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活中的很多發明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出現的,也會用到跨學科的知識,這很符合STEAM教育的項目內涵。今天我們介紹的是人造肉,它的出現緩解了人類目前面臨的不少問題,如環境汙染、肉類供應不足等,讓我們來了解下人造肉的發明背景、如何製作等方面的知識吧~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稱,以製作素食漢堡聞名的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將於7月正式進軍中國零售市場!它將與中國電商企業巨頭阿里巴巴合作,首選旗下新零售品牌——盒馬鮮生,推出其100%植物成分的漢堡肉餅(產品名為別樣漢堡),顧客可以在上海50家盒馬鮮生門店內購買到「別樣漢堡」。為進一步擴大素食肉在中國的市場規模,預計今年9月份,「別樣漢堡」也會在北京與杭州的49家盒馬鮮生門店陸續上市。
食品類也正在經歷一場科技革新
隨著全球人口的膨脹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發展素食產品行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肉類的龐大供應量。城市化大大縮減了天然養殖農牧場的面積,所謂的「速成雞」等現象在市面上層出不窮,人們每每談起就聞風色變。如果人造素食肉加入餐館的菜單中,或許又多了項選擇。
beyond meat品牌提供的數據顯示,與生產牛肉漢堡肉餅相比,生產人造肉能夠減少46%的能源和90%的溫室氣體排放。
過度放牧、捕撈等行為讓地球環境不堪重負,素食主義者們對餐桌上的動物心生憐憫。環保理念已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素食行列,只為地球可持續發展出一份力量。例如今年4月份,星巴克發起了「GOODGOOD」星善食計劃,引領消費者探索全新的環保生活方式,力求讓更多人關注植物肉與植物奶拿鐵。漢堡王、「網紅」奈雪也紛紛加入了銷售人造素食肉的行列。
圖源:星巴克官微
此外,人造素食肉的很大一部分銷售量,主要來自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年輕「吃貨們」。
人造肉這一新奇的食品品類在國外已成主流,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素食人造肉主要出現在輕食色拉、三明治、意面等西方餐食中,在一些中華傳統餐飲行業還未見其身。
人造肉安全嗎?
「人造肉」主要有兩大類,消費者主要接觸到的是較為健康的植物基人造肉,它以植物蛋白、胺基酸和脂肪為基礎,加入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紅蛋白。原材料較為豐富,大豆蛋白、小麥蛋白、魔芋都可以製成。
另一種是細胞培養肉,又稱動物源造肉。從動物體內分離、提取出成肌細胞或全能幹細胞,將其置於營養液中培養,最終生長分化為「肉製品」。動物細胞培養肉還沒有完全走出實驗室,未達到大規模生產的級別。此類「肉」含有一定的風險,科學家也正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人造肉相對於動物肉更綠色健康
人造肉比動物肉少70%的飽和脂肪、60%的卡路裡,高營養低熱量,且富含多種維生素與膳食纖維,如果想保持身材或者正在健身的各位,pick人造肉是不二之選!0膽固醇的優點也可以有效避免吃肉而導致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
植物肉很新奇
想嘗試
但是每次都被價格勸退
據記者了解,一盒227克的「別樣漢堡」售價為59.9元
既然是植物做的,為什麼賣那麼貴?
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室培植漢堡的製作成本為21.5萬英鎊。
要製造出合格的人造肉,除了需要耗費較高的技術成本,還會在產品添加的強營養素,比如鐵、鋅、核黃素、維生素 B12等,使得營養成分能夠趕超傳統動物肉類,維持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攝入。為了使口味更接近於肉類,在不含任何動物成分的前提下,科學家們會用酵母抽提物、水解植物蛋白等成分調味,甚至用植物成分做出像動物肉一口咬下去的流汁效果。
別樣食客與肯德基聯合推出的素食炸雞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還沒有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產業化才剛剛起步。美國知名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公開表示,目前植物肉的成本比動物肉貴,是因為產業規模還很小,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人造肉成本會在未來幾年內與動物肉相持平。Beyond-meat、Impossible Foods等龍頭企業也一直以來,試圖打開中國巨大的潛力市場。
人造肉想要完全替代動物肉,道路還很漫長。
我們人體需要多元化的營養,而動物肉上有些特有的微量元素和蛋白成分是人造肉不具備的,因此我們無法從植物肉上獲取這些營養,不建議正在生長發育的小朋友們長期食用。對於這一點,科學家們也正在不斷創新改良。
人造肉的蛋白含量非常高,但是攝入高蛋白食物對於腎臟功能不良的人來說是不益的。長期攝入高蛋白食物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甚至會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
此外,很多人表示人造肉的口味並不理想,缺乏動物肉的真實感。正因為價格不菲和口味不佳的風評,致使很多人都不敢輕易嘗試。
市場上對於人造肉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迫在眉睫的生態環境問題,在未來的餐桌上出現人造肉也指日可待了。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