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一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各項改革舉措,取得積極進展,呈現出新氣象、新局面。
一、重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1.出臺政策文件,把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戰略位置。海南出臺《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寧夏出臺《寧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實行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傾斜政策。陝西印發《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湖北研製《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
2.擴大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農村骨幹教師。河北在河北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工作,2011年招收200人。湖北從2011年起,在湖北師範學院、黃岡師範學院試點師範生免費教育。湖南繼續實施初中起點本科層次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2011年計劃在全省招收1500人。江西繼續實施「定向培養農村中小學教師計劃」。山東擬在省屬師範類高等學校進行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訂單式培養農村學校短缺學科師資。
3.大力加強農村教師培訓,提升農村教師素質水平。貴州實施「省級教育教學名師培訓計劃」、「萬名校長培訓計劃」等。廣西、海南等省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對農村教師進行免費集中培訓,開展大規模的送培下鄉活動。江蘇組織專家講學團赴全省34個經濟薄弱縣開展「送培到縣」,每年省級培訓4萬名農村骨幹教師。福建實施「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計劃」,5年全省投入3億元,對全省15萬農村教師免費輪訓一遍。寧夏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力建設行動計劃,對全區農村教師進行大規模的全員培訓。上海實施郊區縣師資水平提升計劃,充分發揮全市優質資源和對口幫扶作用,加強郊區縣教師培訓項目的統籌安排、培訓指導、政策和經費傾斜。
4.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從教。湖北深入實施「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十二五」期間擬選派2萬名大學畢業生到農村鄉鎮學校任教。江蘇繼續實施萬名大學生赴農村任教工程,對到蘇北農村學校任教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補償學費。福建實施「農村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對到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本科畢業生,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標準,連續4年返還學費。
5.創新教師交流機制,促進師資均衡配置。福建建立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校際交流制度,全面實施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支)教服務期制度。湖北啟動實施「農村學校啟明星計劃」,每年選派500名城鎮學校校長到鄉鎮中小學任教三年;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跟崗學習制度,每年安排200名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教師到優質學校學習。陝西引導教師由城鎮向鄉村、由超編學校向缺編學校、由強校向薄弱學校合理流動。江蘇繼續實施「千校萬師支援蘇北教育工程」,每年投入4000萬元,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遴選千所優質學校、萬名骨幹教師,結對幫扶蘇北農村千所薄弱學校。遼寧等省採取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結對幫扶、特級教師巡迴講學等辦法,實現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優質教師資源共享。
6.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確保農村學校有編可補。福建實行城鄉統一的教職工編制標準,設立規模較小學校的教師編制最低保障數。江西對農村教學點實行按班額配備編制,確保每個班有1。5名教師編制。
7.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激勵優秀人才在農村長期從教。福建建立中小學教師與公務員工資聯動機制,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基金,表彰獎勵長期在農村任教的優秀教師。江西在鷹潭市餘江縣、上饒市玉山縣開展「完善農村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制度」試點。貴州、江西、湖北、廣西、新疆等8省區啟動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
二、加快建設幼兒教師隊伍
1.加快幼兒教師培養。江蘇擴大免費幼兒師範男教師培養規模。浙江開展幼兒園教師本科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和完善5年一貫制、3+2等幼兒園教師專科培養模式改革。江西完善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師範招生和師範生定向招生,將幼兒園教師納入定向培養計劃。海南實施免費幼兒教師擇優培養計劃,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
2.加大幼兒教師培訓力度。天津啟動「農村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項目」,對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輪訓,全面提升農村幼兒教師的保教能力和水平。安徽、廣西等省將幼兒教師納入教師全員培訓計劃。
三、創新教師培養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推進「4+X」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開發建設教師教育模塊化課程。華東師範大學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培養師範生專業知識與教學知識的貫通能力,推進師範生「見習、研習和實習」一體化。陝西師範大學在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學歷教育層次中,堅持目標一致、任務明確、縱向貫通、一體化推進。
四、推進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化
北京、浙江等省市大力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網絡研修社區,調動學校和教師參與遠程培訓的積極性,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共享和教師研修體制、模式創新,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師繼續發展。上海構建開放兼容、資源共享、學分互認、規範高效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市的「天網」、「地網」、「人網」相結合的信息資源。
五、加強中小學名師隊伍建設
北京完善市區(縣)校三級中小學骨幹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特級教師的評價選拔與管理制度,健全「特級教師工作室」培養模式。上海優化「雙名培養工程」,設置東方名師資助項目,促進名師隊伍建設和教育家的培養。安徽首創名師工作室,對名師重點扶持,樹立教育品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山東實施「名師、名校長建設工程」,形成省、市、縣三級骨幹教師成長梯次結構。
六、加強師德建設
福建、重慶、陝西等省探索建立師德評價體系,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務評聘、評獎、評優、任用的重要依據,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辦學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江西、海南等省出臺中小學教師師德規範,引導廣大教師模範踐行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江蘇下發《關於切實解決當前師德突出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在2-3年內解決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師德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浙江建立和健全師德培訓制度,實行教師暑期師德集中專題培訓制度、新教師崗前師德培訓制度和班主任上崗培訓制度。廣東將每年9月設立為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通過開展師德建設大討論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增強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湖北組織評選「荊楚師德楷模」,注重從農村教師中樹立師德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