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去,認為是父母耽誤了她,讓她變得異類。


現在,張易文在面向私塾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認為要給孩子們自由,而不是樹立教師權威。表面看是對年輕一代和年長一代對教育理念的不同理解,透露的實則是張易文對自己成長路徑的不滿。
這場鬧劇中,被嘲笑的天才少女張易文是個很可憐的孩子。她喪失了一個正常孩子童年應有的快樂,承受了這個不該她承受的壓力。也許有一天,她真正能意識到,並有能力逃出這種不合理的生存模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結語


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順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的確,以大部分家長的智商,能輕易發現這場鬧劇中的槽點,並對張亞東的教育實踐嗤之以鼻——我們既不會把孩子送進私塾,更不會讓10歲的孩子去考大學,也很少有父母會把孩子當成搖錢樹。



我們只是偷偷在給孩子對照著這張表,盤算自己的孩子離牛蛙還有多少路要走;讓6歲的孩子在好幾個補習班間轉場,焦慮自己還學得不夠多,不夠好;我們只是希望孩子的排名能不斷前進,最終成為父母的炫耀品……

相關焦點

  • 10歲上大學的河南女生,13歲畢業:她不是神童,而是受害者!
    據了解,張易文從未接受過傳統的教育,自四歲起在父親辦的私塾讀書,9歲參加高考,10歲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13歲畢業後回父親的私塾當助教。但是因為和同學年齡相差較大,思想上的差異不可避免,所以張易文學校的朋友很少,自己獨處的時間比較多。在這種看似完美人生的背後,是真的成功嗎。張易文的弟弟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並不是一種完全的成功,她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感覺孤獨,找不到同齡人一起玩,也不願意去結交朋友,必須是我們幫她找朋友。
  • 4年過去了,那個9歲高考10歲上大學的「女神童」,現在怎樣了?
    當年,在同齡人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張易文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大學校園。 10歲孩子讀大學,就像一隻幼鳥突然闖入了雄鷹的世界,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 3個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按下「快進」的人生,結局大不同
    10歲就上大學,在普通人眼裡,肯定不是天才就是神童。這樣的孩子,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很多人都羨慕不已,不少父母也把他們當成是榜樣,不斷鞭撻自己的孩子。可是,超前學習真的好嗎?那個自學成才10歲就考上大學的「天才少女」張易文;兩天半讀完小學,10歲就上大學的蘇劉溢;還有那個逼著父母在北京買房的張忻煬……他們的傳奇,是否還在延續呢?
  • 10年前,那個3天讀完小學,10歲上大學的神童蘇劉溢,現怎樣了?
    這就是《孟子·公孫丑上》中揠苗助長典故的由來。在很多「神童」的身上,其實人們都會有揠苗助長的憂慮,誠然小神童們有高於同齡人太多的聰明才智,但他們是否真正適合跳級的超齡教育,始終是天才兒童教育中的重要議題。
  • 9歲高考,10歲上大學,那個號稱「神童」的女孩,現在怎樣了?
    前段時間,朋友問我:「你還記得那個9歲高考,10歲上大學的小女孩嗎?」剛上完父親的私塾,對萬事懵懂的她,被自己的父親強拉著去參加高考,原本在「神童」光環的大肆宣揚下,大家都以為她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就這樣,年僅10歲的張易文被父親強行塞入滿是成年人的大學世界,而如今3年過去了,眾人不禁好奇,曾經號稱「神童」的張易文,現在怎麼樣了?
  • 當年那個跳級上學,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只花了兩天半就讀完了小學,10歲就參加高考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這個神童叫蘇劉溢,他從小對於學習就非常感興趣餓,並且能看到出來他考試的時候通常都是遊刃有餘,所以他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決定讓她直接跳級讀五年級,本來學校不同意,但是沒想到看到他的驚人的天賦以後,直接讓她讀了幾天就參加考試了,就這樣在他七歲剛上學的時候就直接升入初中了。
  • 當年那個跳級上學,10歲就上大學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只花了兩天半就讀完了小學,10歲就參加高考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但是曾經有一個山東神童,他不僅沒有晚上學,還早上學看很久,不久早上學還跳級學習,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神童叫蘇劉溢,他從小對於學習就非常感興趣餓,並且能看到出來他考試的時候通常都是遊刃有餘,所以他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決定讓她直接跳級讀五年級,本來學校不同意,但是沒想到看到他的驚人的天賦以後,直接讓她讀了幾天就參加考試了,就這樣在他七歲剛上學的時候就直接升入初中了。
  • 那個9歲參加高考,10歲上大學的女孩,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層遮羞布
    神童"神"的只是在學習方面的能力,但是在生活中,在情商方面卻並不一定,比如說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時的"三大神童",寧鉑、謝彥波、幹政。 寧鉑13歲就跟副總統下棋,13歲就破格進入大學,最後的結果卻是剃度出家;謝彥波18讀博,直接在普林斯頓大學跟著諾獎得主安德森進行學習,最後的結果卻是當了一個普通教師;幹政2歲能背
  • 當年那個8歲上高中,10歲考大學的「神童」,20歲現狀成這樣
    當年那個8歲上高中,10歲考大學的"神童",如今怎麼樣了每年高考總會出現跳級的"神童",當年有個來自山東的男孩,名叫蘇劉溢,從小就展現出了和同齡人與眾不同的學習能力,8歲就跳級上了高中,簡直就是神童,因為一般的孩子8歲可能才讀小學一年級,而他8歲就已經順利進入高中。
  • 那個10歲上大學,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現在怎樣了?
    如果大家只關注高考成績,或許感覺也就一般般,但是如果告訴你他參加高考那年才10歲,或許大家的看法就會發生180°大轉變。要知道普通孩子10歲也就四年級或者五年級,然而張炘煬已經參加完高考了。大學四年在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就讀。雖然年齡小,表現習慣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在學習方面張炘煬還是蠻上心的。本科就讀期間,他考取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順利實現了從普通本科高校到「211」高校的學歷蛻變。
  • 「神童」的童年:4歲上私塾,10歲上大學,13歲回私塾任教
    三年前,張亞東與時年10歲的張易文在商丘工學院門口合影。「16歲神童女孩」岑某諾但「4歲讀書,10歲考大學,13歲畢業任教」,「日作詩2000首,兩年出3本書」,這樣急功近利追求結果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扭曲
  • 3年過去了,10歲就考上大學的那位「天才少女」,如今怎麼樣了
    能成為神童,固然令人羨慕,但是也不是每一位神童,最後都能取得大的成就。宋代王安石筆下的《傷仲永》中,也記錄了幾歲就能寫詩的神童方仲永,然而,方仲永的父親,卻沒有讓方仲永進行正規的學習,而是依靠仲永的天資,讓他成為了掙錢的工具,由於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方仲永最後成為了一名普通人,讓人唏噓不已。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陶哲軒(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而陶哲軒成長經歷中的每一步,也在不斷印證著他的天才之名絕非過譽——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是年級最小奧賽金牌獲得者,該記錄一直保持至今;14歲時進入澳洲的福林德斯大學就讀,兩年取得學士學位
  • 2歲識千字,4歲自學完初中,13歲上大學,那個神童現在怎樣了
    導讀:2歲識千字,4歲自學完初中,13歲上大學,那個神童現在怎樣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9歲神童從名牌大學退學,原因不是課業,而是他爸爸……
    在網際網路還沒普及的年代,詞典醬就經常從電視上看到13歲小神童保送北大的故事;後來網際網路發達了,又出現很多更傳奇的小朋友:比如,2歲男孩智商140,會多門外語;比如,3歲女童選入「門薩協會(Mensa)」;比如,6歲新加坡男孩舉辦化學講座;比如,8歲女孩通過微軟IT專業考試。
  • 14歲天才少女日均能寫2000詩?警惕家長別盲目製造神童,小心翻車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普遍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在某些領域天資過人,成為天之驕子,是父母們引以為豪的事情,因此,社會上關於各類「神童」的報導層出不窮。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第一神童」寧鉑,13歲破格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屆學生,到當年哈佛女孩劉亦婷風靡教育界,再到今年7月,關於「神童」的報導讓人應接不暇,奪人眼球。
  • 「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10歲上大學的神童電腦天才,真應驗?
    沒想到「天妒英才」,這個方仲永在稱讚和恭維聲中成長,並沒有向人們傳誦的「天才」方向發展,而是越來越平庸,甚至在生活自理上還不如平常人。最 後,作者以「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高度概括了方仲永一生。也許因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少父母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藉助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全力打造人人讚嘆的「神童」。蘇劉溢的求學經歷堪稱「超級傳奇」,用兩天半的時間上完小學全部課程,也許是湊巧,當時也事出有因。
  • 那個按了加速鍵的「神童」,10歲就上大學,畢業之後怎麼樣了呢?
    到處開演講的「神童」女孩,這些新聞抓住了網友們的眼球。不少網友驚呼,「天才」真的是要從娃娃抓起,出名要趁早啊!張民弢當然知道「事在人為」這個道理,但是張易文並不是「神童」,她也沒有做好高考的準備,2016年的高考中她只考了172分,沒有被任何一所學校錄取。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毀掉」的神童魏永康,如今怎麼樣了?
    從用5天時間做出博士級基因研究論文的小學生、到一日可作2000首詩的14歲「天才少女」,這些年,騰空出世的「天才」似乎層出不窮。13歲以606分的成績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 10歲考上大學的「女神童」,如今怎樣了?網友感嘆:當代傷仲永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孩子能成為「神童」是最值得他們高興的事情,最好是能超越同齡人一大截。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神童」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但是人生被按下「快進鍵」的孩子最後嘗到的卻是苦不堪言的果實。歲考大學,13歲「私塾」當老師的「女神童」,如今生活令人感嘆3年前,來自河南商丘的一位叫做張易文的「女神童」年僅10歲就考上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