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第八中學張洪波校長
有人給校長出過一道選擇題,在學校辦學理念、好的生源、辦學硬體條件、教師隊伍幾個選項中,哪一個最重要。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選擇,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建設,確實是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因為只有擁有了優質的師資才稱得起真正的優質學校,社會才會擁有美好的教育。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教育在回歸本真。人類需要「精師」,時代更是在呼喚「良師」。我們知道學生的培養,不能採取「工廠式」的加工,而良師的培養也不會是一招一式可以完成的,因此,系統地思考教師的培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選擇。「疏研培購升」教師隊伍建設,就是源自全面思考,立足學校工作實際,經學校實踐檢驗的系統工程。「疏」:有這麼一件事,幾百年前有一個鐘錶匠曾斷言金字塔不是奴隸修建,而是由一大批自由職業者修建的,因為一個身體和思想被禁錮的人,不會產生工作熱情,更不會有創造力,那麼就不可能建造出連刀片都無法插入的、做工精細的金字塔。而教師作為一個良心的職業,內心的熱愛和自覺更是尤為重要。想到達到這樣的效果,人們就不能對教師進行道德綁架,不能對教師有過分的期許,不能強求教師無私奉獻,要讓教師成為正常的職業人,靈魂自由的人,這樣的教師才能身心愉悅,願意上班,喜歡單位,才可能獲得職業幸福,而隨之研培才可能獲得深度落實。反之,如果天天生活在監督之下,日日被要求在太陽下閃光,教師的內心充滿恐慌和壓抑,就無法成為優秀的老師!因此,為教師創建寬鬆的工作環境,要突出一個「疏」字,這是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關鍵,但同時也是學校領導最不敢放開的地方。在一次調研中,有一道多項選擇題,問教師「什麼樣的學校管理方式比較好」,排在第一位的是「寬嚴適度、尊重教師」,佔89.9%,第二位的是「激發內潛,倡導個性」,佔77.1%,排在最後的是「高壓政策,分數王道」,佔3.7%。我們試想,採取教師內心極其反感的管理方式,怎麼會辦出好的教育。「研」:做研究是當下較為流行的隊伍建設之路,很多培訓班都設立一些課題,讓教師結合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業務的提升,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研培一體」。但管理者和教師一定要提高認識,「研」不在於是否有立項課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成長中要用研究的態度,對待平時的工作,將設計、學習借鑑、反思融於日常工作中,通過真研究提高隊伍素質和創造教育新局面。
「培」:培訓應該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最常用的辦法,包括理論培訓、技術培訓、實踐培訓等等,但培訓同時也是受到一線教師詬病較多的辦法,原因主要有:一是培訓中讓教師「吃大鍋飯」,不管需不需要,大家一起接受培訓;二是很多骨幹教師培訓任務太大,一年要參加幾個層次、幾次培訓,培訓不僅效果不大,甚至成了部分教師的負擔。克服這兩個弊端較為有效的培訓應該是項目式培訓或任務式培訓,讓培訓知行合一,既能解決實際問題,又能讓培訓者擁有「任務」的驅動力。
「購」:新的課程改革,給學校教育加入了很多新的課程內容,有的是必修,有的是選修,條件優越的學校,都在以修建專業化教室、引進特色教師而驕傲。其實這些不是破解新課程改革的唯一之路和最優之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課程進入學校,任何一所學校也沒有能力按需引進人才,因此,實施新課程,學校要有目光向外的眼界,面向社會,購買社會服務,把專業人才引進校園,或讓學生走向真實的生活,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當然,新課程改革,學校購買服務,還需行政改革的配套支持。目前,學校購買設備大都不是問題,購買後勤服務也不是問題,但購買專業教師為學校服務,還涉及一些用人上的投入,目前仍困難重重。有人預言,未來一所學校中或許有四分之一的教師屬於聘任教師,這是學校向社會機構或個人購買服務政策的響應。引入社會專業人士是未來教育大勢所趨,國家體制改革早晚會有政策與之配套,因此,辦好的教育不能只有內部「開源」的努力,更要有社會人才為我所用的格局。嘗試一「購」字,必將有所突破。
「升」:教師隊伍建設,最好的辦法是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雖然我們都認為教師是個光榮的職業,但是幾千年來,「家有二鬥糧,不當孩子王」的俗語,既反映了百姓的心聲,同時也映襯出做教師的艱辛。現實中真正優秀的學生很少願意報考師範院校,因此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師行業,才是當務之急,策略一是通過社會輿論導向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而更為有效的策略則是提升教師待遇,落實一個「升」字。本期編輯:博妍 圖片來源:作者
抖音號:老張看教育
做對事往往省事#教育
關注「老張看教育」
更多文章請長按二維碼
投稿郵箱:3292671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