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2020-12-16 海報新聞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昌樂丹河小學數位化校園建設成果展示

深度應用 融合創新

探尋學校發展新動力

昌樂丹河小學自辦學以來,秉承「忠誠於以人為本,致力於社會中人,專注於能本發展」的治學之道,積極致力於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建設在推進學校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中的效能,形成了以機制建設為基礎,以硬體配備為保障,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願景,以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為目標的學校信息化工作機制。特別是被確定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後,堅持將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制高點」,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重塑教育形態、重構知識獲取和知識傳授,引領教與學的關係發生深刻變革」的高位認知,以「規劃優先、硬體優先、應用優先」的三大戰略,實現了優化辦學效能、推動師生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聲譽的優質生態。

一、完善組織,提升配置,優化教育信息化生態

學校突出組織隊伍建設,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擔任首席教育信息官(CIO),堅持將信息化工作與學校發展通盤考慮、整體決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中長期規劃,在近五年投資近300萬元對信息化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在此基礎上,著眼於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素養培育,通過組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等項目團隊,開展「備-研-教」一體化的學校信息化教研之道,積極追求全員融入、點面結合、持續深化的信息化生態。

二、平臺融入,優化管理,發揮信息化數據功能

日常管理數位化。日常辦公中,堅持以釘釘系統為平臺,充分利用其考勤管理、教學常規管理、班級管理、社團管理、學業成績統計、後勤維修、電教設備維修等審批統計功能,追求教工考核、班級考勤、社團日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統計匯總及學業水平學情分析、診斷等信息化功能;同時,利用釘釘平臺落實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班主任評價、任課教師評價以及標誌性成果的管理與匯總。此外,還利用濰坊市中小學信息平臺進行課程設置的網絡化管理、濰坊市安全管理平臺開展學生、家長、班主任及管理幹部的網絡學習、培訓及安全管理,有效踐行學校網絡管理的全面深入。

教學管理數位化。利用縣局通知平臺、中國移動和校園簡訊平臺、學校網站、FTP區域網、學校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等,實現公文流轉、信息宣傳、校務公開及圖書借閱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源存儲與共享於一體的學校FTP區域網,設置了公共資源包、「教研組」文件包。自2015年立足「學樂雲教學平臺」,建立了各學科課程網際網路教學資源統一訪問目錄,有效實現了教育教學管理的數位化。

助力辦學滿意度。為追求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學樂雲平臺「學校圈」和「家長圈」等陣地,以學期為周期組織開展家長、社區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網絡辦學滿意度測評工作,為學校徵集意見、改正問題,實現持續高滿意度辦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立足主體,教學融合,發揮信息化能動效能

雲平臺融入日常教學。積極引進學樂雲、口語100等平臺,融入日常教學。目前,學樂雲平臺、「口語100」學習平臺師生參與率均達100%,所有課任教師均熟練掌握雲平臺下的備課、授課、課堂檢測、課前預習、課後作業、作業網批、評測反饋、數據分析、診斷呈現、師生交流、家校互動等功能,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學生自主互動下的學習,為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推波助瀾。

教科研深化信息化應用。堅持以科研的方式,鼓勵、組織教師立足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探索融入課程及課堂,先後開展了「班班通環境下中高年級學生能本閱讀能力培養研究、學樂雲支持下的個性能本學習研究」等多個課題,不斷深化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立足現代信息媒體,結合優質高效課堂思考,圍繞學校「135」能本課堂總體結構,定位學樂雲平臺和移動終端,探索建構了基於創新思維培育的智慧課堂「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實施中,堅持以小組合作為組織形式,以小組捆綁為評價機制,以教師開發的「學本資源」為支點,結合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以教師資源推送與學生自主學習開展雙線教學,不斷追求創新思維與高階思維的培育,實現了學生的智慧發展,彰顯出個性化、數位化、智能化於一體的智慧課堂魅力。

「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面對疫情,為落實停課不停學教學任務,有效解決學生上線及在線學習狀態,追求基於學情把握下的個性化線上教學指導,杜絕新形態下兩極分化的發生,積極追求優質高效的課堂願景,紮實落實堂堂清、日日清,探索建構了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

四、個性多元,引領思維,實現人才培養多贏願景

空中課堂引領無縫隙自主學習。為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和現代通訊技術,以多資源無縫連接共享,追求師生和資源之間多向交互、實時交流與分享的開放式自主學習平臺,我們以「設備、技術、人力、專業」四大資源的共存,搭建了空中課堂「育才在線」,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下的線上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智慧教室引領主動協作學習。為培育與未來社會有效接軌的優質學子,投資建設了一個標準教學班的移動終端智慧教室,探索了基於「課前自主預習、課中協作討論、隨堂檢測反饋、課後拓展練習」的移動終端設備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自主協作學習模式,引領學生的協作意識、思維發展,發揮出了「常規課堂、多媒體課堂、網際網路課堂、移動終端」多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組合運用,使相對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創客教育引領創造性思維。立足省基礎教育立項項目「『網際網路+』背景下創客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實施」,規劃設置智能多媒體區、動手操作區、交流分享區、作品展示區,圍繞創客課程與準創客課程開展雙創課程的建設,立足「確定、準備、實施、分享、優化」5個階段,按照「需求分析項目選擇,確定目標制定方案,資源籌備完善方案,動手實踐展示交流,項目反思改造升級」探索了「156」創客教學模式,以創客教育在校園內的深化實施,不斷引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截止目前,學校在全國、省、市、縣科技創新大賽、信息學奧賽、編程大賽等活動中800餘人次獲一等獎。其中,2018年于欣冉《文明,從我做起》、王姝婷《記憶中的江南》獲省小學組電腦繪畫一等獎;張柯揚、王藝涵、高愷睿、張岱韓、張子沂、劉書成同學的電腦繪畫、電子板報獲二、三等獎;2019年周旭東、王銘宇獲省中小學生創客大賽決賽小學組「MakeX守護家園」競賽項目一等獎;在信息學CSP2019認證考試中,周子涵獲省三等獎,王力一獲國家一等獎。

以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深層次變革,助推了學生全面而個性化成長,鍛造了基於研究、協作、奮進的專業化優質團隊,催生學校在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大背景下的健康、規範、高效發展。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二) | 昌樂丹河小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2020-12-1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三) | 高新區鳳凰學校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濰坊錦程初級中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八)| 諸城市明德幼兒園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四)| 奎文區櫻園幼兒園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運城教育昨天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
  • ...推動教育變革——第二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
    2019年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二七一教育集團承辦、廣州創新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基於「雲+端」開展的賦能式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創而新教育科技集團協辦的第二屆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活動在山東濰坊舉辦。
  • 中國鄉村賦能工程昌樂喬官站啟動大會召開
    他說,中國鄉村賦能工程昌樂喬官站的啟動,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也是喬官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一座裡程碑。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刻把握「三個模式」內涵,用好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平臺,努力探索提升「三個模式」的「昌樂實踐」,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
    運城教育 昨天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第四,平臺匯聚,生態賦能,以空間應用加速學習方式變革。學校、區域多層級聯動,通過開放空間的應用接入、數據融合等,提升智慧教育雲學習服務支持能力,賦能學習方式變革。(一)加速開放式學習服務供給。
  • 金山區「信息技術賦能教育」雲論壇,你參加了嗎?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負責指導,金山區教育局主辦,金山區教育學院承辦的「信息技術賦能教育——如何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金山區雲論壇精彩開講。線下與線上如何融合?三大建議,即要完善基本的技術支持、要積澱優質的教育資源、要探索常態的行動方略。
  • AI賦能教師 創新變革教育
    創新的國家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創新,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已成共識。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布局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經過近20年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定位不斷拔高。
  • 技術融合,產品創新,助力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慧聰教育網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將始終與行業企業攜手為疫情後的中國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作為深耕教育行業20餘年的行業媒體,將秉承「不忘初心」的理念繼續為企業、用戶、系統集成商搭建交流平臺,讓客戶業務範圍擴大到全國各地,帶領頂尖產品深入挖掘全國各地更多的市場需求與機遇,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活動」 在淄博順利召開
    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山東省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電化教育館支持,淄博柳泉中學承辦,創而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活動」,於2018年12月20日上午在淄博柳泉中學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
  • 把脈在線教育新發展:AI深度融合教學環節,技術創新賦能業務提效
    8月26日,在成都舉辦的「2020新經濟大會」上,來自作業幫、VIPKID、摩爾媽媽的三位高管們齊聚一堂,圍繞「疫情下的在線教育」主題發表了各自精彩的觀點,深刻剖析了新技術帶給整個在線教育的新改變和新發展。
  • 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樣本
    如何深度挖掘區內豐富的文化資源、凸顯「古韻澤州」特色,如何有效借勢「丹河新城」縣城建設契機、融入旅遊休閒業態,打造為澤州全域旅遊發展龍頭引擎,成為本項目的重點及難點。項目組在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澤州全域發展現狀問題,提出了文化活化、城旅融合、IP引爆三大策略,重構澤州全域旅遊發展路徑,推動澤州全域旅遊創新發展。
  • 「技術賦能教育創新」 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滻灞成功舉行
    西安發布訊 12月8日,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大會以「技術賦能教育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在線教育、智慧教育、未來教育創新發展,助推「十四五」教育信息化開局起步。
  • 掌門教育亮相北師大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分享技術賦能教育...
    12月6日,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本屆論壇邀請了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共同參與,從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人才需求轉變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教育、智慧教育等維度,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 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2020年數位化教育教學技術...
    為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教育改革與創新,11月14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2020年數位化教育教學技術交流會在成都舉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昌宏參加開幕式並致辭。俞偉躍表示,本次交流會時機好、主題好、內容好,對於推進數位化教育教學工作有積極意義。數位化教育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數位化教育教學要在發展素質教育、深度融合、提供高質量資源上下功夫。
  • 以數字科技賦能產城融合發展
    「蘇州新建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蘇州新建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建元數科」),以更創新的發展思路、更清晰的戰略定位、更聚焦的業務板塊、更拼搏的衝刺速度,吹響全面進軍數字科技領域的號角。在「產城融合集成服務商」戰略定位的指引下,新建元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經過多年的業務深耕和2020年實體化運作的創新探索,旗下新建元數科已經形成「以數據治理為龍頭,以場景應用為主線,以投資管理為支撐」的一二級聯動戰略發展模式。「下一步,新建元數科將深耕『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在開拓數據市場過程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同時,助力園區在產業創新、金融科技等領域再攀新高。」