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明年元旦生效,關於遺產繼承的7個新規定,請牢牢熟記

2020-09-05 含光書影君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便開始組織起草《民法典》,歷時66年,終於在今年5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將在2021年的元旦正式生效。

重磅級的《民法典》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生效後,原婚姻法、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繼承法等9部法律將全部廢止,一切以《民法典》為準。

相較於1985年施行到現在的《繼承法》,《民法典》已做進一步完善,或修訂或增加了7處,這以下7處大家千萬注意了!

一、犯了5種錯誤,分分鐘鍾喪失遺產繼承權

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4、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5、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不過,在《民法典》設立了寬容的制度,給了喪失繼承權的的繼承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舉例】

魏某的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照顧起來很麻煩。有一次他故意帶母親去遠遊將其遺棄,由此,魏某被判取消其母親的遺產繼承權。

但魏某受人教育後,非常後悔,從此真心照顧母親。1年後,在母親清醒之時,同意了恢復魏某的繼承權。《民法典》會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給繼承人重新獲得繼承權的機會。

二、刪除公證遺囑的優先條款

按照現行繼承法規定,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5種形式。

前4種都不能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意味著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優先於其他形式的遺囑。

但《民法典》實施後,公證遺囑不再有優先性,如果存在於多份內容相牴觸的遺囑,以最後一份遺囑內容為準。

【舉例】

馬強長期在國外生活,其父親單獨生活在國內,平時父親有個疼痛發熱上醫院,生活中缺啥少啥要採買,都是住同小區的堂哥馬剛陪同照顧。

不久前,馬強父親去世,可他將遺產全部都贈予了馬剛,房產加存款一共有200多萬。

馬強覺得感謝馬剛是應該的,但是他不能全部吞了父親200多萬的遺產。所以,他想拿著父親以前公證過的遺囑,打官司找馬剛要回遺產,可以嗎?

不可以!

因為馬強父親在去世前的最後一份遺囑,就是寫明將遺產留給馬剛。按照《民法典》中「以最後一份遺囑內容為準」的原則,馬強以前公正過的遺囑已經無效。

三、代位繼承人的範圍擴大,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也有繼承權

現行繼承法的規定,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不能繼承遺產。

但《民法典》實施後,代位繼承人的範圍擴大了,在代位繼承中,如果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為繼承。

這一規定,也會使得各親屬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加有利於樹立優良的家風,建設家庭文明,弘揚家庭美德。

【舉例】

小王小時候,父母和爺奶奶都早就不在了。他從小跟著叔叔一起生活,叔叔一直沒有結婚生子,也沒有收養其他孩子。

有一天,叔叔突然因病去世,作為叔叔唯一的親人小王是否能夠繼承叔叔的遺產呢?

按照現行繼承法,小王不在法定繼承人範圍,不能繼承叔叔的遺產。不過,根據《民法典》新增的侄子和外甥可以代位繼承的規定,他就可以繼承叔叔的遺產。

四、《民法典》中增加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形式

依據《民法典》中繼承篇的規定,列印遺囑是指應當有兩人或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在遺囑每頁都籤名,註明年月日。相比手書遺囑,列印遺囑順應時代,非常便捷。

錄音、錄像遺囑也是需要有兩人或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舉例】

李阿姨生前立有兩份遺囑,自書遺囑立在前,明寫自己名下房產由再婚的丈夫繼承,落款處有王阿姨親筆籤名,註明年、月、日。

兩年後,李阿姨又列印了一份遺囑,明寫自己名下房產由親生兒子繼承,除籤名外其他內容均是列印,且沒有2名見證人籤名。

後來,再婚丈夫起訴李阿姨的兒子,要求按照自書遺囑來繼承房產,其訴請能否得到支持呢?

能支持!

因為李阿姨的列印遺囑雖然是最近最後立的,但是列印遺囑上少了2名見證人籤名,且自己沒有籤年月日,由此,列印遺囑無效。

五、《民法典》規定了遺產管理人制度

現在遺產的形式多樣,金額大,並且還涉及處理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稅務等。所以遺囑人在訂立遺囑的時候,可以明確指定遺囑管理人。

遺囑管理人可以是繼承人,也可以是其他人,遺囑管理人可以收取報酬。

六、完善遺贈撫養的協議制度

《民法典》規定,將遺贈撫養協議制度的扶養人,擴大到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也就是說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扶養人,更加有利於老年人的利益保護。

【舉例】

老邵的兩個兒子都極不孝順,只顧盯著老邵唯一的那套住房。老邵不滿意他們的做派,於是便到社區的養老院,以房子為資本抵押,與社區養老院籤訂撫養計劃,從此便可享受專業的護理與照顧。

總之,如果你夠不孝順,一樣可能喪失父母的遺產繼承權。

七、增加了遺產的範圍,繼承遊戲裝備和網絡帳號不再是玩笑

《民法典》中刪除了《繼承法》中對收入、房屋、文物、著作權等一一列舉的表述,意味著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可以被繼承。

就包括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換句話說,比特幣、遊戲裝備、vip帳號等等以前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通過《民法典》都可以實現繼承。

從此以後,「你以後從爸媽那兒繼承的就只有遊戲裝備」,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話了。

【舉例】

在DNF遊戲裝備繼承方面,據騰訊客服公眾號消息,目前,100級且稀有度為神器以上的裝備,可以使用裝備繼承系統,將材料裝備的強化、增幅、鍛造、附魔、強化祝福值、徽章轉移到接受繼承的裝備上。

《民法典》共7編1260條,除了以上說的繼承權編外,還有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侵權責任編,每編每條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開公司、籤合同、小到交物業費、結婚離婚,我們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總之,就是你的房子、車子、票子、父母、老婆、孩子,全都被這本法典既約束著,也保護著。

現在全國從上而下開始宣傳普法,以前是以什麼力度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在就是以什麼力度宣傳普及《民法典》,放眼一看,現在已經從行政單位推廣到了各個社區小區。

真心建議,人人一本《民法典》,人人必讀!這是對個人負責,對家庭負責。

生活需要知點法,更要懂法和用法,《民法典》搭配《法律常識一本通》,讓我們以法律的眼光洞察是非,用法律武器合法化解糾紛。

新鮮出爐的《民法典》+2000多個必備法律常識,有案例,有解讀,有條文,一套在手,從此法律問題不求人。

這是受用終身的法律智慧書,這是人人都能活學活用的人生指南,全面解答與你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問題,專業視角,大眾口味,言必有據,通俗易懂,方便實用。點擊下方連結,就可購買。

生活不易且多磨難,遇人不淑、識人不善常有之;無妄之災、意外之事時常有之;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之事常有之。

與其等事到臨頭、禍到眼前時大亂陣腳,四處求人;不如平時就熟知法律常識,唯有籌謀。如真有糾紛纏上時,我們便可從容的面對,體面的解決。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新規來了,家裡有遺產可繼承的,請注意8個問題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便開始組織起草《民法典》,歷時66年,終於在今年5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將在2021年的元旦正式生效。有一天,叔叔突然因病去世,作為叔叔唯一的親人小王是否能夠繼承叔叔的遺產呢?按照現行繼承法,小王不在法定繼承人範圍,不能繼承叔叔的遺產。不過,根據《民法典》新增的侄子和外甥可以代位繼承的規定,他就可以繼承叔叔的遺產。
  • 2021年元旦繼承法將廢止,《民法典》正式生效,虛擬財產能否繼承
    距離2021年元旦《民法典》正式生效僅剩幾個月的時間了,屆時包括繼承法在內的9部現行法律都將同時廢止。社會各界關於這部法典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據民法學家、人大副校長王利明介紹:民法典的編纂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於解決民事單行法之間的內容衝突、不統一等問題;另一方面,有利於法官統一裁判依據,正確解釋和適用法律,強化裁判說理。
  • 法官解說民法典 | 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民法典繼承編共4章,45條,其中共29個法條進行了修訂,其中13個法條為非實質性修訂,主要是標點符號、文字表述的修訂或調整,16個法條為實質性修訂。另有關於遺產管理人制度的7個法條為新增法條。現就對司法實踐影響較大的實質性修改條文和新增條文的主要內容做簡單提示,便於在司法實踐中準確適用。
  • 【青年幹警說法典第35期】程焱:民法典中繼承問題的新規定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現行的繼承法將會被替代,這其中有繼續沿用的規定,也有變更的新規定,那麼《民法典》繼承編都增設了哪些規定呢?《民法典》刪除此前對遺產的列舉,以「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一言概之,這意味著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遺產可以被繼承,科技時代產生的網絡財產、虛擬貨幣或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數據財產權等都概括其中。二、增添了遺囑形式現行《繼承法》關於遺囑的形式以及形成方式做了明確的規定。
  • 民法典繼承新規即將實行!元旦過後,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對遺產繼承也作出了不少新規定。《民法典》中提到:對沒有第一、第二合法有效繼承人的家庭,新規增加了有效繼承人的範圍——當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就是外甥、外甥女、侄兒、侄女代位繼承。侄子侄女可以繼承叔伯的遺產了!
  • 新《民法典》遺產繼承的六大變化,公證遺囑不再具有優先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在即將實施的新《民法典》中,對於遺產繼承會有哪些新的變化?;按照現行《繼承法》的規定,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是不能繼承遺產的,但新的《民法典》施行後,繼承人的範圍擴大了。
  • 民法典繼承新規即將實行!元旦過後,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對遺產繼承也作出了不少新規定。《民法典》中提到:對沒有第一、第二合法有效繼承人的家庭,新規增加了有效繼承人的範圍——當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就是外甥、外甥女、侄兒、侄女代位繼承。
  • 2021年遺產繼承有什麼新規定?
    從2021年1月1日開始,《民法典》正式生效,根據法律的效力原則,新法優於舊法,在《民法典》生效之後,相關的民事法律就會失去效力,包括《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等,因此當事人需要了解未來的法律規定會發生哪些變化。
  • 《民法典》生效後,遺產繼承順序是這樣的!
    我國《民法典》規定了四種繼承方式,遺囑繼承或遺贈、法定繼承、遺贈撫養協議。四種繼承方式的適用順序按照從高到低排依次是:遺贈撫養協議、遺囑繼承或遺贈、法定繼承。舉例子,老王為A村的村民,年齡60,未婚無兒無女,於是他和A村村委籤署了一份遺贈撫養協議,約定由村委會負責老王的生活,在其去世後負責為他安葬,老王的遺產由A村村委會繼承。因此當老王去世後,老王的個人遺產就歸村委會·所有了。
  • 繼承的遺產是否為夫妻共有財產?民法典這樣規定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12日訊(記者陳勇)繼承的遺產是否理所當然成為夫妻共有財產?如果父親將把名下的財產指定給自己子女繼承,應該怎麼辦?在婚姻官司中,湖北協立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好接到過無數這樣的提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再次強調,父母要想把名下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女,就必須在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明確指定,並且嚴格按照要求的形式進行遺囑書寫或錄製。否則,很有可能達不到目的。周好律師曾辦理過一起類似案例。2015年,小花與網友小明認識僅半年就結婚了,小花父母曾多次口頭表示,死後全部財產只給小花個人。兩年後,小花父母因車禍雙雙去世。
  • 《民法典》對房產繼承有什麼新規定?獨生子對房有全部的繼承權?
    2021年元旦,《民法典》開始實行,《繼承法》同時作廢。民法典對繼承有什麼新規定呢?據我研究至少有2個新規定。原規定是公證遺囑有效。現在規定的是最後時間訂立的遺囑有效。第二、代位繼承,祖父母輩可以代位直接繼承孫子輩遺產。孫子輩也可以代位直接繼承祖父母輩遺產。
  • 《民法典》對房產繼承有什麼新規定?父母房產過戶子女新規
    2021年元旦,《民法典》開始實行,《繼承法》同時作廢。民法典對繼承有什麼新規定呢?據我研究至少有2個新規定。原規定是公證遺囑有效。現在規定的是最後時間訂立的遺囑有效。第二、代位繼承,祖父母輩可以代位直接繼承孫子輩遺產。孫子輩也可以代位直接繼承祖父母輩遺產。青年人繼承父母輩、祖父母輩遺產是很正常的事。祖父母輩(白髮人)繼承子女輩或孫子女輩(黑髮人)遺產那是悲劇。如果涉及多人繼承遺產,達不成統一意見還得上法院辯論、吵鬧謾罵,親情盡失。
  • 走進民法典|遺產繼承那些事兒
    社交帳戶、網絡財產、網遊裝備……隨著信息化的逐步普及,包羅萬象的虛擬財產能否作為遺產來繼承?《民法典》頒布後,繼承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有哪些變化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隔壁老王的遺產繼承故事吧。《民法典》將遺產概括表述為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其中包括社交帳戶、網絡財產、網遊裝備等虛擬財產及其他新型財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 「遺產繼承」新規頒布:房子等遺產再也不用爭了,明年起開始實施!
    針對上述提到的關於房屋遺產的繼承問題,在2020年5月28日審核通過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中,就給出了一些針對不同情形之下的明確規定。
  • 民法典規定遺囑繼承可以給任何人嗎
    關於遺產的分配與繼承一直是熱門的社會話題。那麼新頒布的民法典中規定遺囑繼承可以給任何人嗎?下面由曾祥東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規定遺囑繼承可以給任何人嗎民法典規定遺囑繼承可以給任何人,相關規定如下: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中的贍養和繼承規定
    如今,老年人的生前贍養和遺產繼承問題已然成為社會焦點。以北京法院為例,2020年截止目前已受理贍養糾紛2萬6千餘件,繼承糾紛16萬餘件。在即將施行的《民法典》中,關於老年人的法條也佔據了一定篇幅。尤其是針對贍養和繼承問題的規定,《民法典》到底有哪些突破和變化呢?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繼承編
    民法典繼承編共4章,45條,其中共29個法條進行了修訂,其中13個法條為非實質性修訂,主要是標點符號、文字表述的修訂或調整,16個法條為實質性修訂。另有關於遺產管理人制度的7個法條為新增法條。現就對司法實踐影響較大的實質性修改條文和新增條文的主要內容做簡單提示,便於在司法實踐中準確適用。
  • 《民法典》生效後,對遺囑效力的影響
    從2021年開始實施新的《民法典》,取消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無論多少份遺囑,應當以最後一份遺囑為準,充分尊重被繼承人最後的真實想法。從1996年7月至1999年11月老先生病故前,他一共立了五份自書遺囑、一份公證遺囑,交待安排三套房屋一間商鋪的遺產繼承事宜。老先生自知不久於人世,於1999年10月13日請某公證處立下公證遺囑,將其與妻子共有的房產中他個人的份額留給小兒子一人繼承,此前老先生曾經立過數份遺囑,按說這回是老先生鄭重其事立下的公證遺囑會是最終的決定。
  • 《民法典》中關於接受或放棄繼承的規定
    總之,無論有無明示或默示,只要沒有明確的放棄繼承,即可推定為接受繼承。推定接受繼承,根本目的是保護繼承人應享有的法定權利,其法律根據是繼承開始後,繼承人享有的繼承權是一種法定權利,非經明確放棄,任何人不得予以剝奪。基於此,《繼承法意見》第52條、第54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
  • 元旦起,《民法典》正式生效,房產繼承這些涉稅問題不得不知!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實施,一提到該部法典,很多人都會關注其中的遺產繼承問題,尤其是具有普遍性的房產繼承問題。根據《民法典》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的繼承分為法定繼承情形與遺囑繼承和遺贈情形。本期,我們就聊一聊《民法典》實施後,與房產繼承有關的涉稅問題~ 例.假設2021年1月,張某以法定繼承人方式繼承一處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