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田維香:我要用我的所學所能回報家鄉幫助他人

2020-11-20 安龍縣融媒體中心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社會、回報家鄉!」這句話是我們小時候都說過或者寫過的勵志話語。在安龍縣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隊伍中,就有這麼一位,她是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順利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放棄了高薪的外資企業,毅然回到家鄉當一名志願者,用自己的所學和所能回報家鄉。

(應該寫什麼?釐米。釐米嗎?釐米是多高?1釐米是這麼一點,大樹有那麼高嗎?只有那麼高嗎?外面的大樹只有這麼高嗎?所以應該是寫什麼?大樹15釐米嗎?米。對了,應該寫米啊。)

這個正在五福街道四點半學校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業餘老師」叫田維香,她是五福街道黨政辦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也是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田老師」。

田維香

第一次來這邊看到很多小孩兒,連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字都不會,我就想畢竟我是個大學生,就儘量來教教他們,讓他們多學點知識,以後對它們生活會有好處的,會有幫助的,最主要就是讓他們多學點,讓他們通過知識能改變自己今後的生活、命運。

每天忙完自己辦公室的工作後,田維香都會準時來到四點半學校,利用業餘時間給孩子們輔導課業,已持續了一年多。

五福街道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站社工

王定秋

田維香她是在黨政辦,她有她自己固定的工作,像她平時的話,有時間的話會下來我們四點半課堂,給娃娃進行課業輔導,我們在開放時間是工作日,一般工作日的話,她會來個兩三天這個樣子,如果就工作不是很忙的話都會來到三到四天這個樣子。

田維香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的政策幫扶下,她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並於2018年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五福小鎮,她自己於2019年7月從大連民族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順利畢業,並得到了一家外資企業的青睞,但她卻放棄了這次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志願者」。

田維香

作為一個貧困戶,我一直以來都是受享了國家很多的政策幫扶,然後這麼多年以來,我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就想回家利用自己所學,多幫助家鄉裡面一些老鄉,然後讓更多的人享受國家更多的政策,讓這些群眾生活的更好。

2019年8月,田維香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被分配到五福街道黨政辦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在完成好辦公室工作的同時,田維香還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的服務和管理當中。

五福街道黨政辦負責人 李晶

在疫情工作當中主動去守卡口,然後我們的志願服務隊,宣傳服務隊,她都是積極參與,然後我們四點半學校,她也是參與到裡頭去,然後在我們那個就業信息採集啊,人口普查這些工作她全部都是積極參與到裡頭。

一年多來,田維香先後被貴州省志願者協會、貴州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管理辦公室和團縣委評為「2019—2020年度萬名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基層項目優秀志願者」和「縣級優秀西部計劃志願者」。

田維香

我放棄了一個進入外資企業的機會,選擇回到了家鄉,我從來沒有後悔,我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小孩子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我覺得是值得的,我自己能從中(也)學得很多。


記者:張致剛 王先平

包裝製作:熊朝鑫

審核校對:張致剛

責編:王先啟

監製:羅翔星


微信公眾號:安龍新聞

投稿郵箱:altvyx@163.com

聯繫電話:0859-5216239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石秀英:陽光總會在風雨後
    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如希望之光一樣照進了我家,村裡通過走訪知道了我家情況後,於2015年把我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的幫扶人經常的來家裡,不斷的鼓勵我、開導我。加上親戚們也在不斷的幫助我,讓我擺脫貧困狀況,讓我對未來生活有了信心。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生活照進了「一束光」|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
    我叫羅順利,今年23歲,是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的一名成功脫貧的建檔立卡戶。從小我家就不富裕,收入全靠父母在外打工,雖然條件很艱苦,日子卻過得很幸福。2013年,我考上了高中,越來越高的教育支出費用使得全家經濟負擔越來越重。看著父母臥病在床,家裡沒有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只能靠爺爺奶奶和村裡好心人的幫助,我第一次有了棄學的念頭。心想著只要出去打工,就能幫助家裡減輕負擔。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丨赫章縣輔處鄉...
    我家的新住房  後來大哥、二哥出生,父親為了改善一家人的居住條件,用外出務工的積蓄和東拼西湊的錢在半山腰上修建了3間60平米的土坯房,從此我們算有了一個家,雖然房子低矮、擁擠,但很溫馨。 我叫陳海  從小,我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將來讀高中上大學,走出貧窮落後的大山,以後過上城裡人的生活,由於常年的辛勞,父親患有多種慢性病,家裡只能靠母親一個人苦苦支撐。家裡的幾個哥哥原本成績很好,但由於家庭貧困,他們勉強上完高中就開始掙錢養家,我只能把上大學這個希望放在心裡,默默的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
  • 王源影單之《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可謂是國慶檔最能引起中國人共情的一部電影。作為去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導演集體創作的方式,以喜劇講家鄉故事、家鄉變化,喚起中國人濃厚的鄉情。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我和我的家鄉》上映第4天總票房破10億,成為今年國慶檔首部、中國影史第76部破10億電影。截止目前票房已破27億。電影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及彭大魔、鄧超及俞白眉聯合導演。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脫貧攻堅是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第一民生工程,脫貧攻堅戰是一場輸不起的硬仗,我會竭盡全力幫助老鄉們脫貧致富,決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託付。」白天,冷緒中奔波在走訪調研的路途上,晚上回到宿舍就開始整理調研的資料,深入思考幫扶舉措。
  • 尕朋:「幫助他人是我一生的志業」
    尕朋:「幫助他人是我一生的志業」學生記者 呂婷2015年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成為玉樹的一名基層選調生,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尕朋是當年青海玉樹的抗震小英雄,畢業後他將回到玉樹,用學到的知識服務家鄉建設,把在清華得到的愛和善傳遞出去。「我衷心希望大家和尕朋同學一樣,不僅擁有夢想,而且能用行動來履行使命。」這是校長邱勇在2015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用尕朋的事例鼓舞畢業生的寄語。
  • 《我和我的家鄉》:現實主義能有多樂觀
    兩個節日強強聯合,也讓整個檔期內《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成了最應景、也最具情懷的一部。 《我和我的家鄉》(下文簡稱《家鄉》)延續了去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下文簡稱《祖國》)的創作模式,依然是一部由多位導演各自拍成主題相近的短片,然後組合成一部長片的形式。
  • 「我的脫貧故事」大學生張飄:看家鄉巨變,話幸福小家
    我叫張飄,家住仁懷市高大坪鎮桅杆村,現就讀於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這一次,以「變」為中心,記錄桅杆村這個大家,和我幸福小家的脫貧故事。你家養牛,我家養豕,共奔小康,富裕不是夢話。桅人勤奮,團結一家,添了紅磚綠瓦,不再害怕風吹雨打。房前屋後,綠肥紅瘦,風光無限,天邊無涯。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庭院把酒話桑麻。更有濟濟人才,心懷大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 「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
    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農忙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一直忙到晚上星星都出來了才回家,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連著好幾天見不到他們人都是常有的事。
  • 「我的脫貧故事」小「我」被大「國」惦記的溫暖丨開陽縣南江鄉龍...
    我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涼水井組吳紹貴的大女兒吳小青,現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二年級,十分有幸有機會寫下我們家與精準扶貧的故事給大家分享。吳小青家的新房子2018年8月,貴州省脫貧攻堅查缺補漏工作正在有序地開展,我們村的支書陳勇和村主任陶大模到我家走訪了解情況,說我們家符合精準扶貧條件,希望能幫助到我們家。經村民小組會議評審上報公示無異議後,2018年11月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孤單 我成為了自己期盼的模樣丨劍河縣...
    踟躕中,駐村幹部和村幹主動跟我宣傳教育扶貧政策,再一次給了我希望——我最操心的學費、生活費都有了著落。加上「雨露計劃」、「春暉行動」、國家助學金等的扶持和親戚的幫助,讓我安心地走向了最嚮往的「殿堂」。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沒有過,田明告別了我和他年邁的父母,一個人驅車就去了與廣西一湖之隔的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老公扶貧去了,他到村裡後要到每個周五的晚上才能回家來,有時候他工作忙,周末也不回來。老公一天在村裡到底幹了些什麼,我想一探究竟。那年暑假的一個周末,老公回來一天後又要走了,我告訴他,我也要去。
  • 影感:我和我的家鄉「李靜」
    一個平凡的北京人省吃儉用攢夠買車的錢,可家鄉的親戚因為生病沒有醫保而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做不了手術……最後北京人用買車錢幫助家鄉親戚的故事……片段二「天上掉下個UFO」。因為一個年輕人自主研發的「外星人」試飛而引起轟動,都認為外星人踏足地球了,慕名而來尋找外星人的人越來越多,帶動整個家鄉奔赴小康,而發明者只為了能見自己心愛的人的故事……片段三「最後一課」。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幫扶責任人 我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丨...
    幫扶幹部經常與我聯繫,宣傳國家政策、關心我的學習,時常到家裡看望我的爺爺奶奶,不斷地鼓勵我、引導我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為了不再添麻煩,我勤工儉學找了兼職,不僅解決了生活費,還攢了一些錢。2018年,我順利畢業。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單手創造出好日子丨鳳岡縣綏陽鎮大石村村民...
    由於左手的缺失,身帶殘疾,只有一些愛心企業願意招聘我,但開出的工資卻要遠低於正常人,微薄的工資只能維持日常開銷,柴米油鹽、子女教育成本樣樣都是需要錢。安敬華餵雞一條路走不通,只有另闢蹊徑,於是,我義無反顧回到家鄉準備創業。
  • 「我的脫貧故事」我是貧困戶但也是一個幸運兒︱劍河縣久仰鎮黨義...
    改造後的廁所脫貧攻堅政策實施以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改成了水泥路,無線網也普及了,農村環境有著明顯改善,我家裡樓下原是養豬的地方也拆除重新建起了水衝式衛生廁所。自來水到戶、人畜混居整治等大大提高了我們家的生活質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 |...
    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 我媽對待「脫貧」這件事很認真,雖然身為一個婦女,卻養豬養牛、照顧家庭樣樣行,別人都說她傻,都有了政府的幫扶,還這麼拼幹嘛,我永遠都記得她的回答:「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來的。」在她說這話的時候,身上仿佛在閃著光,那一刻,我對我媽媽有了新的認知。
  • 我和我的家鄉,那一場離別與回歸的故事
    我的家鄉龍川縣,在粵東北山區,那裡有山有河,有樹有草,比電影裡那些漫天黃沙的地方要幸運,但有一樣是類似的,那就是「窮」。剛出生的我,是在營養不良的狀態下度過的,當時瘦得跟猴子一樣。現在開車才半個多鐘頭的車程,當年卻要大半天。過去物質極度匱乏,能填飽肚子已屬不易。山村的小夥伴們,遇上哪家辦喜事,都會先拼命地吃上幾大碗白飯,以致於有什麼菜都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