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數位化校園建設成果展示
教育信息化引領
打造智慧化校園
2017年以來,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按照「頂層設計、管理規範、教師能用、學生提升」的工作原則,積極開展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五個一」工作機制,確保信息化目標如期實現
學校按照制定一個規劃、明確一個目標、設立一個學校首席信息官、制定一個方案、出臺一套制度標準「五個一」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學校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的工作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形成了系統有效的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工作機制。
二、數位化校園建設,提供信息化基礎保障
(一)硬體環境建設
2017年以來,先後投資265萬元進行了硬體環境設施的改造升級。新建計算機雲教室、數位化科學實驗室、錄播教室、創客實驗室和人工智慧實驗室各一個;升級改造網絡線路和網絡設備,網絡入口帶寬達到千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配備了液晶觸摸一體機20套、信息化智慧黑板10個教師用機80臺。
(二)教師信息素養提升
強化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在學校的三人行講壇上,校長為全體教師做了《網際網路+教育,我們該怎麼辦?》《人工智慧+教育,我們該怎麼辦?》的專題培訓;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對老師進行cctalk和釘釘直播軟體的培訓;聘請北京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肖海明團隊對全體教師進行人工智慧課程開設的專題培訓,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高端引領。
(三)教育信息化的應用
1.釘釘管理的應用。在釘釘管理平臺上開展學校各項通知、會議、文件的審批、考勤等工作。使學校跨入了「雲」和「移動辦公」的新時代,為下一步開展深入的網絡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深度融合。在各學科領域探索智慧課堂教學。利用數學盒子等軟體進行布置作業,在線批改等,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深度融合:市區領導蒞臨學校推介學校做法
3.錄播教室,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的課程和講座網絡共享,讓年輕教師進行借鑑學習。年輕教師利用錄播教室進行自我提升。例如數學故事演出,實現網絡直播,讓家長能夠及時的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來。
4.疫情期間的信息化應用。學校正確判斷疫情發展態勢,率先進行了網課直播,老師們通過線上教研、線上輔導和作業批改、點對點的心理輔導等形式,有效的保障了學生停課不停學。同時,開啟「線上」+「線下」研學模式,孩子們從網上查閱中醫的知識,線下到中醫館、藥店等場所進行實踐,保證了研學課程的有效實施。
「線上」研學,「線下」實踐
5.課題研究,助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應用。學校2020年5月立項的中央電化教育課題《教研共同體支持下的區域內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利用學校優質信息化和師資資源,助力農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
四、高端化合作引領,開展人工智慧少年科學院試點(編程課程)
學校與北京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依託專家資源和學校的發展理念,通過在3-6年級進行人工智慧普及教育、進階式編程特長學生教育、拓展式機器人教育等形式,全面打造有「寒亭第二實驗小學」特色的系列化的人工智慧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為全區人工智慧的教育的全面推廣,爭當「排頭兵」,下好「先手棋」。
在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中榮獲三等獎,在第十八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實踐大賽(NOC)決賽中榮獲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
原標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