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大學生張飄:看家鄉巨變,話幸福小家

2020-12-13 天眼新聞

我叫張飄,家住仁懷市高大坪鎮桅杆村,現就讀於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這一次,以「變」為中心,記錄桅杆村這個大家,和我幸福小家的脫貧故事。

 一則大家:桅夢前行,紅顏巨變  曾記否?桅杆坡陡路滑,坑坑窪窪,雨水嘀嗒,褲腳全是泥巴。   夜間出行,雞鳴狗吠,漆黑可怕,兩隻蠟燭回家。若欲遠門,道阻且長,風塵僕僕,顛簸暈吐咬牙。斷頭獨路,車輛來往,聲音嘈雜,塵埃相生留下。三言兩語,你家我家。幾十年鄰居做伴,換不來一隻破碗。爭罷爭罷!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早出晚歸,還靠天公養家。乾旱澇災,人心惶惶,一年辛苦白下。

看現在!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欣榮延延,外面世界之大。路面硬化,路燈到家,萬家燈火,一路引你回家。鄉村文化,禮讓謙卑,不分你家我家。機器耕地,技術助力,收入逐漸穩定化。小小土地,造血強大,在家務工,收益實現多重化。你家養牛,我家養豕,共奔小康,富裕不是夢話。桅人勤奮,團結一家,添了紅磚綠瓦,不再害怕風吹雨打。房前屋後,綠肥紅瘦,風光無限,天邊無涯。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庭院把酒話桑麻。更有濟濟人才,心懷大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二則小家:砥礪奮進,不負韶華   家貧如洗,省吃儉用,銀兩無它,雙親背兒把淚下。枯木逢春,柳暗花明,建檔立卡,幫扶幹部到家。醫療保障,入戶走訪,免費體檢,身體健康信心增加。養牛補助,技術指導,加倍增收,兒懂父母辛勞持家。老繭雙手布滿,背影日漸佝僂,力量強大依然,倔強如山棉水長。

星光不問趕路人,我家也成功脫貧了。國家助學,一路向前,大學生活,揚帆遠航。時常思量,幸得此歷,助我成長,乘風破浪。吾與國家,緊密無他。更動容社會,越關注國家。青春路上,重擔在肩。疫情抗戰,洪災清障,文化宣傳……我明白家人不分你我他。

願以一己之力,發微弱之光,灑這腔熱血,志願服務我愛的家,我愛的人,我愛的國家。我,桅杆人,不懼風浪堅韌挺拔。我,龍的傳人,承揚中華優秀文化。我,中國人,砥礪奮進報效國家。   究其由:脫貧攻堅步入尋常人家,精準扶貧政策惠及萬家,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紮根農家,村幹部以支部為家。不辭辛苦,地頭田間,體察民情,不為其它!扶貧扶弱更扶志,助學築夢更鑄人,培養人才,未來看他。

以上乃自己一路走來,看家鄉變化之感。謹以此篇,獻父母,社會,國家。  一直以來,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帶給我求學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助力我家奔向小康,切身經歷感受到與國家、社會深厚的情感相依。這份真摯的愛,我想傳遞下去,學會服務與奉獻……口述 張飄

整理 通訊員 明儀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尋訪小康之路 感受家鄉巨變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為了讓隊員們深入了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涵和偉大意義,2020年8月14日上午,海安市明道小學教育集團尋訪小組的少先隊員代表們在輔導員許曉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市檔案館,開展了「尋訪小康之路,感受家鄉巨變」的尋訪活動。
  • 「漫畫」「蘑菇叔叔」的一千零一夜:百轉千回,山鄉巨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5.5萬個駐村工作隊,46萬名「第一書記」,290多萬扶貧幹部,14億人的共同戰役。脫貧路上,寫滿了無數奮鬥者的故事。那年,來自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的幹警萬國付成為了扶貧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剛到青石村時,村委會還在小學教室裡辦公,泥濘的道路連路燈都沒有,他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走訪。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讓我對生活更有信心丨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
    天龍鎮打磨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80戶貧困戶,我就是其中的一戶。這幾年,在國家政策幫扶下,我靠養雞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我叫陳中祥,因為家庭貧困,高中沒畢業我就被迫輟學回家。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好政策 照耀我的幸福家丨望謨縣石屯鎮...
    我叫麻貴林,是望謨縣石屯鎮和平村村民。作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的一員,亦或是作為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受益人,我這些年深深感受到我的家庭以及我的家鄉這些年在脫貧攻堅政策惠及下發生的巨大變化。我作為一名學生,最能感受到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到現在我清晰地記得:在我考上興義八中讀高中那一年,我的思緒異常複雜,可謂是悲喜交加!在為我考上理想的高中而欣喜的同時,父母卻為我高昂的報名費而憂愁,他們找親戚東拼西湊,也沒少嘗過苦頭。那一年我在想,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學費及生活費的事情又該如何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看公安」趙澤濤:用「理想信念」護住...
    站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國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至今,來路上的發展巨變,銘刻在一代「戰貧者」的心裡,是一份難忘的記憶。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筆觸於公安系統,以「講述」與「整理」結合的方式,記錄下六盤水「警界」扶貧的那些事兒,為擎畫未來留下深刻的印記,為迎接新時代的到來,獻上一份「初心」之禮。
  • 遂寧市脫貧攻堅徵文活動初中組入圍作品亮相,投票走起!
    《脫貧攻堅話巨變》安居育才中學 席夢欣2. 《那一刻,我理解了我的父親》安居育才中學 黃彥欽3. 《扶貧之光照耀大地》射洪市太乙學校 匡文棲4.《我看「脫貧攻堅」》大英縣國志雙語學校 張奧18. 《送您陽光,助夢飛翔》射洪綠然國際學校 李宇凡19. 《貓的自述》射洪市光榮初級中學 劉興容20.
  • 「勞模故事③」脫貧路上的「追光者」
    駐村幹部、致富帶頭人、返鄉青年、愛心企業家、鄉村教師……他們長期奮戰在脫貧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喚醒村莊自我生長的力量;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領貧困群眾擺脫貧困、增收致富;他們在這場偉大戰役中勇敢「追光」,展現智慧與擔當,照亮脫貧之路。
  • 「我的脫貧故事」田維香:我要用我的所學所能回報家鄉幫助他人
    ,長大後回報社會、回報家鄉!」這句話是我們小時候都說過或者寫過的勵志話語。在安龍縣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隊伍中,就有這麼一位,她是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順利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放棄了高薪的外資企業,毅然回到家鄉當一名志願者,用自己的所學和所能回報家鄉。(應該寫什麼?
  • 遂寧市脫貧攻堅徵文活動初中組入圍作品亮相,投票走起
    -12-13 09:34 一詞一句用生動語言講述脫貧攻堅好故事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冷緒中跑遍了新景鎮、黑水鎮、沙子街道、夾石鎮及長依村、梨園村、新景村、石界村等20多個鎮村,深入走訪慰問了21戶貧困戶,同鎮村的群眾們話家常、聊致富、談規劃,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和所急。
  • 福州工商學院:「我的返家鄉實踐故事①」飛揚學子夢,心繫家鄉情
    我校學子積極參與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志願服務書寫花樣年華,用青春力量為家國建設添磚加瓦。他們青春飛揚,將使命厚植於心,他們不僅是故鄉的好孩子,也是不斷用青春踐行初心使命的福工商學子。快隨小編一起來傾聽他們的返家鄉故事吧!
  • 「我的脫貧故事」石秀英:陽光總會在風雨後
    本想出去打工,可想到孩子還小,離不開也放不下,就只能選擇在家裡靠苦力維持生活。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如希望之光一樣照進了我家,村裡通過走訪知道了我家情況後,於2015年把我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的幫扶人經常的來家裡,不斷的鼓勵我、開導我。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也脫單丨錦屏縣啟蒙鎮甘塘村村民吳聲奎
    那是2018年的冬天,那年的冬天很冷,外面飄著鵝毛般大雪,我們一家人圍著在火爐邊吃午飯,老媽壓低聲音問道。我知道老媽急切抱孫子的願望,嘴裡咀嚼的一口米飯瞬間難以下咽,我哽咽了沒有回答。家裡這麼破舊即使帶回家也難免會跑掉,我心裡這麼想著,不敢與老媽的雙眼對視,望著窗外,淚水差點沒掉下來。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這是我從教12年以來的感悟。我叫祝國海,是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的一名教師。  作為教育者,課堂內外我努力地走進學生和家長的心裡,而有幸參與脫貧攻堅戰,也依然踐行著教師的擔當。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的家鄉比德鎮民族組地處偏遠,山高路陡,自然環境惡劣,正是因為脫貧攻堅不落一村一戶一人的精準脫貧攻堅戰,才使得馬路修到家門口、水管飲水到食堂、舊屋換成亮新居,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文繼芳:「小蚊子」的脫貧攻堅記
    我叫文繼芳,95後小女生,因為眼睛小、年齡小、個子小,被脫貧攻堅的戰友們「愛稱」為「小蚊子」,今天,距我到村決戰脫貧攻堅已有16個月,雖然「兵齡」不長,但經歷的「戰事」卻很多。2019年8月,初秋,剛參加工作4個月的我很榮幸作為縣裡的第三批網格員被選派到平舟鎮苗攀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組織有號召,我就必定響應。就這樣,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網格員,衝鋒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
  • 這位苗家妹將苗山故事帶到全國大學生思政課堂
    她將近年來融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苗家小鎮社區的發展和脫貧攻堅情況寫在了團隊思政課裡,並在雲課堂與全國大學生分享家鄉新變化的故事。韋新辰(左一)給記者分享自己與苗家小鎮的故事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小康的決戰之年,此次比賽,韋新辰與團隊成員將比賽主題定為《異地共證家鄉美,遙隔千裡話小康》。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手創造」丨興義市...
    通過我和幾位幫扶責任人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共商共建,一系列幫扶政策落地生根,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上了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現在我家的生活是這樣的:住房寬敞亮堂、三餐魚菜噴香、出門摩託代步、錢包鼓鼓脹脹。
  • 「那天半夜,蟑螂差點爬進我嘴裡」 | 住在城中村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剛到深圳那年,找好一個能負擔得起的家,搬進去之後跟老家的朋友們FaceTime:「你這是站在過道裡跟我聊天嗎?這是人住的嗎?」「我都要哭了,我得拍下來給我妹看,讓她知道她過得有多幸福。」「這破房子有5平嗎?租金多少?2000?你被騙了吧!」那間房狹長,只能放單人床,又潮溼漏水。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多壯志 兵哥支書走在前|息烽縣石硐鎮石...
    自退伍以來,我回歸了社會開始工作,一切都好像回歸了正軌,但是我總覺得差點什麼,2008年我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情況並不樂觀,村裡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貧窮。我便暗下決心留在村裡,為民做事、為民服務、為民謀幸福,帶領村民奔小康,隨即便在家鄉擔任石硐村支部書記一職。
  • 「我的脫貧故事」甘為渡口一隻船丨黔西縣重新鎮石坪幼兒園教師李維
    2014年,我如願考上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全家人都很高興。父親開玩笑說:「你是我們家第一個大學生,了不起哦!」。看著和錄取通知書一起寄來的學費介紹,我心裡百味雜陳……  一天清晨,屋外傳來村長洪亮的聲音:「給你家帶來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