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信息素養 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印發《意見》的背景和意義。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必須堅持信息技術與教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推動融合的主體是教師。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8年4月,教育部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2013年,教育部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建設了兩期課程資源,推動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並通過測評以評促學。截至2017年底,共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1000餘萬名,基本完成全員培訓任務,普遍提高了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然而,工程實施中也存在著重教師個體學習、輕學校整體應用,學與用未能緊密結合,以及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出臺《意見》,是針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現實需要,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教育信息化內涵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的工作舉措。

二、請您介紹研製《意見》經歷了哪些過程?

答:一是組織研製起草。組織專家針對此前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研討,突出問題導向,梳理基本思路,明確目標任務、重點行動、組織保障等,形成文件初稿。二是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徵求相關院校、專家、省級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機構負責人等的意見,開展集中調研,正式徵求32個省份及部內相關司局意見。三是審議通過印發。經教育部2019年第8次黨組會審議通過,根據會議精神修改完善後印發。

三、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答:能力提升工程2.0突出以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抓住「關鍵人群」,實行分類指導,適應技術發展,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三提升」,和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目標。為實現目標,提出四大任務:一是整校推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服務教育教學改革;二是縮小城鄉教師應用能力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四是全方位升級支持服務體系,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四、《意見》有哪些主要舉措?

答:《意見》通過9項主要措施,落實四大任務。一是圍繞整校推進,包括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圍繞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推動教師研訓等2項措施,幫助學校管理團隊制訂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教師培訓計劃,支持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訓,學科聯動,整校開展,實現「所學為所用」。二是著力縮小差距,通過實施創新培訓平臺「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推進中西部地區「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等2項措施,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三是引領發展方向,包括促進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加強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名師培養等2項措施,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果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四是升級服務體系,包括提升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創新信息素養培訓資源建設機制、構建成果導向全程監測評價體系等3項措施,分別從提高培訓指導的針對性、研修資源的適用性以及測評助學的精準性等方面,保障工程實施。其中,二、三兩項任務從扶貧攻堅注重均衡與關注前沿引領方向的不同角度分別精準施策,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五、如何做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答:一是及時宣傳解讀。準確理解是有效落實的前提。除了通過媒體進行宣傳,目前已在研製相關培訓指南,不久將印發。還將通過管理者培訓、骨幹培訓者培訓等,幫助各地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的精神。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省份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方案,統籌教師培訓、資源建設及監測評價等相關工作,明確省、市、縣、校職責分工,並落實工程實施經費保障。三是做好項目引領。國家示範先行,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示範培訓,實施創新培訓平臺「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各地採取示範先行、逐步推進的方式,因地制宜分類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四是推動監測、督導。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監測評價體系構建,通過常態化監測促進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應用水平。

相關焦點

  • ...推動教育變革——第二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
    2019年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二七一教育集團承辦、廣州創新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基於「雲+端」開展的賦能式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創而新教育科技集團協辦的第二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活動在山東濰坊舉辦。
  • 教育部:落實四大任務,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今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下稱「《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意見》旨在通過9項主要措施,落實四大任務,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信息素養,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
  •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活動」 在淄博順利召開
    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山東省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電化教育館支持,淄博柳泉中學承辦,創而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活動」,於2018年12月20日上午在淄博柳泉中學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
  •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
    2013年以來,通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著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應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
  • 浙江系統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新華社杭州8月8日電(記者顧小立、俞菀)浙江省教育廳7日發布通知,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設,全面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實踐創新。通知提到,將以混合式培訓與協同研修的形式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促進城鄉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均衡發展。
  • 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
    來源標題: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以「在線教育新常態——從學習革命到質量革命」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日前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鍾秉林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要主動適應信息科技創新帶來的教育形態和就業市場的變革。
  • 我市全力打造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為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
  • 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
  • 河北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河北省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更生動 學習更主動近年來,翻轉課堂、微課程、慕課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數位化學習、在線課程出現在許多中小學校課堂上。
  • 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為此,課題組及時將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研究納入正在推進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師專業標準深度開發與實施策略的國際比較研究」、首都教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項課題「基於標準的卓越教師評價的國際比較與本土實踐」等研究項目中。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二) | 昌樂丹河小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怎樣融合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決定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融合必須按照素質教育要求,把培養學生實驗素養的實驗教學目標和「信息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目標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只有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為我所用。
  • 海南舉辦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 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我省舉辦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海南日報海口8月16日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李夢楠)8月15日至16日,2020年海南省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決賽在海口舉辦。本次賽事吸引了來自全省21所中職學校的57個參賽團隊共217名教師參與。
  • 聆聽講座‖新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大時代的到來,每一位老師都是教育信息化的踐行者。2020年1月15日下午,麗水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特邀原麗水市教育局副局長趙東權為老師們介紹加拿大、美國的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創新。
  •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估指標體系研究陳敏 周馳 吳砥(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數位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華中))導讀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估指標體系不僅有利於準確了解教師信息素養狀況,還能為培養與發展教師信息素養指明方向。各國已相繼發布教師信息素養評估框架或標準,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較為薄弱。
  • 廣東召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進會
    7月31日,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小學教師感受到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此,廣東省全面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落地實施,重點關注鄉村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問題,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助力教育教學設計
    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助力教育教學設計 為進一步提升廬陽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濰坊錦程初級中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