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數位化校園建設成果展示
教育信息化
成就智慧幼兒園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位於紅星家園D區,成立於2015年9月,隸屬於紅星建築有限公司,目前,幼兒園共設有小、中、大共18個班級,設有生態智能鋼琴教室、生態科學創課教室等特色教室,是一所高標準、高配置的小區配套普惠性幼兒園。
為了便於小區居民0—3歲的幼兒提供早期教育服務,於19年成立明德託育園,園區佔地11畝,建築面積3770平方米。目前,園所共設有託、小、中、大共10個班級,室內安裝新風系統,中央空調,配備40℃純淨水直飲機,房間定時紫外線消毒,衛生清潔。
信息化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責任。
一、強建設,助智慧管理
信息化管理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和投入,在硬體設備的投入上,在園所信息化發展中凸顯亮點。
NO.1 班級設備完善,助力教育教學
近年來,加大配備資金力度,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各班級配置新型臺式計算機、高清投影儀、超大電子觸摸白板,使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NO.2 園所設備增進,確保安全
園所新增通信設備,方便工作傳達;並設有網絡監控系統136處,保證園內幼兒以及教職工安全。
NO.3 辦公設備充足,提高工作效率
園內辦公室配備彩色智能印表機一臺、黑白印表機兩臺,滿足全園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需要;
NO.4 多媒體會議室,實現共學共育
擁有大型會議室、多媒體教室,方便幼兒園全體教師教育教研工作、家長會議等。
NO.5 網絡辦公,家園共育
2015年開通園所網站,2016年微信公眾號正式使用,成為了幼兒園對外宣傳的主要陣地。充分利用美篇,每周宣傳班級動態,獲得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二、強引進,助高效管理
幼兒園始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為原則,以「成就智慧校園」為目標,將信息化建設作為幼兒園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納入規劃,並逐步落實。
NO.1 智慧掌通,溫馨家園
為進一步提高園所各項事務效率,幼兒園引進掌通家園這一平臺體系:1、實現打卡拍照 2、實現打卡語音播報 3、支持校園信息播放 4、支持無線音箱分班播報
NO.2 科技興國,智能教育
幼兒園始終堅持以「科技興國」為引領,為幼兒創設科技環境,從小就感受科技的力量。
【科學發現室】
園所設立專門的科學發現室,讓幼兒探索引發對於科學的認知,激發探究興趣。
【機器人編程】
機器人編程已經成為孩子所需掌握的四項必備技能之一,專注3~6歲幼兒計算思維訓練。
NO.3 MR直播,走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前端
MR技術的介入將平面靜止的事物變得立體活躍起來,激發了幼兒興趣並改善了教學效果。
【六大場景助力教育教學】
侏羅紀時代、太空漫步等六大智能場景,教師可根據教學所需隨時切換,幫助教育教學更好的開展。
MR應用於各教學領域:
(1)繪本——讓孩子身臨其境;
(2)科學——領略科技的便利;
(3)數學——情景化教學發散性思維;
(4)音樂——藝術來源於生活;
(5)語言——幼兒話劇表演;
(6)探索——從戶外探索延伸;
(7)親子讀書會——讓閱讀成為樂讀;
(8)線上家長會——溝通零距離;
【線上家長會——家園共育零距離】
疫情期間,為了增進師幼間的情感溝通,採用視頻互動等方式開展了線上家長會,與孩子們進行了一場場甜蜜的「雲約會」。
三、精教研,助教師專業成長
利用信息化設備積極開展優秀教案評選,引導教師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研活動。
NO.1 網絡線上培訓
定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線上培訓,幫助教師及時學習新的內容。
NO.2 線上培訓,線下實地操作
線上培訓學習理論知識,讓教師提前了解重點難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NO.3 網絡評教,更好進行家園共育
利用網絡平臺,家長對園所工作進行評議,既做到了保密性,又增加了家長和園所的溝通交流。
創新和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信息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學校將努力在信息化應用提升管理實效、增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素養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原標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八)|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